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光热新突破:国能/中广核/国电投等项目进展亮眼
发布者:Catherine | 来源:青海日报 | 0评论 | 292查看 | 2025-04-23 13:47:52    

image.png

3月12日,国能青豫直流二期10万千瓦光热项目完成23000面定日镜安装工作,定日镜组成的巨型银色“向日葵”在太阳光下熠熠生辉。本报记者洪玉杰摄


image.png

4月18日,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30万千瓦风电项目48台风机全部吊装完成,项目建成投运后,预计年发电量超7亿千瓦时。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供图


在这个春天里,清洁能源的“春风”又吹绿了江源大地。


一片片光伏板覆盖在广袤土地上,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一排排高耸的风力发电机组拔地而起,在风的吹动下缓缓旋转;黄河上游的一座座水电站奔流不息,迸发出澎湃动力……在青海,向“光”而生、追“风”逐“日”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画卷徐徐展开。


青海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发展清洁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清洁能源资源品类齐全,太阳能、水能、风能资源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4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7190.4万千瓦(含储能208.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4.6%(发电量占比84%),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70.7%(发电量占比45%),均居全国前列。青海省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标杆,清洁能源成为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含“金”量


——清洁能源愈加“风光”


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建设,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头戏”。


2月26日,全国规模最大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开工。


该项目创造了目前国内规划建设容量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包含海拔最高的超超临界火电项目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全国首个跨省跨经营区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的纪录。


作为青海清洁能源领域的主力军,华电青海公司抢抓国家沙戈荒基地发展机遇,强化央企责任担当,积极探索新能源规模化、基地式发展的可行路径。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的开工建设,必将为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青海清洁能源发展迅猛,大型项目陆续落地,除已建成的大型水电、光伏、风电项目外,还有一系列新项目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中广核德令哈1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是国务院国资委战新产业“百大工程”之一,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区,采用光伏发电与光热熔盐储能发电相结合的技术,项目建设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80万千瓦、光热发电20万千瓦,是我国最大的在建塔式光热项目。


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公司总经理杨涛介绍:“项目自2023年10月开工建设以来,80万千瓦光伏发电已于2024年并网发电,2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截至目前,主厂房、吸热塔等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汽轮机组已就位,正在进行安装调整,定日镜预计在五月中下旬全部完成安装。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达到1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万吨,节能与环保效益显著。”


青海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装机容量达到6万千瓦/60万千瓦时,并且配建了25万千瓦光伏,入选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


“我们正在进行空气压缩系统、蓄冷系统以及膨胀发电系统主要关键设备的调试,目前调试完成整体调试计划的70%,计划2025年内并网发电。”中国绿发青海分公司液化空气储能项目部负责人郑刚基说。


在柴达木盆地,华电大柴旦8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部正积极打通堵点难点、多方协调联动,向着年内投产的目标步步迈进。项目光伏总装机容量800兆瓦,配套建设120兆瓦/240兆瓦时储能电站、一座110千伏升压站(临时送出工程)和一座330千伏升压站及送出线路。


随着青藏高原进入黄金施工期,建设者们正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斗志,在雪域高原书写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时代答卷。


含“绿”量


——清洁能源点“绿”成金


高原上的春意虽来得有些晚,但挡不住奋进的脚步。


在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掀起清洁能源建设热潮。作为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主力军”,建设者们锚定“双碳”目标,以“开春即决战”的攻坚态势,以科技创新赋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上的5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实证基地建设进入冲刺阶段,项目已完成支架组件全容量安装及35千伏集电线路施工,330千伏汇集站主体结构完成90%,电缆敷设等配套工程正轮班作业,预计6月实现全容量并网。据项目经理任勍昌介绍:“项目建成后将重点开展大、中、小型光储电站技术经济可行性、能源替代的关键指标研究,为青海省风光储外送通道做好技术储备,助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距离实证基地12公里的贡玛储能电站建设现场,工程建设已全面收尾,预计4月底投入运行。电站配置储能系统容量为180兆瓦/720兆瓦时,采用集中式储能系统和高压级联式储能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电网调峰、备用等需求,将有效促进青海省清洁能源发展,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在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领域,青豫直流二期配套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3座330千伏汇集站调相机工程已完成土建施工,机电安装进度达90%,该工程可为青豫直流特高压项目新能源电源安全并网筑牢“稳定器”。


近年来,海南州以“生态立州、清洁能源强州、农牧业稳州”为战略目标,依托独特资源禀赋,清洁能源水、风、光、地热、储能竞相发展“五子登科”,一举实现了由传统农牧业向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绿色新型产业的重大转型。


“截至2024年底,全州清洁能源并网装机达到3066万千瓦,年发电量463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的46%和45%,清洁能源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海南建设的主引擎。2025年,全年完成清洁能源投资180亿元,新增并网装机600万千瓦,累计达到3666万千瓦。全面建成投运第二批、第三批大基地以及同德力争240万千瓦光伏等项目。”海南州政府常务副州长孙军霞介绍。


从“追光逐日”到“追光逐链”,海南州清洁能源高地建设掀开新篇章。截至目前,海南州清洁能源完成投资1671亿元,吸引了68家光伏企业入驻,形成了“装备制造+智能运维”产业链,年产值超百亿元。这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含“新”量


——清洁能源追“新”逐“质”


绿色打底,发展更优。青海立足资源禀赋,用足“新能源”,培育“新势力”,答好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青海答卷”。


在太阳能领域,光热等新技术规模化发展,共和光伏园区装机已超千万千瓦;在风能方面,大兆瓦机型广泛应用,风电规模迅速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风电基地;在水能方面,黄河干流已建成7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3座抽水蓄能电站已全面开工建设;同时,在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也取得重要突破。


清洁能源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已成为我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在哇让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现场,工程施工局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全面有序按下开工“加速键”,现场挖掘机和工程车紧锣密鼓地运转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目前路基工程完成总量的70%、桥梁工程混凝土完成总量的81%、通风兼安全洞已累计掘进超过总长度的53%,进厂交通洞已累计掘进超过总长度的44%,上下库连接公路2#隧道已累计掘进超过总长度的82%,计划今年6月21日隧道实现贯通,下半年实现全线通车。”项目负责人介绍。


海西州茫崖市5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全面铺开,项目团队克服高原冻土施工难题,已完成20%风机基础浇筑,配套基础设施正在有序建设中。该项目创新配置的总装机容量10%、时长2小时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可高效发挥以夜间出力为主特性的风电对能源安全的支持保障作用,助力解决青海省电力系统“夜间缺电”问题。


3月,青海众控德令哈35万千瓦光热发电示范(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该项目是全球储能容量最大的光热电站,真正将大容量储能配置落到实处,真正意义上满足大容量、低成本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技术特点和性能要求。项目的实施将有效验证光热发电系统作为基荷电源,在未来替代火电承担调峰电源作用的可行性,这将大力推动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立起来的问题。


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是打造高地的重要支点。


立足高原资源能源优势,青海以绿电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月18日,中国联通与天合光能联合主办的“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全容量并网仪式”在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四期举行。该项目创新采用了“风光储充+算力中心”协同模式,将光伏、风电、储能等清洁能源系统与算力基础设施直接耦合。这一模式不仅为青海省“绿电驱动绿算”战略提供实践样本,更为全球智算中心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创新方案。


与此同时,《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由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5年3月27日通过,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不仅填补了省级立法在这方面的空白,为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更是为国家立法进行探索试验,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作出青海贡献。


如今在青海,清洁能源发展呈现“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的美好图景,青海正从地理高地向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大步迈进。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