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南商报 | 0评论 | 4696查看 | 2015-01-09 13:48:00
去年11月,在宁波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内,一台高通量组合材料离子束溅射镀膜设备被装载在卡车中,运往北方的一家央企。项晓东看着远去的卡车长长松了一口气,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中国率先实现新材料基因研究商业化。
从1到1亿倍的突变
项晓东是益科博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他1989年获得美国肯塔基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生,曾任职美国劳伦斯·伯克莱国家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他是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专家,“中国材料基因组计划”专家组成员。
所谓新材料基因工程,就是将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特性、结构进行研究、统计,将这些数据统一在一个大数据平台中。如果需要研发新材料,可以直接从大数据平台中找到这些元素的数据,并在计算机中进行模拟排列,找出需要的新材料。
图:项晓东
新材料被誉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每开发一种新材料如同开发“新菜品”。按照传统的方式,“新菜品”只能一道道去试错,不但浪费大,周期也长,而且往往需要10到20年时间。
1995年,项晓东和他的团队研究出一种叫“组合材料芯片”技术,能将传统的试错法从1次提升到1万次甚至1亿次,周期从10年到20年缩短至半年甚至2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新材料基因研究商业化的项目。
将核心技术带回祖国
“组合材料芯片”技术虽然一时间风靡材料科学界,但仅仅停留在实验阶段,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或者研究机构将成果转化成产品。
项晓东回忆:“那时候我无数次地问自己,不如自己来做吧。”2007年,项晓东辞去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职务,到美国硅谷先后创立3家公司,并逐渐将“组合材料芯片”技术进行产品研发。项晓东说,“作为推动该技术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必须研发‘组合材料芯片’技术的装备。”
“曾经有多家美国风投希望投资我公司,但我都拒绝了。”项晓东说,“中国的核心材料自给率14%,我想把这项技术带到国内,促进中国的产业发展。中国的‘材料基因组计划’逐渐推广,让我的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助推宁波新材料发展
几年来,项晓东频繁走访中国各地的新材料科技城,但由于种种因素未能实现落地。直到2013年,在上海的国家“863”计划研讨会上,他见到了宁波材料所的叶继春,双方达成合作意向。
让项晓东惊喜的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宁波市政府、宁波高新区管委会和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主动约他,给予项目落户宁波许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项晓东的项目一进入宁波,立刻引起了宁波风投界的关注,这次他没有拒绝。2013年12月,项晓东和团队成员在宁波成立了宁波英飞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宁波一家公司1200万元的风险投资。以该公司为支点,宁波市启动成立“国际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总经理林伟介绍,宁波新材料的发展需要自身的创新材料科技,而项晓东团队的加入将加速宁波新材料研发的进度,成为宁波新材料科技发展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