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海珐的中国战略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 0评论 | 4765查看 | 2015-04-10 21:11:00    
  3月4日,阿海珐发布了2014年年报。年报信息显示,这家法国核电巨头未能挽救颓势,年度亏损达48.34亿欧元。相比2014年8月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其亏损额从6.94亿欧元进一步急剧扩大。

  自从福岛事故之后,这已经是2011年以来阿海珐连续第四年亏损。对于以核电相关产业链为主营业务的阿海珐来说,福岛事故对全球核电衰退的影响,直接导致了阿海珐至今仍然深陷低迷。

  2011年当年,受事故的直接影响,当年阿海珐报收亏损24.24亿欧元,此后两年亏损情况有所好转,分别亏损0.99亿欧元和4.94亿欧元,今年最终的亏损额几乎是去年的十倍。

  阿海珐的财报中将亏损的主要原因归结于“芬兰的奥尔基洛托3号机组项目(Olkiluoto 3)、2007年并购Uramin铀矿项目所导致的不利影响。加上2011年发生的福岛核事故后,在日本没有任何机组重启、天然铀价格、铀转化及浓缩的价格都处在低位、核电站业主减少维护预算、高浓铀及核废物运输合同到期。同时,在整个2014年,集团还要应对经济形势不景气的问题。”

  事实上,阿海珐几乎在集团旗下的各条业务线上都面临亏损。

  阿海珐的主营业务集中在核能领域,从核燃料循环前端的天然铀开采到铀转化、浓缩以及核燃料元件制造,反应堆设计、施工,以及后端的乏燃料处理。此外,阿海珐还涉足了清洁能源,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领域都有布局。而在过去的一年里,上述这些主营业务全面亏损。

  反应堆部门是亏损最为严重的部门。

  在芬兰的首个EPR项目奥尔基洛托3号机组首当其冲。这个开工于2005年的全球首个EPR机组,原计划2010年投产,但是作为该技术的首个反应堆,项目遇到了拖期。阿海珐与奥尔基洛托3号机组的业主方TVO签署的合同规定,合同的总额为30亿欧元,超出预算的金额都将由阿海珐来承担。

  随着项目不断拖期,建设成本也越来越大,早就超过了当初预算的30亿欧元。更麻烦的是,由于合同金额固定,超出部分由阿海珐承担,阿海珐向TVO提出了因项目超期而造成损失的赔偿请求,TVO随后也向阿海珐提出了赔偿请求,双方都希望通过国际仲裁来达成目的,赔偿的金额分别高达26亿欧元和27亿欧元。在阿海珐与TVO的纠纷中,工期也不断受影响,在2014年9月,阿海珐给出的最新工期计划中,预计该机组将在2018年完工投运。

  在过去一年,该项目拖期给阿海珐带来了7亿欧元的亏损,是所有营业部门中亏损最严重的部门。除开这个项目,在反应堆研发领域,阿海珐给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承建的沸水研究堆Jules Horowitz反应堆也有1.87亿欧元的亏损。另外在研发领域,阿海珐针对美国市场推出的US EPR堆型,目前仍然缺乏明确的开发计划,相关研发的投入也带来了3.62亿欧元的亏损。

  在天然铀开采环节,阿海珐亏损3亿欧元,国际铀价的持续低迷是重要原因,阿海珐旗下的几个铀资源基地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亏损。另外,阿海珐收购的铀矿受到国际铀资源价格下跌的影响,也在不断贬值。其2007年斥巨资收购的Uramin铀矿项目,在过去一年里贬值了7500万美元。

  在核燃料前端环节,阿海珐也由2013年的盈利6100万欧元变成亏损4.05亿欧元。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阿海珐旗下的铀转化环节公司Comurhex二期计划的亏损。

  在反应堆维护、服务环节,由于整个核能市场的萎缩,这部分的市场也随之萎缩,过去一年,阿海珐在该领域亏损1.55亿欧元。

  在后端环节,过去一年阿海珐也从盈利3.08亿欧元变为亏损4.95亿欧元,这方面受到了与客户法国电力公司签署至2020年的长期合作协议的影响,另外,根据监管需要,对后端设施进行必要改造也投入了大量资金。

  而在阿海珐原本寄希望于实现多元化经营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则继续扩大了亏损的规模,从2013年的亏损3100万欧元继续扩大到2014年的亏损4200万欧元。

