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周末 | 0评论 | 4154查看 | 2014-11-16 11:02:00
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封闭保守、系统更为庞杂的能源公司开始主动拥抱开放、激情的互联网,“2014将成为中国能源互联网元年”。
能源互联网在中国尚未走到“春秋战国”阶段,互联网企业对涉足能源尚缺乏动力,但对那些试图打破内部枷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行业的能源企业而言,这将是创造财富的新机会。
能源巨头跨界互联网
瞿晓铧很反常。论坛发言完毕后,这位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并未像往常那样立即钻进车里离去,他罕见地从头到尾听完了整场会议,不时拿出铅笔记下一些要点。
让大佬重拾初学者心态的是互联网对能源领域的重塑——他在2014年10月24日参加的“新浪财经能源论坛”讨论的正与能源互联网相关。不仅是瞿晓铧,2014年,作风最为保守的能源行业正陆续感受到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冲击。
“我是来学习的。”瞿晓铧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太阳能如何与互联网结合,他感到困惑。
瞿晓铧困惑之时,2014年10月18日,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表示,互联网B2B(企业对企业)的模式也在向大宗能源项目扩张,能源互联网正在成型。
什么是能源互联网?按照张国宝的说法,未来能源也会像信息一样,每个生产能源的单位都能够把生产的能源放到能源互联网上去,而需要能源的人和单位也能够通过能源网络来获得能源。共享性、互联性,成为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特征。
对比信息互联网,能源互联网中传输的电能就相当于互联网中传输的数据和信息,来自煤电、核电、可再生能源的电站就相当于海量的网站,储能装置的角色与服务器相当,输电线路就好比通信线路——互联网之外的另一张“能源互联网”模型初具雏形。
根据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主席廖宇的判断,未来能源互联网的体量将比互联网更大,“在互联网世界里,阿里巴巴非常成功,如果与能源圈里的各种巨无霸相比,阿里巴巴年收不过100亿美元,用户不足5亿,这与国家电网年收3000亿美元、用户超过10亿的差距还十分遥远。”
廖宇说,这反映出实际拥有巨大资源和数据财富的能源公司还远未到发展极限,如果类似的巨无霸能源公司开始主动拥抱互联网,那会是什么情形?据此,他曾撰文判断“2014将成为中国能源互联网元年”。事情发展也证实了廖宇的判断。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电网、中石化、新奥、英利等能源企业竞相想象能源互联网。
“再不从客户角度考虑就死定了”
与制造业企业互联网转型不同的是,很难有人预见,封闭保守、系统更为庞杂的能源行业,从价值观到运营细节会发生什么变化。
最近,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石化管理干部学院201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把握大势,驾驭未来》的内部演讲,着重提到了互联网对传统能源行业的影响。
他说,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并告诫石化系统的干部,“我们虽然是传统行业,但也要往‘跨界’这个方向走,在思考‘跨界’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借这个概念来发展我们自己。”
此前,2014年8月26日,中石化率先与腾讯科技签订合作协议,傅成玉决定从销售端突破拥抱互联网,双方试图在业务开发与推广、移动支付、媒介宣传、O2O业务、地图导航、用户忠诚度管理、大数据应用与交叉营销等领域探索合作。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则坦承,燃气行业的垄断性让新奥在过去十多年里并未真正从客户角度出发思考。互联网大潮下,“再不从客户角度考虑就死定了”。王玉锁认为,能源领域的去垄断、去中心化势不可挡。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最近在给近两万名员工的信中说,“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正在颠覆传统,改变世界,信息化建设事关公司发展全局。”
远景能源是国内排名第四的风机制造商,但其董事长张雷却并不愿意将其看做制造业企业,“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是制造业。”张雷说,过去他把互联网看做工具,但最近五六年,他发现互联网背后自有其哲学,“我一直在研究体系,发现任何一个能量体系都是在跟熵(物理学术语)做斗争。”“互联网发展过程是生态系统的演变,互联网生态中开始出现智能体和更高级的动物,生态圈开始出现。”远景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目标,即是建立一个类似微信的生态圈。
张雷认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做能源。全球能源发展正呈现三大趋势——分布化、市场化和民主化,这正是远景的机遇所在。显然,对起家于风电制造业的远景能源而言,能源互联网正是圣经中摩西寻找圣地迦南那样“寻找流着奶和蜜的地方”。
“牌桌”有了, “扑克牌” 也越来越全
“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是刚刚举行的APEC会议主要议题之一。作为能源“互联互通”主力的国家电网,其董事长刘振亚早于2014年9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提出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这在过去国家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基础上更扩展了一步。
国家电网此举,被业内看做能源互联网在中国确立战略地位的关键标志。
事实上,阿里巴巴IPO加速了传统行业对互联网革命的认识,渐行渐近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也为能源互联网扫除了众多体制障碍。“就像扑克牌的花色已经越来越全,发展能源互联网的条件逐渐成型。”廖宇说,作为“牌桌”的国家电网的支持起到关键作用。
在市场层面,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也到了转折点。2014年,以屋顶太阳能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发展进入规模化的转折点,以特斯拉入华为代表的电动汽车发展进入规模化转折点,以谷歌收购智能家居制造商NEST为代表的智能家居发展进入新阶段……
“我们看到一系列新通信技术与新能源体系相结合的例子正在发生,这将迎来新技术革命。”详细描绘了能源互联网概念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军事领域专家也开始关注能源互联网。早在2012年8月,以国防科技大学为首的众多学术机构就举办了首届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论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教授张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军事能源转型迫切,能量互联与共享则正符合提高军事能源效能的要求,现代信息化战争要求战场能源管理信息化,而这正是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重点。
“新瓶装旧酒”, 争夺定义权
牌局尚未完全开始,各方却已开始抢占话语权。2014年11月6日,在上海工业博览会中举办的一场“能源互联网时代,谁是下一个阿里巴巴”沙龙上,讨论颇具火药味,争论焦点在于:什么是能源互联网?
目前,美国虽然尚未明确提出能源互联网,但其提出的智能电网却与能源互联网的内涵有诸多相似之处。德国于2008年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选择了6个试点地区进行为期4年的E-Energy技术创新促进计划,成为实践能源互联网最早的国家。
在中国,由于目前尚缺乏对能源互联网的公认定义,各个机构都给出自己理解的能源互联网。
国家电网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能够连接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以及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将清洁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无论智能电网还是能源互联网,国家电网的核心还是特高压,仍旧是在从自己的侧重点对能源互联网做解释。”迈哲华上海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能源电力总监曹寅说。另有业内人士揶揄称,“国家电网定义的能源互联网,更像是‘能源电线网’”。
4年前曾提出的“泛能网”概念的新奥集团,则顺势将能源互联网嫁接在“泛能网”基础上。
在廖宇看来,目前市面上呈现出三种对能源互联网的理解版本:从通信的角度强调各种设备的互联,以华为等通信公司为代表;从软件的角度强调第三方数据的优化管理,以美国Opower等公司为代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