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光热新秀亿利集团特有的治沙模式
来源:财新周刊 | 0评论 | 5525查看 | 2015-09-02 10:24:00    
  编者按亿利能源近日发布公告称,将向甘肃光热发电有限公司增资并向其提供建设资金借款,投入资金近10亿元人民币。亿利能源将持有甘肃光热50%股权。从沙漠起步的亿利集团,从保护生态的沙漠治理到利用沙漠的光热资源实现可再生资源利用,进一步完善了开发沙漠的产业链。

  2015年7月28日,中国西北腹地库布其沙漠中,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七星湖酒店库布其厅,亿利资源集团(下称亿利集团)凭其27年在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和一家埃及公司共同获得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颁发的本年度土地生命奖。

  这是联合国三年间第三次对库布其治沙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什么联合国对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如此看重?原因不复杂:在一定程度上,联合国需要一个治沙典范,而亿利集团成为了这个典范。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人类无法利用的沙漠化地区,中国沙化土地面积也达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1%,沙漠被称为“地球上的另一个地球”。并且,地球荒漠化还在推进,沙漠还在拓展。众所周知,治沙是世界级难题,而亿利集团利用27年时间成功治理了总面积达1.86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七大沙漠中的6000平方公里,控制了共1.1万平方公里的沙化面积。

  联合国关注中国库布其治沙模式已有数年。2015年7月下旬,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举行,在论坛上,来自联合国、世界40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官员、非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经磋商一致通过了《全球荒漠化治理库布其行动计划(2015-2025)》。

  行动计划在总结亿利集团“公益性可持续商业治沙模式”基础上,提出未来要促进和提高全球尤其是非洲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力建设和技术管理水平,推动全球2030年荒漠化土地零增长的目标。

  中国官方也肯定了亿利集团的治沙成绩,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了此次论坛。记者得到的确切消息是,库布其治沙经验将作为中国的治沙模式代表,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中,向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

  库布其治沙模式已对不少面临沙漠困扰的国家产生影响。非盟前主席库福尔在此次论坛上称:“中国库布其模式是具有启发性的,因为它帮助了我们建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它也展现了人类的意志力,能够让土地的退化得到控制。非洲迫切需要引进和推广中国库布其治沙模式”。

  “与1400光年外的452B(美国科学家发现的另一个“地球”)相比,沙漠简直是近在咫尺,与耗费庞大的宇宙开发相比,沙漠开发几乎就是唾手可得!与其将希望寄放到外太空,不如把眼光投放到沙漠中来。”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在此次论坛中的演讲,更是激昂澎湃。

  冷静地看,库布其治沙模式在治沙上确实有很强的借鉴性,但其也是极为独特的自然和现实条件下成功的,无法进行简单复制。在27年治沙中,亿利集团在治沙上并没有真正赚钱,其以煤炭、化工和工程地产养着治沙。

  库布其沙漠虽大,但不缺水。其紧邻黄河,地下水位也较高,这是大多数沙漠和沙化地区不具备的。其降水量也罕见地达280毫米/年以上,而大多数沙漠的降水量为200毫米/年以下。

  库布其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它的可借鉴性到底有多大?

  亿利的治沙探索

  在上一代库布其人的印象中,沙漠是可怕的——漫天遍野的黄沙,三天两头的沙尘暴,辨不清方向,修不了路,怎么走也走不到尽头。沙丘还会移动,一家人的祖坟,若是没人看守,几年后就完全找不到了。

  但是,现在到库布其,过了乌拉山站,跨过亿利黄河大桥,沿着库布其西北部的沿黄公路一路向西,却只能在视平线的远处才隐约可见几座小沙丘。这是亿利集团过去27年治沙的主要成果——一道240公里长、20公里宽的绿色长城。林业部门介绍,这道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占库布其沙漠面积三分之一的生态屏障有效地阻挡了风沙蔓延。

