青岛自贸片区: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发布者:xylona | 来源:青岛日报 | 0评论 | 2126查看 | 2022-10-27 13:43:09    

image.png

图:河洛埠水库湿地公园


绿色低碳,是烙印在青岛中德生态园、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骨子里的基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德生态园就确定了以“田园环境,绿色发展,美好生活”为特征的园区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青岛自贸片区揭牌三年多以来,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开放发展为主题,整合并延续了中德生态园的绿色生态建设基底,在绿色低碳建设领域打造出一张知名的绿色名片。


2022年8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青岛自贸片区的绿色发展,与《意见》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以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攻方向”的要求同符合契。对青岛自贸片区来说,此番《意见》出台,既是对片区先行发展的肯定,更为片区未来发展坚定了信心。


建设绿色生态城区


在园区发展规划编制前,中德生态园提出了促进环境与社会、资源与经济四维平衡发展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并于2018年正式制定2030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中德生态园与中德两国规划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完成了包括概念规划、总体规划以及城市设计等各类规划成果32项,形成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性设计、绿色生态城区等各类规划专题研究成果。


有了这些规划的指导,中德生态园开始不断尝试采用各类绿色生态的建设标准。从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到美国、德国绿色建筑标准LEED和DGNB,从国内相对节能率为65%和75%的普通建筑到节能率达到90%的被动房,从雨水直接排放到海绵城市建设,都在中德生态园这片土地上开展了项目建设和推广。


2015年,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建设的78万平方米的现代安置区“福莱社区”实现交付,15个传统村庄村民“进城上楼”和就地择业,一座小型的未来城市初具规模。中德生态园用三年时间实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居住生活的向往之目标。


福莱社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8.66万平方米,共建设高层住宅20栋、多层住宅70栋。社区采用20余项绿色建筑技术,热电两用太阳能、地辐热供暖等环保系统广为应用。社区还试点建设了“福莱智慧社区”,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水平,例如通过有线电视媒介,打造涵盖民生政策、便民信息等多方面内容的智慧平台。通过该平台,居民在家即可看到“四点半课堂”自家孩子的相关情况,欣赏到自己在“乐活曲艺社”中的表演,实现“足不出户、乐享生活”。


绿色低碳建筑产业化


在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基础上,青岛自贸片区正大力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和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被动式建筑是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标准,对解决我国建筑行业能耗高、碳排放大等问题意义重大。2016年到2021年,中德生态园通过被动式建筑示范项目的能耗监测大数据,验证了被动房在青岛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进而将被动房项目扩展到城区,大规模发展零碳城区。


一方面,被动房连片发展,有利于因地制宜集中推进“煤改电”,取消市政供暖,采用高效设备。通过探索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和分布式光伏光热等清洁能源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达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绿色低碳的大背景下,被动房开始逐渐走向产业化。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中德生态园降碳提质并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传统建筑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在园区引进了装配式建筑构件工厂、被动式门窗和热回收新风系统等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建筑部品构件的新旧动能转换。


做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进一步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多年耕耘,中德生态园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和标准化创新发展等领域已经成果丰硕,参与编制了多部被动式建筑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中德生态园以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为牵引,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扩大绿色信贷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发被动房项目和产业。


此外,中德生态园还尝试了德国的DGNB建筑可持续评价系统。这是一套以评价和优化建筑物及城区的环保性、节能性、经济性和使用舒适性等为目标的评价系统,在可持续建筑物和城区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等方面开展评价和指导,正在解决可持续建设的各个关键问题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这个园区“会呼吸”


俯瞰中德生态园,一个个组团形如鹅卵石,道路则穿针引线分布其间,多而不乱。这是中德生态园构建的对外衔接便捷、绿色交通主导、组团特色鲜明的园区交通体系,支撑着低碳、智慧、宜居、活力的示范性生态园区发展。


随着建设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推进,园区不断优化交通设施布局和结构,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合到绿色交通网的布局中。下雨时蓄积雨水,干旱时释放存水,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种技术措施,海绵城市建设很早就在中德生态园得到应用。此外,中德生态园还提出园区海绵城市建设雨水利用率80%的指标。


具体开发建设中,园区着重从道路、公园、湿地三方面做文章,要求达到“会呼吸”的效果。围绕海绵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园区提出“排水降噪沥青路面修筑技术”,获交通运输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第一名,形成排水沥青路面设计等5项设计技术及标准,在园区应用后收到良好效果。


这种对绿色的执着一脉相承。青岛自贸片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水资源深度节约集约利用和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加强探索创新;注重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碳汇能力,保护生态系统。


加强园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实施河道生态防护,自然净化水质,严格保护生态空间、泄洪通道等。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湿地、坑塘、河坝,并对原有湿地进行雨水利用改造美化,结合地形及水流方向,在景观水系中设置蓄水坝体,以形成大面积水域,营造滨水景观。建成的山王河湿地公园、汉德D-zone和山龙河改造项目,成为园区雨水收集净化的雨水花园,同时发挥出巨大的景观效应,成为园区及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开放创新做强样板


适逢机遇,大有可为。面对绿色低碳建筑产业的发展良机,青岛自贸片区支持建筑产业链领航,积极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创新中心,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片区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实行“一人一策”,目前已聚集吴志强院士、崔恺院士工作团队,引进德国被动房研究院费斯特教授及团队作为园区生态建设顾问。


在新建零碳园区项目上,青岛自贸片区率先推进能耗“双控”(能耗双控指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青岛自贸片区联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补偿和交易机制,开展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


同时,青岛自贸片区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合作新平台和新领域,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绿色低碳建筑技术领域国际合作,推动技术、产品走出去。青岛自贸片区发挥青岛毗邻日韩的地理优势,联合日韩发起亚洲被动房大会,主动实施品牌文化赋能行动,将两届大会放在青岛自贸片区召开,很好地宣传了青岛绿色城市的独特魅力。


深耕数载,功不唐捐。青岛自贸片区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编制了我国首个以绿色发展为特色的“绿色自贸”指标体系。园区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样板,近年来先后获评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全国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制造国际创新园、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园区、联合国可持续城市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青岛自贸片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