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能源杂志 | 0评论 | 3469查看 | 2016-07-20 16:01:00
尽管被视为新的能源投资风口,但是成本高昂、法规欠缺、产业链薄弱等一系列旧有顽疾依然存在。在新的风口下,投资者们该何去何从?
6月中旬是海上风电施工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如东的东凌沿海,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力风电)所属的70亩专用码头上,工人们正在对一个海上风机单桩做除锌;码头上还满当当地放着已经施工完成的其他海上风电装备。在潮水涨起来的时候,完工的装备就可以直接通过船舶运送到相应的海上风机所在地。这个码头目前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海力风电已决定在如东的另一个港口,新建一个更大的码头暨生产基地。
离东凌码头20多公里,坐落着海力风电25000平方米的厂房。厂房的旁边,另一个面积略小的新厂房正在施工建设中。待厂房建设完毕,海力风电的产能就会进一步扩大。
创办于2009年8月的海力风电,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海上风机塔架和海上风机基础导管架承载平台制造商。面对未来,海力风电的上上下下都卯足了劲——扩建厂房、兴建码头和基地,只待海上风电的大爆发。
“前几年赚的钱几乎都拿来扩大生产了,希望海上风电产业能够快速发展起来。”海力风电董事长许世俊在匆忙赶会的途中对记者意味深长地说。
尽管十二五时期海上风电装机量只完成了不足两成的目标,但这完全没有影响业界对海上风电十三五实现快速增长的信心。相反,几乎大家都认为,过去的缓慢发展已经为未来的大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海上风电已成为能源产业的投资风口。
但从现实来看,海上风电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标准等上层建筑远未完善,个中缺失和漏洞何时补齐并没有时间表;技术产能以及配套设施等经济基础亦是薄弱,海上风电产业链仍然是一个尚未强健的弱者。
这些都构成了海上风电投资风口之下涌动的暗流。如何看清暗流、避开暗流成为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些也都是海上风电爆发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主办的2016能源中国行寻找风能的洁净世界暨“迎增长”海上风电发展与投资研讨会上,海上风电的各界人士对此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同时,我们还调研了海上风电产业的多方代表。至此,一个更加清晰的海上风电产业图景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爆发的新“风口”
或许还没来得及对未完成的十二五目标扼腕,海上风电产业就已快速进入了被照耀得光芒万丈的十三五。
从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建设至今,我国海上风电的诞生至今历时8年。到2015年底,全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仅75万千瓦,没有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海上风电过去几年的慢速发展,仿佛使得大家都憋着一口气——未来要加快发展。2015年底,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中,44个海上风电项目被列入建设方案,总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另据业内人士透露,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初步提出,海上风电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开工建设1000—1500万千瓦。在庞大的规划数字下,无论是业主,还是设备制造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制定了远超过去的发展目标。
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不占用土地、靠近电力负荷中心,兼具多重优势。在煤炭、石油、光伏,以及陆上风电等一次能源出现过剩的情况下,海上风电犹如一个尚未开掘的宝藏,成为能源产业投资新“风口”。
近段时间以来的各种场合和相关活动里,海上风电“蓄势待发”、“春天来临”、“迎来拐点”、“飞跃式进步”等词汇高频率出现。“我们去年的订单就开始有较大增加。”某家海上风电零部件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愉快地说,“现在全国各地都有我跑不过来的活动和市场。”
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统计,2015年,我国新核准海上风容量约201万kW,新增装机容量约30万kW。可见,新增装机的速度已在加快。
作为最大的风电运营商,国电集团将海上风电作为了未来发展的重点。国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谢长军近日透露说,国电集团已明确了以“上山、下海、进军低风速”为核心的战略转型,加大经济发达、送出条件好、消纳能力强、电价水平高的中、东、南部地区风电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开发海上风电市场。未来五年,国电集团将新增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
曾经吃到了中国海上风电“第一个螃蟹”的华锐风电(2.820,-0.02,-0.70%),现已将触角从近海延伸至了深海。华锐风电总裁徐东福在寻找“最美风电场”的活动中表示,中国海上风电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蓄势待发的机会即将来临。华锐风电正在探索离岸型、漂浮式、深海海上风电机组。
除了整机商,以海力风电为代表的制造企业,也已开始厉兵秣马。这几年来,海上风机设备占海力风电集团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预计很快将超过其陆上风机设备的销售收入。此外,海力风电还有延伸产业链的计划,试图在十三五期间能够找到合适的风资源,自己成为海上风电的运营商。显然,海上风电将成为海力集团未来发展的重点。
“增加产量、降低价格,才会有竞争力。”海力风电董事长许世俊说,“我们计划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在小洋口港区新建一个深水港码头,通过扩大生产和提高运输的能力,形成一个在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海上风电场产业链基地;我们要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扩大风电配套产品的种类,力争使海力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海上风电场风机配套设备制造商。”
这些企业的情况都并不是个例,十三五期间的发展重点从陆上转向海上是风电产业界普遍的战略。而从海上风电的地域分布来看,江苏占据最主要的位置。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核准的海上风电电项目占我国海上风电核准总容量的64%,其中,如东是江苏建设海上风电的大本营。
截止到去年年底,如东的近海和潮间带的海上风电装机是60万千瓦。如东县能源局局长张俊对记者说,如东潮间带的风电已经基本开发完毕,一些项目正在向近海10米水深进行开发。南通市的十三五规划已有初步方案,计划十三五期间,如东暨整个南通地区的海上风电规划总量为160-170万千瓦的规模。目前,这一方案正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在江苏之后,福建省则是海上风电发展的后起之秀,该省也对海上风电发展寄予厚望。福建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一批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省风电装机规模比2015年翻一番。
不过,即使是全力推动海上风电发展的业内人士,也有不少对受到热捧的海上风电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忧虑。一位运营商的管理层人员谨慎地说,各地明确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中有很多的前期工作都还存在不确定性。“十三五”期间想要实现这些项目的全部落地存在很大的困难,建议有关部门要尽早出台后续项目规划。
高成本硬伤
投资风口之下,是海上风电项目成本几乎倒挂的事实。从业者们心里清楚,如何降低成本是摆在面前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否则所有的投资都将没有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6月印发的《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1216号),为海上风电上网电价定下了基调。该通知规定: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运的近海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0.85元/kWh,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0.75元/kWh。
但在这样的上网电价水平上,如果没有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海上风电项目的收益水平难以保证。
由于海上环境的特殊性,海上风电主机设备价格更高,单桩、导管架等风机基础施工程序复杂,还需采购配备施工船舶、打桩锤等专业装备,这些因素导致了海上风电建设成本远高于陆上风电。以龙源如东海上风电场为例,潮间带风电场每千瓦造价是同区域陆上风电的2倍,近海风电造价更高。
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统计,海上风电的平均投资成本约为陆上风电的2.8倍。2015年,中国海上风电的平均投资成本约为2400美元/千瓦(折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