  可以看到,在阿海珐主营的各个环节,过去一年都是糟糕的一年。对阿海珐这种主营业务是核电相关产业的公司来说,很容易受到核能行业发展环境的影响。而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全球核能依然处在缓慢的复苏期,铀价持续低迷,相关服务市场也还未恢复,这都让阿海珐深受其苦。

  而一系列早期错误的投资决策也开始显现其负面后果。对Uramin铀矿项目的收购,最终持续亏损;多元化投资可再生能源业务,也一直未能收到成效,营收在公司收入的比例仅占大约6%。而在新兴市场开发商也接连受挫,芬兰的奥尔基洛托EPR项目已经成了阿海珐的阿克琉斯之踵,目前依然在纠纷中推进。在芬兰和中国之后,还没有其他国家选用EPR开工新机组,阿海珐原计划到2016年拿下十台EPR机组订单的计划已经被决策层放弃。

中国路径

危机之中,阿海珐将如何脱困?

  阿海珐提出了三条改进措施:重新聚焦核产业核心业务;加强与法国电力公司合作;加强中国业务。

  具体在财务计划上有引人注目的一项措施,是合作伙伴的股权投资。这项措施的对象,很大程度上被指向了法国电力公司。阿海珐总裁Philippe Knoche对此表示,“目前,与法国电力公司的合作依然是在相关运营业务上的,如果需要的话,以后也可能吸纳资本投资”。目前阿海珐的营业额中43%来自法国,与法国电力公司的合作显然是重中之重。

  中国是阿海珐寻求脱困的另一个重要市场。

  福岛之后,在全球核能缓慢复苏,部分国家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中国坚定的核能发展政策成为了国际核电公司的重要市场。而且事实上在阿海珐持续亏损的这几年里,阿海珐在中国的业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阿海珐亚太区总裁欧道博此前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表示,“2014年,阿海珐在中国效益良好,没有出现重大的财产损失”。

  这与同在亚太区域的日本形成了鲜明对比,受福岛事故影响,日本国内目前所有的核电机组都暂停了运行。目前已有部分核电站开始了重启的申请,但是受到民众的反对,目前仍然进展缓慢。欧道博在采访中说,“这种糟糕的市场状况也影响了阿海珐的业务开展,公司在日本的营业额是有所下降的”。

  目前在阿海珐2014年的全部营收中,亚太区域占据16.3%的份额,低于法国、欧洲和美洲市场的营收。不过可以预见,随着阿海珐将目光逐步转向中国,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升高。而阿海珐在中国成功的历史,也让他们对在中国继续加深合作充满信心。

  早在中国核电起步阶段,阿海珐公司的前身之一法马通就参与了中国市场。大亚湾核电站所采用的M310技术,正是出自法马通之手。其后,在秦山二期、岭澳一期、岭澳二期这些中国早期的核电项目中,都有阿海珐的身影,主要领域在核岛技术和咨询服务方面。

  在核燃料循环领域,在引进核岛技术的同时还引进了阿海珐AFA系列核燃料组件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宜宾和包头两大核燃料基地,都与阿海珐合作引进了核燃料组件技术进行本土化生产,为国内核电站提供燃料。

  在2005年启动的国家三代技术招标中,阿海珐最终兵败西屋,EPR失去了成为中国未来新建核电机组主流堆型的机会,不过凭借中法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阿海珐还是在台山拿下了两台EPR机组订单,成为全球四台EPR机组中最晚开工的两台机组,而如今这两台机组的工程进度反而是最为顺利的。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阿海珐的中国烙印越来越深。它在中国的角色也早就从起初的OEM制造商逐渐变成长期的工业伙伴,最近几年,阿海珐加速了它全面渗透中国的核产业链的步伐。

  首先依然是阿海珐传统的核燃料循环领域,除开核燃料的技术引进之外,中法双方在大型商用后处理厂领域的合作也逐渐浮出水面。中核集团计划引进阿海珐的800吨大型商用后处理厂技术,以填补核燃料循环后端乏燃料处理环节的产业空白。从2013年起,这个项目开始进入谈判阶段,整个合同价值预计将达到数百亿至上千亿的规模。毫无疑问,这个合同对困境中的阿海珐来说意义重大。

  在其他更细分的领域,阿海珐加速了在中国的扩张步伐。2005年,阿海珐与东方电气合资在德阳成立东方阿海珐核泵有限公司(ADJV),市场指向中国的反应堆冷却主泵市场。这是阿海珐首次与国内的核电主设备商成立合资公司。

2009年,阿海珐与中广核合资成立中珐国际核能工程公司(WEC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