  上百年来,不少国家为实现“沙漠变绿洲”之梦而作出过努力,但很多都教训惨重。

  王文彪开始治沙,仅仅是为了企业生存。1988年,28岁的王文彪放弃了他在政府的铁饭碗,辞职下海,承包下巴音乌素盐海子——一家负债累累、濒临倒闭的地方国营盐厂。上任第一天,王文彪乘坐的汽车就陷在了盐厂门口的沙子中,工人们迎接他的方式是刨开黄沙。王文彪决定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从每吨盐的利润中提出5块钱,在沙漠常年种树。他当时担心的不是其他,而是盐湖也会像自己的汽车一样被沙漠侵吞。

  盐厂依靠盐化工产品渐渐扭亏为盈,而后兼并了当地化工厂和建材公司,共同组建了伊克昭盟(即鄂尔多斯)亿利建材化工集团总公司。但由于沙漠阻隔,工厂的盐化工产品运输需要绕道330公里,运费几乎抵消了企业的利润。

  1997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王文彪拿到了一笔7000万元的银行贷款,用以修建库布其第一条“穿沙公路”,直接连接盐厂和乌拉山火车站。这条65公里长的柏油路筑造得万分艰难,沙漠里的风沙常常一夜之间就能掩埋掉前一天工人们的成果,不得不边筑路边固沙,以绿化带防止风沙侵袭。

  亿利集团一开始也是摸石头过河,最初选择的树种难以存活,其中包括了20多种从国外进口的旱生植物品种。虽然用滴灌的方式提高了一定的存活率,但依然效率不高。最后,他们还是在本地的沙生植物中找到了最适应库布其环境的合适品种——沙柳和甘草,并发明了“水气法种树技术”。

  这种方法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够让栽种和灌溉同步完成,极大提高效率。先在沙漠中打井并铺设供水管道。用水管在沙地中冲出一个孔洞,插入枝条,几秒钟就可种植一株。冲孔洞的水分可保树苗的成活率高达80%-90%。而后,根据气候情况,利用供水管道,适当浇灌,大部分树苗的根系都可以达到地下水位,形成自我生长的丛林。

  据亿利集团介绍,在这种方式下,种植一棵树的时间缩短成了20秒,树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每亩节省成本2000元,让大范围在沙漠中种树由异想天开变成了现实。三年后,他们在公路两边建起了4公里宽的绿色走廊,成功保护了公路。亿利集团又以同样的方式陆续修建了四条沙漠公路,总长500多公里,并随之建起了240公里的生态屏障,其中包括150万亩人工林、100多万亩甘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一份历时两年的评估报告中指出,库布其生态修复项目对环境产生了积极影响:防护林将风力减小了30%,减少了风沙入黄河数量,改善了包括土质在内的地方生态环境,沙尘暴得到有效遏制,植被覆盖率呈增加趋势,生物多样性得到逐步恢复。这一片区域已成为天鹅迁徙的理想湿地栖息地。

  以修路带治沙的模式受到了国家林业局治沙办副主任罗斌的肯定。“如何可以把沙漠治理好,就是先修路,把沙漠进行分割,最后打‘歼灭战’,一片一片地治。不要撒胡椒面。只有搞集中治理,才是一条成功的路子。”

  用“生意”养“公益”

  2014年,亿利集团以营业收入390亿元,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列第70位。2015年胡润富豪榜上,王文彪身家112.6亿元,是内蒙古第二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亿利集团当下的“高盈利”并非来自沙漠相关产业。据记者了解,亿利集团现有三大支柱产业,分别是煤炭,化工和工程地产,与治沙都没有直接关联。

  在记者拿到的一份内部材料里,王文彪自己也承认,亿利集团多年的种树治沙一直都是依靠其他产业盈利反哺的“公益”事业。

  某位接近亿利集团的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亿利集团来说,治沙就是亿利集团花巨资打造的一张漂亮的企业名片,帮助亿利集团做好政府和外界关系。“治沙虽然不创造直接经济回报,却是一种宝贵的政治资本。”

  亿利集团旗下亿利能源的上市过程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上世纪90年代末,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每年也只有五至六个国企上市指标,而亿利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