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研融合​——合肥建设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
发布者:cspplaza | 来源:安徽省经信厅 | 0评论 | 1778查看 | 2024-03-19 10:14:10    

近年来,合肥市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坚持全链条布局、研产用融合,围绕“重点环节—关键配套—后端服务—应用示范—产业生态”全流程发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2023年,全市光伏制造业实现营收突破1500亿元、占全省总量的五成,储能产业实现营收近400亿元;组件产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出货量全球第一。


一、坚持龙头带动、培优引强


瞄准先进高效光伏和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新型储能电池生产制造环节,着力引培一批技术水平先进、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集聚全球光伏10强企业5家,中国储能10强企业4家,培育营收超百亿元企业7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先进光伏领域,在TOPCon、异质结、钙钛矿等技术路线全面布局,2023年,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出货量分别为24.2GW、52.5GW、50.5GW,同比分别增长102%、94.3%、100.6%,其中组件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新型储能领域,以锂离子电池为重点发展方向,集聚国轩高科、阳光储能、中创新航、派能科技等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快推进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产业化布局。


二、坚持延链补链、集群集聚


精准梳理产业链图谱,围绕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加强补链项目谋划,增强产业链韧性,2023年开工建设清电单晶硅片、晶科铝边框等核心配套项目20余个。截至目前,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规模以上企业70家。先进光伏领域,基本形成从硅片、电池片、组件及配套,到逆变器、系统集成及应用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新型储能领域,基本形成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到电芯、电池组(pack)、储能系统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并覆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能等多个技术方向。


三、坚持创新引领、产研融合


近年来,合肥市充分发挥创新活跃强劲优势,推动“科创+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4个。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在关键领域构建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多层次、专业化的创新载体,培育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43个。部分技术位居全球前列,科邻新能源首片20*30cm²钙钛矿组件成功下线;中国科大徐集贤教授团队实现单结钙钛矿电池稳态认证效率26.1%,创世界纪录;阳光电源成功研制全球首台35kV中压直挂光伏逆变器,发布全球首个10MWh全液冷储能系统。


四、坚持场景开放、示范推广


依托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长丰县综合能源改革创新试点建设,合肥市大力度推广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光伏+储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应用场景。2013年以来,4次修订光伏专项政策,鼓励创新应用,2023年支持119个分布式光伏、智能运维、多能互补项目。截至2023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并网总容量达4.21GW,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今年1月,肥西花岗镇150M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47.48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项目公示名单,占全省二分之一。


五、坚持智改数转、绿色发展


合肥市持续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顶层设计方案,国轩高科、中建材新能源获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阳光电源、大恒能源等6家企业获批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占全省三分之二。持续推进光储领域节能降碳,加快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合肥晶澳、中南光电等5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通威合肥、国轩电池获批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


2024年,合肥市将主动作为、沐光而行,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创新能力,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创新场景应用,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一是聚力优化产业链。增强“链长制”服务效能,围绕生产及检测设备、浆料、粘接剂、导电剂等薄弱环节,靶向招商延链补链。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交流、供需对接等活动,提升本地配套水平。二是聚力强化创新链。链接中国科大、合工大、“科大硅谷”等创新资源,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作用,加力攻关钙钛矿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技术迭代升级和产品创新。三是聚力提升价值链。修订出台光伏专项政策,助力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升竞争力。加快建设大物流体系,降低企业出口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协同发展。四是聚力拓展应用链。持续加大政策支持,拓展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在园区、交通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应用场景。高质量推进“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储充一体化等综合开发模式,拓展多种形式的光储融合应用场景。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