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楚雄日报 | 0评论 | 5432查看 | 2012-06-01 22:49:00
10万元启动资金打造的近2000亩吸金“聚宝盆”,40余户无污染“二类企业”入驻后形成的机电加工产业链,两年时间里的数次磋商与对接,终于迎来“金凤”栖息“良巢”。
说到楚雄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产业园项目,不能不延伸到楚雄市富民机电机械加工区;提起园区,更不能离开楚雄市工业投资有限公司。
时间追溯至2009年12月30日,刚刚注册成立的楚雄市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接到了首个开发任务——将2266亩山地开发打造为富民机电机械加工园区。
10万元的启动经费,机电机械加工范围的圈定,使开发任务显得异常艰巨。
通过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加大协调帮扶力度,先后引入了一批小型机电机械、绿色食品和新型建材加工低碳企业入驻园区。
但面对总量小、资源配套弱、主导产业主体作用不突出等矛盾在发展的进程中日益显现;如何加快发展,考验着市委、市政府的智慧。于是,市委、市政府将目光投向了大企业的引进和大项目的开发。
北京中高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依托的大型民营企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业务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山东等极具发展活力的二、三线城市。在敏锐地捕捉到企业发展与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趋同性后,市工投公司开始了与企业的接触与对接。
投资商想要的是优良的投资环境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园区开发主体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通过数次将项目研发者、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罗二仓研究员请到园区,对项目落户环境进行考察调研,楚雄市相关部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极大的诚意感染了投资方,使中高集团对楚雄有了全新的认识。
数次磋商和对接,双方达成共识:由北京中高集团、中国科学院、中科力函(深圳)热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在楚雄投资开发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产业园项目。
在州委、州政府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项目落户前期工作。2011年11月,由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主持召开会议,市级相关部门在统一意见后,确定了项目500亩用地规划。为确保规划用地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会议确定项目用地按投资情况进行分段开发。项目于2011年8月通过了中科院专家及省州市专家组评审。
虽然仅用了最少的启动资金和建设时间,楚雄市委、市政府精心筑成的“良巢”,还是引来了“金凤”的“栖息”。
产业“园中园”形成的产业关联,49户大中小企业的相互支撑带动,一条以“机械机电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主的产业链逐渐明晰。
4月21日,在悉心打造开发后,富民工业园区迎来了楚雄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产业园项目的入驻。
楚雄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年产热声太阳能发电设备2.5万套,项目分两期开发,一期实现园区基本功能,二期为建设15万千瓦示范电厂做好准备。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上缴税金6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个。
同时,投资商还将于下一阶段在楚雄市吕合镇开发楚雄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产业园后续项目,建设15万千瓦热声太阳能发电厂。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目前正开展用地规划勘测工作。
楚雄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作为太阳能设备制造总装厂,富民机电机械加工园区内的相关小型企业作为其附属配件厂,真正实现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支撑大项目,实现加工园区内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产业“园中园”,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更是一次让人值得期望的蜕变。自此,产业的相互关联与支撑,真正推动富民工业园区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轨道。此外,太阳能热声发电具有连续发电、高品质发电的特点,是高附加值产业;项目符合低碳减排的需要,从发电设备制造到发电生产均为绿色环保产业,完全顺应了科学发展的思路和需要。
从一片荒芜的山坡,到拥有49户企业的创业热土,楚雄市委、市政府大胆创新的宏伟蓝图得以成为现实,这无疑是一次“无中生有”的成功跨越。
而从楚雄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产业园项目的落户起步开始,到一批大项目的孕育规划,对富民机电机械加工的发展,乃至对楚雄工业经济发展而言,这更是一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有中求优的大踏步前进。
在国家把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进行规划布局,我州把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发展的关键时期,楚雄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产业园项目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必将成为楚雄集约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着力点,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依托,成为彝州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