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3380查看 | 2014-01-23 08:52:0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在此背景下,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的改革也进入快车道。
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徐振宇表示,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的趋势必不可免,未来能源价格呈现总体上涨趋势。短期来讲,价格上涨会造成相关制造业成本上升,但实际上将会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处长景春梅强调,中国原有的能源价格机制不能正常传导,终端用户不能感受到上游能源成本的变化,整个产业链被阻断,对节能及生产效率的提高都没好处。而通过市场调节价格,尽管短期内会影响制造业竞争力,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提高我国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
下游制造业面临成本冲击
“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由市场发挥更大的价格调节作用,表明今后由政府直接管控的包括天然气等一部分产品价格会逐步放开,这意味着短期内相对紧俏的资源性产品会有所上升,而一些下游能源相关制造产业必将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冯连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据了解,石油等能源原材料的持续涨价,已导致许多省份发生较严重的上下游企业两极分化。当前,工业利润明显向上游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集中,下游的加工制造业在能源原材料涨价的高压下步履维艰。
在今年7月天然气的价格改革中,增量气按照市场净回值法计算,提价幅度在1元/立方米以上,基本实现市场化,而存量气提价不到0.4元/立方米。此次调价,使得上游的天然气开采和增产的装备成为改革的受益者,而天然气发电和以天然气作为主要原料的化工行业,其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考验相关企业的运营能力。
有分析指出,天然气发电要比燃煤发电平均高出0.05-0.11元/千瓦时,若气价每立方米上涨0.4元,则成本将上涨0.09元/千瓦时。由此可见,天然气发电成本压力增大明显。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行业也难逃窘境。一位氮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即使天然气价格不涨价,我们已有些吃不消,但如果再涨下去,我们还得考虑“气改煤”。
相比之下,随着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全面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产量大幅增长,天然气等能源价格逐步降低。美国能源要素成本降低和能源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美国制造业的复兴,特别是增强了化工、钢铁、有色等行业的竞争力。难怪奥巴马也在其演讲中提出“通用汽车重新坐上世界头号汽车制造商的宝座”。
据了解,我国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工业用价是美国的5倍,高企的工商业用能价格削弱了制造业竞争力,也制约了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导致许多海外能源企业纷纷退出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外国钢铁企业和化学企业正将部分业务转移到美国,以便利用美国低廉的能源价格并将产品就近出售给美国能源生产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钢铁行业寒冬迫使涉钢企业转向海外市场。
“中国在未来较长时间内能源供求关系脆弱,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产品仍需大量依赖进口,国内能源价格保持总体上涨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低成本‘制造工厂’的地位必将受到冲击。”大唐政策研究室处长吴疆表示。
价格因素并非主因
“美国‘制造业回归’更多的是高端制造业的回归,我国仍然在化纤制造、塑料制造、装备零件等低端产业保持领先地位。”徐振宇表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能源转化效率,才能实现产业升级。
“页岩气革命表面上是能源价格改革,但实质上是一场技术革命。正是因为掌握了压裂和水平井这两项关键技术,美国才有效降低了页岩气开发成本,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页岩气产量的突破。”景春梅向记者解释道。
而长期以来,我国能源资源的经济价值没有得到正确认识,能源企业多为大型国有企业,不少企业纵向一体化严重,市场没有完全开放。而国家对能源领域的交叉补贴使得企业对政策依赖严重,丧失了创新积极性,效率低下。
无论是页岩气革命还是制造业回归,都向我们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一定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因此,能源价格改革归根结底是能源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释放市场活力,为技术创新提供政策环境,通过重大能源技术的突破来实现能源的充分供给和价格下降,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
能源价改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较长时间内不会改变。随着2013年冬季雾霾的肆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开始如火如荼的展开。能源产业要实现节能减排,首先对制造业提出了要求。
“发展与环保相关的制造业,如电厂脱硫、脱销设备生产,同时在煤矿安全方面,先进的设备可以减少事故,中国在这些领域仍有很大创新空间。”吴疆强调。
与此同时,煤化工作为石油化工的替代路线,在当前的能源(国内煤炭、国际原油)相对价格下是一条经济合理的路线;在天然气低价区域,利用天然气(页岩气)生产过程中副产的乙烷替代传统的石脑油脱氢裂化生产乙烯,具有很强的成本竞争优势。
“另外,尽管新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小,有条件地区仍可借助国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以风光电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的新型制造业。”徐振宇指出。
同时,作为我国“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的高端制造业发展领域,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上风电、潮汐能、海水淡化的发展也对我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当前能源体系基础上推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业今后在国际市场上与美国制造业同台竞争,必须彻底转变依靠劳动力、资源等要素密集型的发展模式,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冯连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