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新疆发改委发布《绿色发展引领新疆高载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文。文章中指出新疆将着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推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加大新能源装机,积极发展风电、光热、光伏发电、氢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推进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设,鼓励大型能源企业布局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探索全域协同制氢赋能新发展模式,大规模开展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技术应用;结合抽水蓄能工程,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抽水蓄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构建稳定高效可再生能源制氢体系,将全区打造成国家级新能源与氢能产业融合示范区。
原文如下:
绿色发展引领新疆高载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主攻方向,提出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内涵要义,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充分认识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
我国高载能传统产业主要集中于华北和华南地区,新疆“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最丰富,高载能传统产业要实现替代使用化石能源,就要充分利用“风、光”以及基于“风、光”的绿氢等能源。
(一)加快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发展是发挥我区资源优势的现实选择。
我区是一个资源大区,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储量非常丰富,截至目前,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区内发现的矿产有153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8.44%。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02种、占全国的62.58%,其中能源矿产8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产57种、水气矿产3种。保有查明资源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2种、前五位的有56种、前十位的有78种。大力发展以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为主的煤电煤化工、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有色、冶金、多晶硅、建材等高载能产业,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
(二)加快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发展是就地消纳富余电力的有效途径。
我区能源优势明显,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用电成本较低,“十四五”全区规划可再生能源装机824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产业综合优势将大幅度提升。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显示,甘肃、新疆两省份未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202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2〕1258号)指出: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能源,现阶段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高载能传统产业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消费而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快发展高载能产业是最大程度就地消纳区内富余清洁能源最有效的途径,新疆则有望破解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最终重塑工业格局。实现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既能解决能源长距离的输送问题,又可以实现工业体系脱碳。
(三)加快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是落实国家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的实际行动。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工业发展存在空间错配: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工业则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考虑到新能源电力大规模远距离传输存在困难,因此将部分高能产业转移到可再生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是一个重要选项。《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1〕号)和《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工信部联运行〔2022〕160号)都指出:“在满足产业、能源、碳排放等政策的条件下,支持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环保、能效、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聚。”因此,主动承接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转移,积极布局高载能传统产业项目,既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具体行动,又是推进我区经济内生性增长,促进我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
(四)加快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发展是实现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当前,新疆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构建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特征,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高载能产业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引导高端要素聚集,将高载能产业发展转变到更加注重绿色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式上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所在。2021年,我区规模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8%。新疆全部工业用电量2846.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其中,高耗能行业用电量2404.72亿千瓦时,增长7.2%。从可再生能源承载力来看,新疆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国家规划建设中的9个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中,有1个布局在新疆。良好的可再生能源禀赋和国家的发展规划为新疆高耗能产业的生产和降碳需求提供坚实保障。因此,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高载能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经济总量,促进产业升级,是推动全区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准确把握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内涵
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区产业发展方式的创新,也是我区工业发展进程的提速,既体现我区工业发展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又彰显打破常规的后发优势和赶超态势。要准确把握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明确发展目标,找准突破重点,走出一条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的现代化道路。
(一)坚持将“主动作为,先立后破”与新疆高载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
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与能耗“双控”指标相比,碳排放“双控”不仅能精准控制碳排放,促进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还能破解能耗总量刚性约束对产业发展的限制,通过碳排放“双控”之手,推动高耗能产业空间转移。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提出在“满足产业、能源、碳排放等政策的条件下,支持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环保、能效、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聚。”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三部委还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2〕1258号)提出“有序推进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就倒逼我们对高载能传统产业如何发展进行重新认识。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如何把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从而促进高耗能传统产业从中低端过剩产业向中高端绿色产业转型,新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为高载能传统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用能空间,这将既有利于我区高载能传统产业针对性地采取节能降碳措施,还有利于促进我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助力高载能产业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富煤少可再生能源”是我区当前的区情,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发展工作必须立足这个实际,不能盲目追求“大上快上”。因此,我们在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大发展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安全,实现安全平稳降碳。
(二)坚持将“有所为,有所不为”与符合新疆高载能传统产业实际相结合。
