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不适宜大电网建设”
来源:中外对话 | 0评论 | 4206查看 | 2015-01-05 14:49:00    
  人们驾车进藏旅行现已成为趋势和潮流,原始的自然风光是世界上少有的净土,但密集的电线杆和大输电铁塔常常成为与原始绝美景致不协调的碍眼物。随着电网建设,这些碍眼物将延伸到青藏高原的各个角落。

西藏不适合建大水电站

  11月23日,西藏首个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投产发电,引起印度媒体的极大不安。事实上,该水电站的建设,标志着西藏大水电时代的开始。

  藏木水电站最大坝高116米,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310米,相应库容0.866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装机规模、水库库容和发电方式对生态和水文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单一电站运行经济目标肯定难以实现,必然是多级开发,上下调剂补偿。系统开发又必然危及西藏乃至青藏高原上的江河。系统开发思维不变的话,青藏高原上的江河难逃厄运。

  除藏木水电站外,“十三五”期间将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上展开一系列大型水电站,将形成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大水电群。西藏目前已建成多少水电站无法统计,比较大的5万千瓦以上的不到10个,小电站上百个,但运行效率不佳,寿命短。从我考察过的四川、青海和西藏大多数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水电站来看,长达5个月左右的冰期使大多数电站进水口引水渠被冰体雍塞,水电站出力极低甚至不能发电,电站系统冻害极其严重,维护成本巨大。

  西藏并不适合建大水电站。第一,青藏高原是亚洲大河发原地,河流补给主要是冰川融水,降水补给能力弱,水文季节性差异大,不稳定,电站出力保障低,发电质量不高,冬季受冻害和封河导致电力系统性危害严重;第二,西藏河流因河谷土地价值和地质条件所限,难以建设调节性水库,电站调节性能降低,影响其补偿能力。以上两点降低了电站技术经济指标。

建大电网极大损害景观价值

  青藏高原是地球屋脊,是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高地,具有全球意义。其发展定位是生态产业,不应该发展大水电,也不需要大的电源建设,应该考虑建设以风电、太阳能和其他能够相互调节的自身电力保障系统,向外输电更是得不偿失,建大电网给景观价值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西藏具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原始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民族风情是国内外旅游者的向往之地,过分和不恰当的开发会削弱破坏旅游资源的价值,如今在一些旅游线上和旅游景点,密集的输电网和电线杆极大干扰了人们的观赏情趣,降低了旅游价值。

  西藏自然环境多样,可依据其特点制定电力保障规划,如藏东南河流水系发育地区,可搞无坝发电或家庭小型引水发电,其他地区风能和太阳能前景很大,高原综合智能化供电系统也需要探索。不应该把能源依赖放在水电上,更不需要向外买电,因为成本和风险太大。

大水电或加剧气候演变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质和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地壳还在隆升过程中,地震频发,切割强烈。河流地质生态复杂而敏感,气候多变,生物多样,生态环境脆弱。

  气候变化的最显著标志是冰川融化,甚至消失,这种情形正在青藏高原发生。30多年间,我每年多次前往青藏高原特别是三江源地区考察。今年的考察发现,格拉丹东西南坡和藏北腹地普若岗日巨大的冰源群在10月的中午前后,冰川表面温度一般都在30度左右,地面环境气温在40度上下,最高的可达46度。持续的酷热高温烤洒着冰体,融化的水流把冰川表面刻出一道道深深的冰沟和冰河谷,有的已泡蚀到冰床下的基岩,冰川下不断传出石头的碰撞声。

  气候演变进程将给水电站的水文情势和地质稳定性带来很大变数。大规模水电建设也可能加剧气候演变,因为西藏大水电规划多在干旱河谷,水库蓄水后会引起河谷局部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在青藏高原的反应叠加,进而加剧气候演变的复杂性。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