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地:盲目的能源投资是一种新的杠杆,拉不动GDP
来源:南度度 | 0评论 | 3927查看 | 2016-06-09 09:09:00    
  周大地,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高级研究员。

  “过去的电力体制造成了这种谁不上项目谁倒霉的局面,有了新电厂地方政府至少可以再分一块蛋糕,虽然每个人都吃不饱但至少还有个口粮,说白了就是投资无效。”

  “应该坚决把在建的火电项目停建缓建,已经快建成的也可以不允许其上网,以后如果有需要再考虑。”

  “电力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就是‘打混仗’,本身火电厂的大量上马就不是市场行为,你突然要用市场机制来惩治这些非市场行为,这很麻烦也很矛盾。”

  “地方政府对于电厂的困难也是有责任的,很多地方非逼着能源企业去支持煤电等能源大项目投资,把GDP搞上去,由此造成的恶劣后果不能让企业独自承担。”

  “不改革的配额制相当于给可再生能源发展加了个盖子,因为没有电力消费增长就没有新的配额产生。”

  “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速将明显低于3%

  南度度:近两年,我国的电力需求和能源消费增速呈迅速下降趋势,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仅同比增长0.9%,用电增速更是创1974年以来年度新低,“十三五”期间未来极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就这个趋势来看,目前我国的能源电力消费是否已达峰值?

  周大地:确切来说,我们目前的能源消费总量及发电用电总量并没有下降,是增速在下降,而且这个下降趋势是非常明显的。从过去电力增速最快时达到15%、能源消费增速曾有十年接近8%,到现在落到1%以内,我想这不是一个临时性的波动,它确实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过去那种依靠扩张型、高投资拉动以及基础原材料产业和建设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来拉高经济、面向外需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顶点。这不是说今后我们的高速公路、高铁、城市建筑就会停止建设,而是说规模不会继续扩大了,这是一种趋势性的、结构性的变化。

  基于这些变化我们再谈GDP增速,其实谈的是增量部分,而不是原有规模的存量部分,当前我国GDP增速放缓,是由于经济增长内容发生重大变化而造成的,这就使得我们必然不能回到过去那种通过铺摊子就可以拉高GDP的状态,今后的能源需求及电力消费也必然不会回到8、9%甚至以上这种增长速度。

  现在普遍认为,“十三五”及以后,我国的能源增速会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低到什么程度呢?各方面看法不一样,有人认为年增3%,也有人认为年增1-2%甚至更低,我个人认为,至少在“十三五”期间,能源增速会明显低于3%。这个趋势判断,是基于对大量的终端用能及行业部门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后作出的,特别像钢铁、水泥、基础化工这些带头消费的大行业,现在已经不是简单压产量的问题,他们的市场已经达到饱和,能源电力消费不但不会有大的增加,还有很大可能下降,在这些大行业的影响下,我国“十三五”期间的电力需求和能源需求,均会呈现为一个十分缓慢的增加趋势。

  发达国家在能源消费方面的举措不一定最合理

  南度度:那么除开工业领域,在人均电力消费这块,也有很多人认为,相对于欧美日发达国家来说,我们的人均用电量水平并不高,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周大地:发达国家的人均用电量也分为两档,一类是欧洲的一些国家,人均用电量大约在6000-8000千瓦时,一类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可能达到13000、14000千瓦时,而他们的GDP是差不多的,这就说明采取不同的消费和生产方式还是可以有不同能源强度的,不是GDP高人均用电量就一定高,这也是为什么说中国的电力消费还有一定增长空间的原因。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欧盟现在已经开始要求自己的人均电力消费有所降低,目的就是要加强节能,降低能源消费。也就是说,欧盟目前状况下6000-8000千瓦时的人均用电量并不是必须的,只是受到过去工业技术、电力转换技术等的限制而已,而现在不论是家用电器、照明设备还是电动机等等用电设备的效率已经比过去高得多了,技术还在不断更新。正由于有了技术进步,我们要达到发达国家同等消费服务水平,不一定需要同样的能源供应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用更少的能源、用比发达国家更低的电力消费来实现。

