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 0评论 | 4735查看 | 2014-12-03 12:28:00
从2005年成立的北京中海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到今天全新的中海阳能源集团,10年来,中海阳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默默无名到声誉鹊起,从局限于光伏电站EPC到涵盖太阳能光伏、光热电站建设、投资运营、高端设备制造、技术创新”的转型跨越之路。
中海阳的10年,是中国太阳能产业大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太阳能产业从追赶者、粗放式、完全“两头在外”到引领者、精细化、国内市场全面开启的10年。10年来,中海阳见证、也参与了中国太阳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进程,并借助太阳能产业大发展的东风,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实现了自身“做大做强做优”的华丽转型。
中海阳这10年,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背后有什么样的丰富内涵?有什么样的经验体会值得分享?近日,本报记者也就相关问题对中海阳集团董事长薛黎明进行了专访。
记者:从成立初仅局限于离网太阳能路灯,到后来跃升为大型并网光伏电站EPC引领者,再到今天产业纵贯太阳能光伏、光热电站建设、投资运营、高端设备制造等多个环节,中海阳10年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的太阳能产业一样,让人惊叹。10年时间,把中海阳带到今天这样一个层面,有没有超过您最初的预期?
薛黎明: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中海阳这1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太阳能产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认真梳理和总结中海阳这10年的发展历程、经验、得失,对我们自身非常重要,相信对于行业也有一定的意义。
我们植根于这个产业,抓住了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实现自身跨越性的发展。对于中海阳10年来取得的成就,应该说,在预期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我们当初的确认为,进入这个产业,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会有所收获,但作为一个最初仅仅只有100万注册资金的小微企业而言,我们也的确没想到10年后的今天,会成为一个资产规模数十亿、营收十亿多、在行业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型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超过千倍的增长。对于这一点,我本人和我的团队都是很自豪的。
记者:请您给我们梳理一下中海阳的10年发展历程。
薛黎明:我注意到你刚才提了“层面”这个词,可以以这个词来梳理中海阳的发展历程。10年前,我们处于什么层面?就是一个以做离网式太阳能路灯切入太阳能行业的新兵,资产规模、营收收入、利润都不大。之所以选择先做离网式太阳能路灯,是因为相对风险较小,准入门槛不高,对于一个新进入太阳能行业的企业而言,这是比较稳妥的一步。大约5年后,也就是2010年左右,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就是经过几年的积累,我们的企业规模已经在数亿元左右,营收也超过亿元,而且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做离网式太阳能路灯了,而是进入大型光伏并网地面电站EPC领域,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光伏EPC领域小有名气,走在行业的前列。一年后,我们通过在金融市场融资,决定向光热领域进军,成立了成都聚光热发电反射镜生产基地,完成了一次新的产业布局。这个时候可以说,我们已经走出了“求生存”的阶段,进入了“谋发展”的新起点,开始有能力做一些自己认为应该做、企业发展必须做的前瞻性的事情。
那么到了今天,我们在太阳能领域,已经可以算在第二梯队站稳了脚跟,不再是跟随者,而是通过10年的积累和近5年的布局,在一些新的领域,通过超前谋划、科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了某个领域的引领者,具体来说,就是在光热领域,以及在传统能源与新兴能源联合循环领域,我们都开始有自己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了。这是当前我们所处的层面,可以用“赢未来”三个字来形容。
所以要系统梳理我们十年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前五年在扎扎实实打基础,后五年通过分析判断发展形势和未来趋势,进行新兴板块布局,现在开始在新兴领域大展拳脚,在太阳能领域赢得更广阔、更长远的未来。
记者:这五年来,我也是见证了中海阳一步步发展壮大,那在您看来,推动中海阳走到今天这个层面,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薛黎明:这个问题,其实近年以来我也一直在思考,答案我认为可以归结于六个字,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哪个因素都缺不了。这其中,首先是天时,没有中国太阳能这十年的大发展,就没有今天的中海阳。10年前,我们选择了太阳能行业,为什么?就是因为那时中国新能源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了,我们当时就判断,太阳能发展的春天要来了,我们不能错过。太阳能产业发展到今天,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就超过了核电,这验证了我们当初的判断。乘着国家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的春风,我们抓住了机遇,享受了政策红利,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所以产业发展的宏观大环境是第一位的。
地利方面,和天时其实也是一脉相承的,就是我们身处在急需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的中国,这个市场容量足够大,发展空间足够广——大到既可以容纳许多大型企业在里面攻城略地,也能留给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其中积攒力量,谋求生存、发展;广到你可以去做多晶硅,也可以做组件,还可以去做光伏EPC,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和长远的眼光,你也可以另辟蹊径,去做光热。总之,在中国这个太阳能发展的沃土上,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的。
至于人和,具体到一个企业,又更为重要了。没有一个好的团队,再好的机遇,再大的市场,你抓不住、做不好,又何谈生存和发展呢?我们中海阳从弱小到现在壮大,当然还不能说强大,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非常团结、忠诚、能干的团队,而且这个团队中的核心成员还保持了相当大的稳定性。10年来,我们团队中的中高管流动性非常低,90%以上是稳定的。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比如说大家对太阳能产业的热爱和看好,比如说对辛辛苦苦创下的中海阳事业的呵护和不舍,但更重要的是对中海阳文化理念的认同。中海阳从成立到现在,一直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这些年我们提出了自己十二字的历史使命:实现自我、惠泽社会、造福子孙;凝练出了管理者训以及修心颂等文化成果。中海阳的广大员工,尤其是管理团队,随着对这些文化理念的认知程度越来越深,慢慢就会形成一种信念甚至是信仰上的认同,这是完全超越物质之上的,从而最终形成推动中海阳长远、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人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