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协委员郭嘉祯:支持燃煤电厂内部熔盐储能等设施
发布者:Catherine | 来源:凤凰网河南 | 0评论 | 3307查看 | 2024-01-30 10:30:2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既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确保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抓手,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河南省政协委员郭嘉祯表示,近年来河南省积极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新能源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快速增长,可再生能源利用量逐年增加,为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奠定了基础。


但是,与全国新能源体系建设的大省、强省相比,河南省虽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等方面居于全国前列,但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还相对薄弱,围绕新能源体系的相关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力、产业集聚度还明显不强。对此,郭嘉祯建议,在继续稳固和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河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控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推进钢铁、水泥、化工、电力等传统行业的绿色节能改造和集约发展,实施企业绿色提档升级行动,确保河南省传统行业企业在绿色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同时打造面向未来的能源产业结构。


做优做强能源优势产业。引进省外光伏生产先进企业,培育省内产业链。积极引进新一代钙钛矿和大尺寸“钙钛矿+晶硅”电池组件,延伸发展BIPV、背板、线缆、逆变器、支架等领域,加快建成光伏全产业链,并作大做强。


积极布局能源未来产业。积极引育涵盖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液、集成系统等储能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等储能装备龙头企业,打造新型电池、氢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磁储能等新型储能装备产业集群,结合可再生能源开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虚拟电厂等场景,科学布局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新型储能电站。建设电池回收、材料分选产业基地,推动退役电池回收利用及高质再造技术研发,形成产业化。建成“上有装备制造、中游储能应用、下游电池回收”等闭环产业链。


加强使用场景建设。在新建、改扩建项目中,积极采用BIPV、源网荷储、智慧电网技术,因地制宜对已有设施进行适应性改造,在民用和公共建筑、交通、电信、工业园区、养殖业、集约化农业区,因地制宜开展光伏+氢能、光伏+户用、光伏+充电桩、光伏+储能、光伏+通讯基站、光伏+智慧电网等建设,加大新能源使用渗透率,满足日常生产、生活对新能源使用逐步增长的需要。


提升能耗碳排放控制水平


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碳排放监测管理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能源大数据中心及重点企业能耗碳排管控中心,开展分行业碳排放核算核查工作,鼓励重点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积极推动实施行业低碳领跑者行动。


加快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


引育“光储充一体化电站”投资、建设、运营企业入豫,鼓励国企平台与相关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城际公路沿线充电设施的升级改造,提升电动汽车的中长途通达能力。同时应加强农村地区充电网络建设,滚动编制公共充电网络规划,确保实现充电设施“村村全覆盖”。保障居住区充电服务,提供智能有序、快慢结合的居住区充电服务。完善充电设施运行监测平台和社会化公众服务平台的互联通、信息共享,方便公众查询使用。


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提高大功率快充、超充设施比例。在满足日常使用场景的同时,照顾节假日大流量车流和今后新能源交通工具增加的充电需求。包括城际公路沿线的充电设施升级改造,应保证在50公里之内有2个集中式快充站。


优化城市区域充电网络。优化充电网络布局,形成平均不大于2公里的充电圈。合理利用公共和内部停车场资源,并鼓励对公众开放。指导、督促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小区改造范围,全面提升居住区充电供给能力,为固定车位建设充电设施预留安装条件;将新建小区固定车位充电设施纳入建设指标。形成“有序慢充为主、公用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


根据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滚动编制公共充电网络规划,推进农村充电设施从“乡镇全覆盖”到“村村全覆盖”,培育新型充电经营和服务主体。


打造智慧化充电管理平台,规范充电设施管理,强化设备运行情况动态监测,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和便民程度,有序推进具备双向充放电功能的V2G技术应用。


合理确定充电价格,充分考虑投资回收周期和消费者承受能力,促进充电设施建设良性发展。


有序推进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


重点发展电网侧储能,鼓励新能源配建储能按照共建共享的模式,以独立新型储能项目的形式在专用站址建设,直接接入公共电网,更好发挥顶峰、调峰、调频、黑启动等多种作用。


鼓励发展用户侧储能,充分利用峰谷分时电价等机制,鼓励企业用户和产业园区自主建设新型储能设施,缓解电网高峰供电压力。


因地制宜发展电源侧储能,综合新能源特性、系统消纳空间和经济性等因素,在新能源场站内部配建新型储能设施,建设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支持燃煤电厂内部配建电化学储能、熔盐储能等设施,与燃煤机组联合调频调峰,提升综合效率。


提升电网智慧运行水平


推进电网智能数字转型。建议提升电网装备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作业、智能监测、智能巡视等新技术应用,实现智能装备向数字化、集成化方向升级,传统人工作业模式向无人化、机械化方向转变。建设“装备智能化、作业机械化、管理智慧化”的设备运检体系,重点推进成熟智能化装备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模式集中融合应用。同时应构建智能电网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管理和应用,全面推动发输配用各环节数据信息深度共享互动,提升智能化运行效率。实现增量分布式光伏的可观、可测、可控。


强化电力系统智能调度。加强电力调度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控制能力,深化分布式电源网格化调控管理,构建集中控制与局部控制相结合的柔性运控手段。建立多级高效协同的安全预控策略,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实时运行风险防控和电网主动防御能力。建立新能源和电网调度系统的互补协调控制模式,向着建成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电力调度控制运行体系而努力。


引育国内头部智慧电网民营企业进豫,与国网公司成立混合所有制智慧电网企业,增强调度算力,使小型分布式新能源的源储荷充分进入主网调度,以鼓励民间小、散资金投入分布式新能源市场,增强主网调峰效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