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出炉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3468查看 | 2017-01-04 09:50:00    
  从上报申请的261个项目中选择23个——在2016年的最后几天里,国家能源局公示了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的评选结果。历时近半年的申报和评选,业界翘首以盼的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评选终于出炉了。

  在国家能源局的定义中,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被视为,构建能源互联网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能源系统综合效率的重要抓手,对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的目标也非常宏大:到2020年,各省(区、市)新建产业园区采用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的比例达到50%左右,既有产业园区实施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的比例达到30%左右。

  这意味着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将开启巨大市场。对于市场规模,在日前《中国改革报》主办的2016年能源年会暨第二届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陈铮给出他的估算:多能互补一体化应用市场广阔,简单估算一下,终端市场每年投资可达到5000亿元左右,设备运维市场约在2000亿元。

  陈铮指出,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项目势在必行。他表示,从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上来看,我国的能源系统也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东西。比如终端用能中,如电、气、冷、热(气、水都不属于二次能源),是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相互矛盾或者冲突的问题比较突出。在目前能源需求放缓的状态下,西部一些省份或者资源条件优越的省份还在强调大基地、大输送,放任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于不顾,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所以“十三五”期间,在整个能源规划或者在国家能源主管部门的决策中,多能源互补的发展方式很受重视。

  在陈峥看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已为我国能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新技术在能源生产、能源输送、能源消费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发展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技术条件。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葛炬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分布式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研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大力实施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作主要涵盖两方面任务:一是加强终端系统整合优化,在新增区域,比如新城镇、工业园区、大型工业设施、商务区、海岛实施的终端化的多能互补,因地制宜推广风电等技术,加强热、电、冷、气能源生产的耦合集成和互补利用。二是利用大型的综合能源基地的资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等,发挥组合的优势,推动风、光、气组合应用。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对发展多能互补集成优化项目寄予厚望。李俊峰在中国分布式清洁能源多能互补研讨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大力提倡多能互补集成优化项目,有望解决弃光、弃水、弃核的问题。可统筹考虑能源布局方面、能源建设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打破多能多系统隔离的现状。

  对于示范项目的数量,业界表示应该更多些。“261个项目中选择23个,见到公示结果,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少啊!增量配电网第一批还105个呢,多能互补集成优化试点应该再多些才好!”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发展研究室主任何继江如是感慨。

  然而,正如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办公室能源项目主任苗红所说:“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概念非常新、尚处于起步阶段,从示范项目做起,在示范中找规律,积累经验,然后再大规模推广,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项目是个好的开端。”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