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甘肃考察调研,要求甘肃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抢抓“双碳”政策机遇,以“强工业”行动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撑和保障。
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是我国风光资源储备最丰富、开发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从依托进口设备建设省内第一座风力发电实验场,到立足区位优势,通过不断改革做强风光产业链。近年来,酒泉市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实现了从“风电走廊”到“新能源基地”的蜕变,一个新能源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正在蓬勃兴起。
玉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示范项目是甘肃省首批四个“光热+”一体化项目之一,也是中核集团首个“光热+”示范项目,同时是目前装机最大的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发电项目。项目采用光热储能、光伏、风电一体化开发。
随风而起,逐光而行。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玉门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加快布局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为重点的百亿元产业集群,不断延伸壮大新能源产业链条。位于玉门经济开发区的这家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赶制光热玻璃订单。
在全自动生产线上,配合好的原料缓缓投入窑炉,一条银色水带一样的光热超白浮法玻璃缓慢拉引出来。依靠自主研发工艺,以往依赖进口的光热超白浮法玻璃,如今在酒泉玉门就能制造生产,品质更高,成本也更低。
等风来不如迎风去。2014年,玉门市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落户玉门。作为一家风机叶片生产企业,艾郎风电看重的就是玉门乃至甘肃的新能源发展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门风电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限的风光资源转换成了绿色产业,玉门也真正变成了“绿电宝库”。
“西电东送”“陇电外送”,作为首次实现“特高压入湘”的工程,这里每小时输电功率可达800万千瓦,每天送电量为1亿多千瓦时,可满足湖南常德、株洲、湘潭三座城市每天的总用电量。截至今年7月5日,这条特高压通道累计外送电量已超过1700亿千瓦时,其中输送新能源电力占比超40%。除此之外,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川等电力外送通道正在加快推进。这四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全部完成后,甘肃每年向外输送电量可达1600亿千瓦时,相当于目前甘肃省全年的用电量。
当前,甘肃新能源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全省新能源装机总量超过了56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超过60%,占比居全国第二;陇电外送区域已经扩大到了25个省份,每年对外的输送量超过520亿千瓦时,其中接近一半都是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已从2022年6月月均出口30余万元增长至现在月均出口8000余万元,成为带动地方外贸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面向未来,甘肃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在打造全国重要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推动“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迈进的征程上,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如今,陇原大地上的无限“风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电”,通过横贯东西的特高压通道,输送到全国25个省区市的千家万户。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甘肃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加快传统能源绿色高效发展,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持续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磅礴力量,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
动能澎湃,风光无限。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甘肃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加快传统能源绿色高效发展,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加速形成,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的跨越正在加速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甘肃,正在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答卷书写更为丰富、更为绿色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