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建中南院徐灿君:阿里雪域高原零碳光储热电项目技术创新破解高海拔新能源应用难题
发布者:xylona | 来源:绿储科技 | 0评论 | 298查看 | 2025-08-11 14:44:46    

2025年7月25日,中国产业促进会“锚定清洁能源高地,推进新型能源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藏拉萨圆满召开,论坛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浙江绿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西藏大学提供支持。


中电建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院热电所所长徐灿君发表题为《阿里雪域高原零碳光储热电项目技术创新破解高海拔新能源应用难题》的主旨报告,深入剖析了阿里雪域高原零碳光储热电项目的技术创新路径,展现了我国在高海拔、极端环境下新能源综合利用的突破成果。


2.jpg


企业实力:深耕能源领域,赋能光热发展


中电建中南院隶属中国电建集团,作为中电建的成员企业,电建中南院具备行业领先地位,在储能领域,中电建中南院业务覆盖光热、储热、蓄冷等多个方向,其在新能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技术积累已形成多场景覆盖能力。


阿里项目概况:高海拔零碳供能的“双兼顾”模式


报告详细介绍,阿里雪域高原零碳光储项目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四川河镇以南7公里处,海拔4300-4400米,是国内首个兼顾供暖与发电的光热项目。项目以“光伏+熔盐电加热器”为核心技术路线,配备两台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总光伏容量205兆瓦,配套205兆瓦熔盐电加热器,通过两组熔盐罐实现储热,可满足机组14小时满发需求。


项目的核心任务是解决当地民生与能源双重需求:在每年9月28日至次年5月23日的238天采暖季,为阿里狮泉河镇150万平方米区域提供绿色供暖;同时为电网提供电力支撑。为保障极端环境下的稳定运行,项目同步建设换热首站、备用热源及10公里供热管网。


截至目前,项目主厂房已经封顶,蒸汽发生系统设备就位,汽轮机完成吊装,换热首站进入施工阶段,计划年内实现居民供暖目标。


1.弱电网下的系统稳定与新能源消纳技术


徐灿君表示阿里电网仅依靠一条1200-1300公里的220千伏线路与外界连接,最大输送能力约20万千瓦,难以满足光伏大规模并网需求。项目创新采用“异步互联”技术架构,将储能装置、汽轮发电机组与直接并网设备组成内部电网,通过熔盐电加热器快速调节功率、储能装置稳定电压、汽轮机提升短路容量,显著提升光伏消纳能力——从项目建设前的78兆瓦提升至143兆瓦,增幅达65兆瓦。


2.200兆瓦级高温熔盐电加热器系统集成


徐灿君指出作为全球首例200兆瓦级高温熔盐电加热器集群,项目面临光伏功率波动(1分钟内允许波动10%)对设备安全的挑战。通过三项创新实现稳定运行:


(1)采用多物理场模拟技术优化熔盐流动,确保加热均匀性与效率;


(2)配置毫秒级响应电器元件,精准跟随光伏功率波动;


(3)创新分区与流量平衡设计,将21组加热器分为4个区域,通过阻力平衡分析与预调节,保证各组流量均衡,同时预留冗余流量应对突发功率变化。


3.供暖与发电双冗余热力系统


为实现99.6%的绿色供暖保证率,项目设计了双冗余的蒸汽系统:90吨/小时专用供暖蒸汽系统与174吨/小时用于发电的蒸汽系统,后者通过抽汽减压可补充供暖,形成双重保障。同时配备360立方米柴油储罐及补热炉应对极端天气,如果结合项目一期15兆瓦光伏补充,可实现全采暖季100%绿色供能。经模拟,项目全年发电量可达6000万千瓦时,机组年利用小时数约1300小时。


4.全站一体化综合能源调控


搭建涵盖光伏、储能、汽轮机组、负荷侧的综合能源调控架构,通过功率预测与经济性模型,在保障系统频率、电压稳定的前提下,优化能量分配。该系统整合多维度数据,实现光伏直供、熔盐储热、汽轮发电的智能调配,为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支撑。


徐灿君表示,阿里项目的技术探索为高海拔、弱电网地区的新能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具有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未来,电建中南院将持续深耕光热与储能技术创新,为“双碳”目标下的新型能源系统转型贡献更多实践经验。


3.jpg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