  二三十年前,中国的照明水平是相当低的,以白炽灯为主,如今我们更新到了LED灯,同样的照明状态可以节能80%以上;二十年前,空调的能效系数也非常低,而现在我们使用的空调COP(能效比)普遍都有4、5,甚至达到8、9,反观国外的很多空调设备,由于起用得早、设备普遍老旧,光是效率就差了三四倍。所以,我们不要再重复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低效设备路线了,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在能源消费方面的举措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不用全部照搬,要不要节能和我们的选择很有关系。比如城市照明,需不需要白天晚上都那么亮,该黑的时候最好能黑下来,一个社会是选择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还是选择重复落后、铺张浪费、以能源消耗得多作为一种财富的表现,导致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总结下来有两点,首先,我们要争取一种更合理的生活方式,达到更高效的技术水平;其次,我们要争取用比发达国家更少的能源来实现类似的服务水平。这些事情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盲目的能源投资是一种新的杠杆

  南度度:说回这个产能过剩的问题,不只是钢铁、水泥、化工行业,火电行业同样存在产能过剩,据中电联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电力工业运行简况显示,今年1-3月份,火电新增装机规模1746万千瓦,比上年同期还多投了752万千瓦,装机还在提速,但刚才您也说需求增速是在下降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逆势装机的剪刀差?

  周大地:发电行业其实很不愿意承认自己出现了普遍的产能过剩,但实际上中国的火电,或者说以火电为基础的发电装机容量过剩,已经不是今天刚发生的事情,设备利用小时数大幅度下降已经有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了。那么发电多少算是合理的呢?电厂发电时间正常是按年均5500小时设计的,而且从技术上讲,利用小时数达到7000小时甚至更多也是可以做到的。当然,电力负荷不会那么高,有峰值有低谷,但是火电利用小时只有4300小时,甚至今年有可能不到4000小时,这无论如何都是不正常的现象。

  那么火电为什么还在高速增长呢?

  一是过去的能源预测本身存在失误,当时有人认为“十三五”期间电力消费无论如何也有5-6%的增长速度,火电装机容量还应该上到13亿左右;二是在电力审批权下放后,很多地方政府也缺乏全局观,为了自己发电拉投资、制造GDP,批了一堆火电项目,这就形成了东部、西部、中部都在盖火电厂的尴尬局面,出现了两三亿甚至更多的在建项目。所以说地方的局部投资根本不会管能源总体需求如何,一旦项目上去就想赶紧把电厂盖出来以免被下马,这就跟股民的心态一样,谁都不想提前撤出来。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我们在对电力市场的认识、电力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欠缺。过去的电力分配和上网分配体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种谁不上项目谁倒霉的局面——有了新电厂地方政府至少可以再分一块蛋糕,虽然大家每个人都吃不饱但至少还有个口粮——这说白了就是投资无效,是一种新的杠杆。

  当然,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现在也开始对此有所认识,但电力建设的惯性还是很大,无论是刚批的项目还是建了一半的项目,谁都舍不得先停下来。所以现在我们眼睁睁地看着电力过剩,但建设还在加速,这是一个非常矛盾又很遗憾的状态。我们错误地以为电力行业可以实现自由竞争,但事实情况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通过自由竞争来实现电力发展的。中国在这一块从理论到实践,还在进行着一场痛苦的探索,我们一方面鼓励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另一方面化石能源又不愿退出历史舞台,于是就造成了这种投资的盲目、规划的失效、管理的混乱,事实会给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

  应采取断然措施停建缓建火电项目

  南度度:在这个局面下,我们该怎么办?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讨论供给侧改革,从能源供给侧的角度,如何才能实现去库存、去杠杆,解决产能过剩?

  周大地:我觉得现在应该采取断然措施,如果还只停留在嘴皮子上说说“不要新上了”,“大家要注意了”,这个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