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嫩江之滨美丽的草原之城、洮儿河畔崛起的生态新城。时间的指针指向了2023年仲夏,指向了“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节点——白城已经迈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处在厚积薄发、破茧成蝶的临界点上,这是白城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白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在全省“一主六双”中找准定位,审时度势谋划了白城在新目标新定位下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
白城,由此注入更为深邃的战略内涵。
鹤乡,由此赋予更加迫切的时代要求。
八百里瀚海大地吹响了“三十而立再出发”的昂扬号角,绘梦筑梦的热度,在这片热土上激荡、升腾……
打造粮食安全的“白城硬核”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作为全国产粮大市,白城应为保障粮食安全交上一份怎样的“白城答卷”?为吉林省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贡献怎样的“白城力量”?
粮丰天下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扛稳全省“双千工程”主力军重任,抓好改地增粮,推广盐碱地治理“大安模式”;推进镇赉、大安两个国家试点建设,建好“一院一基地”,办好“一馆一论坛”;抓好科技兴粮,打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广水稻、玉米优良品种,实施保护性耕作,完成“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持续整治“地趴粮”;抓好以水保粮,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为治碱增粮提供水利保障……
白城在高处“布局”、在新处“施工”、在实处“落子”,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压紧压实农业“压舱石”,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吉林省打造千亿斤产粮大省,彰显“白城担当”——白城人回声嘹亮,铿锵有力。
跑出项目发展的“白城速度”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任务,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没有项目就没有未来。白城始终把项目摆在唯此为重、唯此为大的重要位置,牢牢扭住“项目为王”不放松,在项目建设上突出“快”字、在项目质量上突出“优”字、在环境建设上突出“实”字,跑出项目发展的“白城速度”。
项目建,百业兴。一波接一波的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在鹤乡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成为拉动白城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改善民生的“支撑点”,优化发展环境的“主抓手”——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把手”工程,实行重点项目清单管理、挂图作战,聚焦“六新产业”和“四新设施”,抓住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机遇,加大项目策划和包装力度。建立高质量的“双百项目储备库”,紧抓项目建设不松手,强化“赛马”、联检等推进机制,实行“谋划储备—洽谈推动—签约合作—落地建设—投产运行”链条式管理,力争在项目建设数量、规模和效益上实现新突破,确保所有项目都能按时间节点顺利完成任务,实现率先突破。
2023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88个,“5+3”产业项目已滚动发展到60个,推动洽谈9个超30亿元项目……数字、目标的背后是跨越赶超,提档进位的斗志与决心,彰显的是速度与激情。
书写绿色振兴的“白城答卷”
广袤的吉林西部、国家松辽新能源保障基地核心区、吉林“陆上风光三峡”的主体区,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风力发电机矗立高耸,硕大的叶片迎风而动;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矩阵映日生辉,宛如珍珠散落莽莽草原;一条条银色电线飞架天际,串起了希望连接着未来……白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蓄势发力——
白城作为吉林省西部新能源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扛起“陆上风光三峡”建设重任,用优势激活发展,用新能源产业点燃全局,撑起白城低碳发展、绿色振兴的新未来,为鹤乡插上腾飞之翼:
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打造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打造“大基地”,加快“陆上风光三峡”建设,新开工风光项目200万千瓦,力争光热示范项目全容量建成并网。
拓展“新链条”,坚持“绿电+绿氢+绿氨+绿醇”模式,抓好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运营,推进华润天然气掺氢,力争在全国率先试点……
蓝图绘就,只争朝夕。打地基、筑承台、立风机……一幅“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的壮美画卷在草原嫩水间泼墨落笔——
全国唯一的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
全国第一光伏发电领跑奖励激励基地;
东北唯一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
东北地区首个风光储热一体化示范基地;
争得了140万千瓦“光热+新能源”的全国第一个创新模式项目……
总投资63.32亿元的吉电“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谋划总投资280亿元的远景零碳氢氨及生物合成、上海电气绿电氢氨等氢制合成氨、甲醇项目……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产值规模350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扛起了我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建设三分之二的建设任务。
脚步铿锵,风乍起,一池春水吹皱。在撤地设市30周年之际,白城以而立之年的成熟稳重、而立之年的厚积薄发、而立之年的豪情满怀,挺膺担当、只争朝夕、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