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流电池产能大爆发,会引发产能过剩危机吗?
发布者:admin | 来源:ESPLAZA | 0评论 | 1195查看 | 2023-11-23 17:29:45    

首条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生产线投产、首个GW级锌铁液流电池智能工厂投产......


近一年来,已有十余家液流电池生产商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液流电池扩产计划,液流电池行业迎来了一轮凶猛的扩产潮。


1、产能大爆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签约/在建/投运液流电池生产线已超30条,涉及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


cdcbcdfe9604c7c191e8f0f9128657db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华民预测:到2025年,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30GW,钒液流电池市场份额约占15%,平均储能时长4h时,约为18GWh;到2030年,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00GW,钒液流电池市场份额约占30%;平均储能时长6h时,约为180GWh。


基于对未来广阔市场空间的看好,今年以来,多家液流电池企业纷纷扩大产能。


其中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扩建产能总量位居前三。


10月26日,纬景储能位于广东珠海的“超G工厂”宣布全面投产,年产能超过6吉瓦时,是全球液流电池行业首个已投产的吉瓦级工厂,标志着行业实现了从兆瓦级向吉瓦级产能的巨大跨越。


早在今年1月,纬景储能在江苏盐城的智能基地正式启用了首条液流电池电堆智能产线,并将该智能化产线复制到更多的“超G工厂”。


截至目前,纬景储能在山东、湖北、江西、福建、江苏、广东、浙江等地规划和建设了多个锌铁液流电池“超G工厂”。


液流储能科技公司方面,6月29日,该公司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液流储能公司将在格尔木逐步建设5GW液流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另外,该公司5GW全钒/铁铬液流电池全套生产项目(一期)于6月底进入了试投产阶段。


7月,内蒙古蒙东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4.5GW液流电池电堆生产集成能力及全产业链项目(一期300MW)也顺利建成投产。


星辰新能于2023年分别在湖北省和江苏省规划建设一个产能达3GW的全钒液流吉瓦级工厂。短短3个多月,其位于常州武进的全钒液流吉瓦工厂就落成投产,刷新了国内最快速液流电池工厂投产纪录。


2、规模化智能化推动降本


液流电池仍然处于商业化初期,初装成本过高是市场化推广的一大瓶颈。


上述多家企业大举扩建产能,对液流电池降本有何增益?


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方面曾表示,全钒液流电池最大的降本路径还是规模化生产,数年之前的动力电池也曾面临类似的情况。


纬景储能创始人兼副总裁陈摄军认为,规范化和智能化生产是发展储能的必由之路,也是支撑储能产品迭代、推广、持续降本、扩大应用规模的关键条件。


“纬景的目标是将度电成本压缩到0.2元/Wh,低度电成本将在长时储存市场更具优势。”陈摄军说,“公司将坚定地通过智能制造来降低锌铁液流电池产品的成本。”


“去年11月的中核汇能1GWh招标,行业大部分的报价都在3.5元/Wh平均价格左右的。今年10月,国电投的招标,整个行业平均报价已经降到了2.65元/Wh。”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晓昊总结道,基本上在一年之内整个行业降了一块钱,这就是现在产业化爆发的一个结果。


综上,业内人士认为,产能的规模化、智能化和市场的规模化发展是拉动液流电池降本的有效路径。


3936266ffa330a983b901397c7b610f4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3、会引发产能过剩危机吗?


如果说扩产的正面是推动降本,那负面便是有可能引发产能过剩。


今年以来,行业舆论普遍认为储能(特指锂电池储能)进入寒冬,就像曾在钢铁、光伏等行业无数次上演过的“剧本”一样,是蜂拥而上的扩产潮催生了产能过剩。


尽管国内外储能市场的装机量都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但储能电池的产能增幅更大,从而造成了储能电池产能出现供应过剩。


公开数据显示,由于行业扩产积极,当前国内储能电池产能已超200GWh,整体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8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50%,其中户储电池产能利用率连3成都不到。


产能过剩直接带来的就是价格战,据悉,今年9月储能电池的报价已接近0.4元/Wh;储能系统报价也已经跌破1元/Wh。相关数据显示,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储能系统最低报价已低于0.9元/Wh;0.5C直流侧最低报价为0.66元/Wh。


而上述价格足以让锂电池厂商无法盈利。


碳酸锂是锂电池的核心原材料,占了电池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今年4月份碳酸锂现货价格跌至16万元/吨时,国内储能电池的成交价还高于0.6元/Wh;但如今碳酸锂现货价格仍高于20万/吨,对应的电池价格却低于0.6元/Wh。


“看好市场→扩大产能→产能过剩→一地鸡毛→重新洗牌”,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貌似都难以逃脱这样的产业规律。


虽然液流电池的市场刚刚起来,但我们也有必要去思考一下:液流电池的产能扩张是否会重蹈以上覆辙?


和锂电池相比,在初装成本上,液流电池储能当前的平均报价为2.65元/Wh,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报价已经跌破1元/Wh,液流电池相较锂电池的成本竞争力依然较差。


产能的规模化扩张是一种有效的降本途径,但前提是,需要有对应的市场去消化产能。目前,市场上对液流电池的采购需求在逐步放大,但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市场化发展阶段。液流电池的产能扩建在加速进行,但也还没有达到真正的产能达产阶段,大多数产能仍在规划建设中。


就像两条抛物线,当市场的需求和产能的供给达到交叉点时,正是市场供需的平衡点。至少在2025年之前,这两条抛物线还都在起始发力阶段,当下依然是扩建产能的最佳时期。2025年之后,是否会面临产能过剩?则要看市场是否真能如预期那样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期。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