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双碳目标的脚步逐渐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等新增表述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第一财经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时守住能源安全保障的底线,坚持“先立后破”是重要原则。
“中国的能源转型需要立足于煤电,传统煤电通过灵活性改造以减少利用小时数的方式逐渐为风电、光伏让出空间,同时继续作为保障性和调节性电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换言之,煤电何时撤退,取决于可再生能源何时能顶上。”林伯强称。
新型储能成新质生产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年预计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供给方面,预计2024年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装机,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0%左右,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凸显。
作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技术手段,今年两会期间,储能被理论界和产业界频繁提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研究员张振涛提交的提案提出,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致力于打破西方科技垄断,使压缩空气/二氧化碳储能在长时储能、本征安全、度电成本、效率、寿命等各方面,基本达到抽水蓄能相当成效。目前,我国压缩空气/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处在与西方跨国巨头激烈竞争的关键时期,亟需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取得产业化成果。
“国家现有补贴政策对于抽水蓄能有基础容量电价补贴,但对同样本征安全的气体压缩长时物理储能技术却实行同功能无补贴政策,制约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进程。我建议,完善价格,给予新型长时物理储能项目同等政策支持,鼓励部分地区积极建设示范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张振涛对第一财经称。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新型储能”,这一点正在被更多产业界人士深刻理解。
“未来,储能所扮演的角色绝不能与现在进行简单类推类比,今天的配储只是偶尔调用甚至从来没有调用,今后的储能应当成为智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中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发电端与用电端之间的平衡,成为市场机制下的一项重要产业。”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对第一财经称。
他在今年提交的建议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支持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的投资和建设,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储能业务,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储能面临的问题。鼓励并推动部分局域网、微网、自备电网率先实现发储用一体化方案解决。
绿电市场化进程提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开年以来,绿电市场化进程明显提速,多地绿色电力交易报出“开年红”。多位业界人士认为,绿电交易有望在今年迎来一个小高峰。
绿电是指包括水、风、光发电等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是生产过程中不直接产生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电力。尽管当前国内绿电市场化交易规模正在快速扩大,但与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相比,其市场规模总体仍然较小、价格相对偏低。
上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明确扩大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市场和范围,并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十四五”省级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
一位长期从事绿电交易咨询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绿色电力的多种机制同时存在且相互交织,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类绿电和绿证交易对应的环境权益模糊不清,甚至可能存在环境权益重复计算的情况发生。也正因此,我国出口型企业为满足国际组织对绿色电力的要求,更倾向于购买认可度更高的国际绿证,国内绿电证明的国际认可度有待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的绿电市场化机制尚未涵盖海上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应用场景类型,补贴项目的补贴外电量没有纳入绿证系统覆盖范围,水电、生物质发电、光热发电等发电类型也没有纳入绿证核发范围。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围绕绿电交易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建议。
以户用光伏参与绿证绿电交易为例,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提出,由于国家绿证核发系统与电网数据尚未打通,数百万的户用电站电费结算单获取及审核,给绿证申领及核发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分布式电站自发自用电量目前国家没有明确采信依据,无法核发绿证,影响绿证全覆盖政策的全面落实。
为此,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完善绿证核发监测和计量体系,打通绿证核发平台与电网数据,提升绿证核发效率。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量第三方核证机制,实现分布式电站自发自用电量的绿证核发,全面落实绿证全覆盖,并加快推进绿证绿电与碳核算、碳市场、碳足迹的有效衔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长利也在《关于将核电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的提案》中提出,目前我国核电正处于加速建设时期,核电未被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其参与市场竞争面临挑战,进而影响核电低碳价值的有效发挥。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可以在全国减碳降碳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目前我国绿电交易市场化的建设进程加快,并逐渐对标和引领国际认可要求。2023年12月,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立项的《基于区块链的绿电标识应用标准》(IEEE P3224)获批发布,该标准是我国主导的首个绿电交易领域国际标准。
而在实际交易层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欧洲开始对产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以及国内许多企业重视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而设立绿色发展目标,双重需求带动下绿电交易规模明显扩大。今年2月,南方区域电力市场2024年度绿电交易的成交电量逾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2.5倍。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3月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新疆绿电交易电量超去年全年1.5倍,完成2024年度绿电交易任务值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