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 0评论 | 4551查看 | 2014-09-09 09:36:00
中民投的每一次出手都是大手笔。继1000亿签约宁夏光伏后,9月4日,有消息称,中民投或将持300亿元拿下上海董家渡地块,刷新中国“地王”纪录。
光伏、土地,上海,宁夏,中民投,到底向哪投?这个国家总理签字批准成立中国民营资本航母,每一个动作都牵动市场人心。
其实,决定中民投往哪个方向投资的,是该公司的定位与战略方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梳理后发现:中民投的总体战略方向是“用金融思路”来整合“经济转型期产业”和“新兴产业”。而整合手段主要是股权投资,将诞生一批巨型私募股权基金。但产业整合只是途径,它的最终目标是全牌照金融集团。
具体而言,中民投主要整合的将是国企改革带来的产业转型,目前公布的具体产业主要是新能源、钢铁与矿产、房地产及物业、航空与旅游。而整合的目标企业,主要是各领域最顶尖的龙头企业。
当然,尤需注意的是,中民投将承担政府通过国家工商联赋予其的国家经济转型责任,因此不可仅用市场化思维预测其投资方向和手段。
总战略:10年两步走
中民投,想做一个什么企业?19年前创立民生银行、如今创立中民投的董文标说,“中民投要做的,就是产融结合的金融控股集团。”
如何理解产融结合的金融控股集团?董文标曾公开表示,“中民投将分两步走,第一步主攻产业投资,第二步是在做好产业投资的基础上,对金融资产进行投资。”
产业投资是中民投产融结合的第一步。即在产业投资中建立非常好的退出机制,等三到五年后,中民投在战略投资上将有所作为,并致力于成为全牌照的金融投资集团。
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先通过股权投资基金(PE基金),买下公司股权,若干年后涨价卖出,这是“低价买高价卖”的财务投资;有了财务投资的基础,再进一步实现战略投资,这时就不单纯只从财务的角度考虑收益率,而是从整体战略的角度实现产业链整合,达到这一步的时间是三五年后;而在股权投资基金具备一定规模后,要进一步拓展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也就是第二步——让中民投成为全牌照的金融集团。
至于实现“全金融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的时间,中民投目前的目标时间是民生银行达到现有规模的一半时间——10年。
“民生银行用将近20年时间走完的路,达到现在的规模,中民投可能只要用一半的时间就能走完。”董文标表示,有信心整合出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来,中民投的发展速度将会很快,“未来中民投赚钱不是问题,今年就能盈利”。
为什么现在诞生
其实中民投所探索的产业金融,代表的并非中民投一个公司,而是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缩影。
“中民投做什么产业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代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做不了的就让市场来做,这是改革的突破,市场起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分析。
“中民投的成立极具典型意义,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化和放权的一个标志性行动。这不仅体现了民间资本对包括产能过剩行业在内的实体经济的信心,也体现了民间资本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担当。这显然不是某些商业银行只注重本部门的风险防控、以及某些监管部门只知道下行政命令关停产能过剩企业的做法可以相比拟的。”安邦咨询公司分析。
确实,与日本、德国不同,中国银行业并不能直接投资实业,不能直接持有实业公司的股权,这导致占中国金融业绝对份额的银行业,并不能直接对接产业,导致产业与金融资源配置难以高效。
“为什么要做中民投?因为中国到了目前这个阶段,需要有一家民营背景、能联合更多民营企业的力量,通过产融结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挖掘行业价值。”董文标这样阐述中民投的理念。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民投强调‘产融结合’,也就是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但资本运作也必须以产业健康发展为基础,否则就会沦为金钱游戏。”台湾并购与私募股权协会理事长黄齐元向记者分析。
黄齐元曾任外资投行亚太区负责人,因此他把中民投放在国际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大陆过去资源集中在国有企业,银行也以支持国企为主,民企得不到关注,但是在十八大三中全会后,情势改观,强调和市场接轨,允许市场力量进入国有企业,民企得到前所未有的生机,这从近期A股强劲的走势即可看得出来端倪。中民投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超级航空母舰。”
“中国投资公司(中投)虽然具有实力,管理资产超过7000亿美元,但仍然以支持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为主,民营企业很难得到其关爱(极少数的例外是阿里巴巴),在这种情况下,中民投的成立顺理成章,成为一家以扶持民营企业为主的大型私募股权基金。”黄齐元分析。
中民投的政府盟友
决定中民投未来项目选择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是它在政府赋予的经济转型重任,与民营企业利益之间的微妙平衡。
如果仅从经济金融角度理解中民投,就可能对其九大平台将来的投资项目感到自相矛盾。因为中民投并非单纯的产业投资金融集团——还有政府通过全国工商联,间接赋予其的国家责任。否则,国务院总理怎会给一个民营企业亲笔签字?
中民投从最初的设想,就定位在基础设施和国家政策支持。早在2013年5月,“中民投”雏形计划就由董文标公开,他计划将这家公司支持中国民营企业到海外并购,或者在国内做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其也寄望于能享受到中央政府的一些政策,如外汇储备政策支持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授信支持。
对中民投今后的投资方向有决定性影响的,是其向国务院提交的申请由头。也就在2013年10月,中民投已经将设立意向及相关方案递至高层,其申请由头之一为“工商联发展民营经济”,该方案获得“相关领导”批示,同时要求各部门配合研究,涉及外管局、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等至少7个部门。其中设立产业基金的环节需“过关”发改委,而涉及金融资产的部分,未来还涉及与“三会”的沟通。
时至2014年两会前后,中民投正式获得批文。4月17日,史玉柱发布微博称:“总理签字批准成立的一个国字头民营公司,今天创立大会……我公司投资10亿,仅占股2%,是个小股东。”史玉柱所称的这家公司即是中民投。
中民投深谙中民投必须紧紧依靠政府关系,董文标将中民投比喻为全国工商联的小儿子,中民投还小,作为小儿子要有比大儿子——民生银行,更宽松的成长环境。
尽管中民投被人怀疑仍是政府背景,但华民说不管是什么背景,如果是拿自己钱做事,总比拿别人钱做事要认真些,“民营企业家如果是拿自己钱做事,应该是比政府的城投、产投等平台高效。我希望中民投能按照它的定位、战略,扎实做好。因为中国确实太缺民营的大公司,如果中民投能整合出来一些500强,那就能帮助中国经济壮大。”
不过,中民投的矛盾在于,与政府靠得太近未必全是好事。民营企业的股东们,会否始终支持“以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还是在实际项目中“以企业收益率为重”?“两头都沾光”的中民投,会否遭遇“两头都不讨好”?如何平衡国家利益与股东利益?就将成为中民投的最大考验之一。
于是,成立初期的中民投,必然要做一些“让政府满意”的项目,整合过剩产能、开发新能源等——不论其之后的真实意图如何,至少在初期,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比民营企业股东的收益更关键、更紧急。
或成中国最大财团
明确了战略方向及其背后的逻辑,接下来就是怎么把战略实践出来。
作为“两步走”战略的第一步,股权基金将发挥主要作用,而实际上,不论是第一步的产业实际股权,还是第二步的金融全牌照,中民投都表示,“主要从股权投资方面考虑”。
“股权投资在中国做起来尤其复杂,比目前一般使用的金融手段麻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