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CSPPLAZA | 来源:CSPPLAZA光热发电网 | 1评论 | 4880查看 | 2014-12-25 17:15:00
我国首本探讨聚光储热型太阳能技术在西部开发中推广应用的独特价值的书籍正式出版发行
CSPPLAZA光热发电网报道:日前,由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客座教授谢中立和章文扬博士主笔撰写的《蜀道上青天:一条解决中国能源与环保问题的途径》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
我国第一本从中国能源革命和西部大开发的独特角度,探讨聚光储热型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价值的著作,该书的发行,对中国光热发电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利用有重要意义。
在这本约36万字的著作中,作者分八大章节详细介绍了光热发电技术在未来中国的能源革命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以聚光储热为主,以风电、光伏、水电与生物能为辅的可再生能源组合估计将可以在40到50年之内全面取代化石能源。对中国而言,应利用光热技术全力开发光照资源较好的西部地区。明日的西部不仅有能源与工业力量,连农业也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包括主粮在内。
该书抛出的观点认为,聚光储热会是西部大开发的持久动力。“回顾工业革命,历史学家说革命动力是来自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改变。其实,追根究底在这些变革背后,真正的动力是能源,是化石能源打造了现代经济与现代社会。动力最好是出自底盘,底盘就是能源。西部开发需要先发展新能源,再以新能源作开发动力。“聚光储热”就是最好的底盘动力,既清洁也可再生,并且应该是没有比太阳能更庞大与更持久的动力了。”本书如是阐述道。
在作者设想的蓝图中,利用聚光储热技术并辅以其它可再生能源即可满足西部地区对电能和热能的需求,有了电能和热能,就可以对西部沙漠进行改造,在充足的新能源支持下,辅以其它技术手段,西部地区会有自己的工业与农业,在生活必需物品上也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作者认为,“现代经济、现代社会都是化石能源时代的产物,而基于新能源时代的西部社会发展会有自己发展的模式。”
对于中国西部缺水的荒漠地区,如何解决农业生产是一大难题。本书中提到的农业解决方案借鉴了澳大利亚Sundrop沙漠农场等类似的设计理念, 即利用聚光集热储热技术供应电力和热源,利用海水淡化等供应水源,利用大棚温室栽培技术种植农作物。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则可采用雨水收集等方式满足对水的需求。对于工业生产,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大棚技术。这也是作者所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核心科技,即以光热为动力,以大棚和热网技术为途径,最终发展成为可持久的西部生活方式。
本书提出的这一设想在作者眼中并非不切实际。在其提出的西部太阳能资源总体开发计划中是如是描述的,“在西部20万平方公里的可开发土地上,一半做聚光/工业大棚,一半做农业大棚,聚光所得高温经储热、热网、换热后发电、供热给工业生产,最后汇集供热给农业大棚。可将占地划分为一千个小县,每个县有大棚区200平方公里,有自己的工业农业和住宅区。而其能源则全部来自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电能可输送至更多负荷区消耗,热能则就地消纳。”
基于上述设想,中国西部地区有望重生成为新的经济活跃区,这对缓解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过大,承载力不堪重负的现状将起到重要缓解作用,更无需置疑的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整个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层面的利好影响都十分巨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仍然在于首先解决能源这一核心问题。作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开发时间约为50年。
聚光储热借“聚”与“储”使得太阳能应用能做到移时与可调,在热电联供安排下可以全面替换化石能源。能源革命以美国为例,最大阻力是现代经济,人们有延续现代文明的惯性与惰性。中国则需要“西聚”即开发西部与建设“聚光储热”。在庞大持久的太阳高温热能支持下,“西聚”还有赖有远见智慧的政治家与科学家领导才有成功希望,西部未来作为中国能源中心也将会有自己的农业、工业与一种可持久的生活方式。
本书提出了一种在常人看来近乎梦幻般的设想,而作者则给这个设想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例举证,以试图证明这样一种设想的可行性。在这样一个设想中,光热技术是实现这一设想的根基,通读此书,您可能会对光热技术的应用有更深层的理解和认知,也可能会对作者提出的这一大胆设想拍手称快。作者则期望更多社会各界人士能够通过此书,更多地鼓励和支持聚光储热太阳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