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光热RT86熔盐大槽商业化示范项目完成30天连续运行
发布者:Catherine | 0评论 | 384查看 | 2025-09-24 15:54:26    

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熔盐大槽运行稳定可靠

出口温度达到565℃


据CSPPLAZA平台会员单位——常州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腾光热”)消息,龙腾光热RT86熔盐大槽商业化示范项目完成30天连续运行,自2025年8月24日成功注入熔盐投运,经过阶梯式分温区运行检验系统稳定性,8月31日系统平稳运行在出口温度565℃。在首月度试运行过程中,按计划进行了多次580℃超温运行测试,验证了槽式熔盐集热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也证明了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温熔盐型平面旋转密封件的可靠性。


目前龙腾光热内蒙古RT86熔盐槽商业化示范系统已经转入日常运行管理状态,期间接待了多批次专家的现场考察与技术交流,共同见证国产化熔盐槽式光热关键装备与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由龙腾光热投资建设于内蒙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一代槽式技术示范基地,采用RT86大开口空间结构集热器,旨在建立第三代槽式集热系统的设计、制造、建设、调试、运维的完整体系,为规模化电站的开发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image.png

图:RT86熔盐槽商业化示范系统


巴彦淖尔新一代槽式技术商业化示范基地


该商业化示范基地的投运,将为熔盐槽式电站的设计提供运行数据输入,也为后续大型熔盐槽式镜场的运维检修提供标准化经验。


在集热器不进退盐并采用储罐低位热源防凝的策略下,熔盐槽式镜场的运行策略和导热油槽式镜场一致,避免了上下盐导致频繁大幅温度交变对设备寿命和可靠性的影响,同时夜间维温的低位热源可以通过早晚弱光时段进行补热,除非极端天气几乎不用启动防凝措施。


image.png

图:巴彦淖尔新一代槽式技术示范基地


技术优势


槽式集热器作为成套设备,更类似于一台台风机,作为标准成套设备部署规模不受限制,镜场规模不管多大,每个集热器都按照同样的跟踪策略和运行参数在独立并列运行,镜场规模的扩大不会影响效率和运行策略,集热器部署的数量只受到场地边界和熔盐泵性能的限制。槽式集热设备独立运行的特性,和塔式技术需要所有定日镜与吸收器耦合整体运行,每一面定日镜都有不同的跟踪参数和光学效率,不同规模镜场效率和控制有明显差异,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乌拉特100MW槽式项目,在龙腾光热RT57导热油槽国产化示范系统运行数据的基础上,直接部署352套集热器回路,首年发电量达产率超过90%,消缺后第二年完全达到设计值,关键就在于槽式集热器的部署模块化、制造标准化、效能可标定的装备制造特点,这与风电、光伏的产业特点类似,也是槽式技术在全球商业化市场能实现74%的市场份额的核心原因。


image.png

图:内蒙古乌拉特100MW槽式国家光热示范项目


助推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


随着RT86熔盐大槽商业化示范系统的成功投运,龙腾光热将加快推动30万千瓦级规模化熔盐槽式电站的开发和降本优化,同时加快RT1XX新一代槽式集热器项目的开发,争取在26年进行样机示范,27年实现商业化系统示范,助力光热发电度电成本快速进入0.4元时代。


第三代槽式光热技术


第三代槽式光热技术是指采用熔盐传储热一体化介质,开宽度超8.5米,镜场出口温度可达565℃,适配200MW及更大容量机组为特征的新一代光热发电技术,本轮技术迭代通过三大技术创新来推动降本增效:


●一,采用大开口槽式集热器显著提升光热转化效率,单体镜场规模可达300万平米以上;


●二,采用熔盐作为传热储热一体化介质提升运行温度,减少储热熔盐量大幅降低造价;


●三,提升主蒸汽参数使汽轮机效率大幅提高,单机组容量可达35万千瓦以上;


采用第三代槽式光热技术的电站投资较第二代槽式技术将大幅下降,同时发电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度电成本的显著下降,同时保持了槽式技术一贯的光电效率高、镜场占地小、运行稳定、爬坡期短、达产率高、高气候适应、易检修维护等一系列优点。


image.png

图:RT86熔盐槽商业化示范系统


第三代熔盐大槽350MW电站的初步设计方案


第三代熔盐大槽350MW电站的初步设计方案,以单机350MW装机规模、配置14小时熔盐储热为基准,镜场面积约330万平方米。整个集热场采用二元盐作为传储热一体化介质,出口温度高达550℃,直接驱动高温高压蒸汽轮机发电。


降本逻辑:通过发电岛和储热岛规模的大幅提升、省去油盐换热系统带来的效率增益、以及核心设备全面国产化和标准化带来的建设与运维成本下降,该方案旨在为行业提供一条清晰、可靠的度电成本下降通道。


image.png


龙腾光热将继续发挥光热发电长时储能、稳定可调的优势,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国家"双碳"目标、能源安全及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