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丁焰章: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央企担当
发布者:xylona | 来源:《求是》  | 0评论 | 1507查看 | 2023-05-18 11:09:4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作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骨干央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践行“双碳”目标,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央企担当。


立足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能源作为基础性产业,对畅通国内大循环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必须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国内经济循环畅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行业深入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和光伏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利用第一大国。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在水电方面,以白鹤滩、乌东德、溪洛渡、糯扎渡等特大型水电站建成为标志,我国水电发展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新跨越。在抽水蓄能方面,河北丰宁、广东阳江等抽水蓄能电站陆续投产。截至2022年底,在运、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基本形成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和专业化发展模式。在风电、光伏方面,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分别连续13年和8年居全球首位,风电、光伏年新增装机容量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张家口等一批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成投运,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未来一个阶段仍将保持对能源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必须加快构建富有韧性、坚强可靠的能源供应链。能源行业规模大、链条长、覆盖面广、带动效应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大力推进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既可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带来的清洁能源消费需求,又可有效拓展国内投资空间,带动规划建设、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发展,并对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拉动作用显著,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贡献突出。


d751771bcb1f20edf2b213df2757baa0_1129612997_16840331452231n.jpg

2023年3月20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5号机组投产发电。该电站在目前已建成抽水蓄能项目中实现装机容量、储能能力、地下厂房规模、地下洞室群规模等四项世界第一,将有力支撑“外电入冀”。图为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


同时,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不均,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显著差别。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有效均衡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格局,解决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外部不可控风险较大的问题。我国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6.87亿千瓦,居世界首位;抽水蓄能站点资源丰富,已纳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站点总数约660座,资源总量约8.14亿千瓦,重点实施项目340个,装机约4.21亿千瓦。陆上10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86.9亿千瓦,近海10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22.5亿千瓦,陆上集中式光伏的技术可开发量约418.8亿千瓦,陆上分布式光伏的技术可开发量约37.3亿千瓦。因此,通过充分发挥水电调节能力,推动抽水蓄能建设,促进风电、光伏发展,持续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能源安全供应,统筹源网荷储共同发力,能有序保障电力供应,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从而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们要充分发挥水电“基石”及抽水蓄能“稳定器”作用,做大增量的同时用好存量。积极推动流域龙头水库和战略性工程建设,完善大型水电基地,由电量供应为主转变为电量供应与灵活调节并重,推动流域整体效益尽早发挥;推动水电扩机与增容改造,建设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由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向多领域综合效益发挥转变,积极构建风光储大型基地和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凸显储能价值。同时,积极提升风力发电助推器及太阳能发电加速器效应,大力发展陆上风光基地、海上风电、分布式新能源,实现“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的发展模式。预计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将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到206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将超过60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将达到90%。


中国电建将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科学有序推进重大水电基地和重大项目的前期规划、勘测设计与工程建设,提升水电调节能力。立足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要求和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做好抽水蓄能站点资源精查与优选,保障勘测设计施工质量与安全。坚持推进水电、抽水蓄能与新能源多能互补,在各流域以水电基地规划设计为基础,探索水风光互补新模式,积极牵头和参与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参与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推动城镇屋顶光伏行动等分布式能源建设。


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持续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在迎来难得历史机遇的同时,面临既要大规模开发、又要高水平消纳、更要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等多重挑战。面对关键性技术亟待突破,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偏少等问题,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惧困难,直面挑战,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由资源主导逐步向技术创新主导转变,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在水电领域,集中建成和新开工建设的一批特大型工程,标志着我国在300米级高混凝土拱坝、300米级高土心墙堆石坝、250米级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00米级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高坝技术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在700米级特高边坡加固处理技术、超深埋特大引水隧洞发电工程关键技术、复杂地基处理技术、泄洪消能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400兆瓦超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700米级超高水头机组和交流励磁变速机组,引领世界水电装备发展。中国电建作为白鹤滩水电站设计建设的主力军,主动探索世界水电工程“难题库”,创造了“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等水电建设史上的新纪录,并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成功将“无人区”变成了“新高地”。


在风电领域,低风速、抗台风、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海上风电16兆瓦超大容量机组再度刷新全球最大单机容量、全球最大叶轮直径、单位兆瓦最轻重量等纪录。我国已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技术装备水平持续快速提升。中国电建建立了涵盖资源评估、勘察设计、安装制造、输变电技术等在内的海上风电成套技术体系,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海南万宁百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已开工建设,填补了我国规模化深远海风电项目空白。


54e9def6958ab1ca68a4e08a9d358ec2_1129612997_16840331618281n.jpg

青海共和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是国家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之一,该项目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国内光热产业的发展。图为青海共和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在太阳能领域,我国量产的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高,光伏产业链的核心设备技术不断提升。中国电建积极推动解决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协同运行的能源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技术难题,参与建设全球最大水光互补项目、最大光热发电综合体。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已实现从工程数字化到全面数字化的转变,并不断向智能建设和智慧工程迈进。中国电建牵头组建中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全面加快“数字建造”工程软件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建立了“数字水电”、“数字风电”、“数字抽蓄”等数字化平台,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等89个重大项目。开发了“智慧流域”、“智慧水务”、“智慧生态”等数字化工具,为深圳茅洲河、河北白洋淀等62项工程提供数字化服务。挖掘了钱塘江流域70多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汇聚了全流域1400多个雨量站、2400多座水库等各类数据,为2020年新安江水库首次9孔泄洪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面向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科技攻关将重点聚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深远海风电开发、经济高效太阳能开发、规模化高效储能等领域,培育具备国际领先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勘测、设计和建造的核心技术能力,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电建将着力研究深厚覆盖层上筑坝、复杂地质条件下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智能建造等技术难题,着力攻克流域梯级水风光储一体化典型模式、水风光储多能互补容量配置和优化、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等关键技术。同时,将全力打造产学研用同频共振的科技创新综合平台,以横向一体化做强创新链,以纵向一体化做优产业链,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要求,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大倡议,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历经十年耕耘,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续发展,已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重要成果。中央企业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市场主体,中国电建作为我国最早“走出去”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央企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设计商和承包商,承担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可再生能源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由中老两国元首见证签约的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个全流域整体规划、投资建设的项目,已累计为老挝输送超过12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南美地区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大型光伏电站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项目顺利投产运营;作为中巴经济走廊14个重点推进项目之一的巴基斯坦大沃风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点亮了“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打造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与规划平台,汇集全球主要地区新能源分布和影响投资建设的43类数据,在全球范围遴选了219个清洁能源基地,在东南亚、中亚、非洲、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得到应用。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编译标准1117项,在境外113个项目实践中采用中国标准,形成169项体系对标报告,已推广至29个国家,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和区域标准化活动的影响力。积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举办水利、电力及相关行业培训,在赞比亚开办水电培训学院,携手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开展“校企共建”,累计为所在国培训技能人才近万名。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不断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持续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动力。中国电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坚持国际业务集团化、属地化、全球化“三步走”全球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国际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所在国发展战略,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高层的沟通,推动更多高质量标志性项目落地生根。顺应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趋势,重点加强海外风电、光伏业务的开发力度,重视海上风电的技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拓展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其他新能源业务,积极布局电化学储能与氢能产业,巩固并不断提升在全球新能源建设领域的领跑者地位,着力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文化互融互鉴、美美与共。


注:本文作者系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丁焰章。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