加强实现新疆高载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既要考虑国内外传统产业发展绿色发展的一般趋势,又要着眼于目前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深刻把握未来高载能传统产业发展布局与高载能传统产业竞争态势,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符合新疆实际的高载能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技术路线,依托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在有基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和跨越发展。对新疆高载能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一般传统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扩展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可以被符合南疆四地州等有地域特点的传统产业借鉴。立足新疆本地特色优势传统产业,合理配置产业发展资源,强化要素投入,着力提升整合内外部技术市场资源的系统集成能力,统筹推进优势传统产业延链、补链、拓链、强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推动高载能传统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三)坚持将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和促进新疆高载能传统产业体系构建相结合。
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包括高载能传统产业在内的若干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是构建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突出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高载能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高载能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促进高载能传统产业“有中出新”“老树发新芽”,密切跟踪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方向,超前谋划部署,统筹可再生能源与高载能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科技研发及产业化,大力推动“无中生有”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又要注重推动整个高载能传统产业体系的完善和竞争力提升,注重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促进高载能传统产业发展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全产业链拓展,增强整个高载能传统产业体系的链条完整性和竞争力。
(四)坚持将解决高载能传统产业困难与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相结合。
加快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主要任务,对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区在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随着我区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约束问题日益突出,高载能产业发展面临着新老问题交织的局面。新疆“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极为丰富,高载能传统产业要替代使用化石能源,就要充分利用“风光”以及基于“风光”的绿氢等能源。还要看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面临区域间产业转移制约。国家政策支持符合标准要求的高载能产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聚。但高载能产业承接地与转出地之间还亟待进行政策衔接和统筹协调,亟待构建区域间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不容忽视的是,我区各方面对制造业特别是高载能传统产业发展的支撑仍存在明显不足,亟待制定出台一揽子可操作、可落地、可检查的政策措施,加快促进高载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确保这些政策不形成保护落后产能、落后技术和落后企业的温床,促进形成高载能传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竞争机制。
(五)坚持将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与促进新疆高载能传统产业发展相结合。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开放性是高载能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设协同发展的高载能传统产业体系,必须统筹高载能传统产业和对外开放。既释放开放红利,又释放改革红利。立足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依托规模巨大、前景广阔的内地市场,进一步深化市场准入和要素市场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高载能传统产业供给结构优化、创造市场空间。要着力扩大对内开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开放大市场。全面加强与对口援疆省市高载能传统产业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形成高载能传统产业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着力深化高载能传统产业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开展高载能传统产业国际合作新模式探索,不断拓展向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塑造高载能传统产业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一批关键性、示范性、标志性重点项目落地,提高国际高载能传统产业产能合作水平,增强对中亚国家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
三、以推进高载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落实好各项经济发展工作
(一)认识不模糊,行动更有力。
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加快发展高载能产业并不是要重复走以前的老路,而是要通过走绿色发展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来解决新疆高载能产业发展历史中沉积的矛盾。彻底摒弃高载能即是高耗能、高污染、高破坏产业的认识误区,深刻理解高载能产业的内涵,发展高载能产业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不矛盾。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高载能产业是新疆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疆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缩小新疆与内地发达省市差距的重大举措。
(二)着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
推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加大新能源装机,积极发展风电、光热、光伏发电、氢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推进风光消纳规模制氢。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设,鼓励大型能源企业布局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探索全域协同制氢赋能新发展模式,大规模开展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技术应用;结合抽水蓄能工程,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抽水蓄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构建稳定高效可再生能源制氢体系,将全区打造成国家级新能源与氢能产业融合示范区。依托绿电交易,探索区内电力跨区域制氢,降低各地用氢成本,支撑本地化工、钢铁转型需求。鼓励工业领域规模用氢,在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建设规模富氢气体冶炼、生物质燃料/氢/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可再生能源生产化学品、高性能惰性阳极和全新流程再造等集成示范工程。建设二氧化碳耦合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探索氢能冶炼技术推广应用,推动钢铁等金属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鼓励大型企业开展氢冶金示范,助力金属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多元应用生态,推动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加快加氢服务网络建设,推动能源领域氢能应用,实施高效便捷氢能储运工程。推进氢能技术机制创新。将氢能产业打造为引领传统能化产业升级、推动全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引擎。
(三)着力推进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
以园区化、基地化、专业化、循环化、绿色化为导向,积极支持在可再生能源富集、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大力发展硅光伏、硅电子、有机硅、硅合金等硅基新材料产业,推动“风光电硅材一体化”绿色发展模式上新水平。支持铝基新材料产业绿色发展,打造铝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推进铜基新材料、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稀有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碳基新材料、锆基新材料及复合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绿色发展,加快无机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绿色发展。
(四)着力推进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新疆有色金属优势资源转化,引导有色金属等行业产能向可再生能源富集、资源环境可承载地区有序转移。提高电解铝、镍钴、镍、镁等优势高载能产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提至30%以上。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高纯铝、电极箔、蓝宝石、铍铜合金、铝镁合金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国家重要的绿色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和研发基地。
(五)着力推进煤炭煤化工、石油化工深入发展。
支持支持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发展,推动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煤化工补氢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耦合、煤化工与石油化工融合等技术示范,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综合统筹煤炭资源、水资源、新能源发电基地和制氢储能产业化技术等资源要素,稳妥推进准东、吐哈等大型煤炭基地一体化建设,扩大工业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应用规模,积极引导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煤制油气等行业由高碳工艺向低碳工艺转变,重点发展煤油化联产低碳煤化工项目,稳步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形成亿吨级煤炭生产和转化基地。
(六)着力推进高载能新业态融合发展。
在可再生资源丰富和气候、地质等条件适宜的区域,建设数据中心集群,实现数据中心绿色、集约、高效发展,建成东数西算算力中心(枢纽)。加快元宇宙可再生能源电力基础+数据依赖+算力支撑+多业态扩展融合,积极推进元宇宙智算中心建设。在可再生能源分布集中区域建设“风光互补”等示范工程;建立一批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的“源-网-荷-储-数”综合虚拟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