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5405查看 | 2017-02-20 16:52:00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了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名单,共安排23个项目,其中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17个、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6个。笔者认为,示范工程只是起步,未来市场不可限量。
“多能互补”为什么火?
去年8月,国家能源局刚刚启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申报工作,迅即得到各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响应,其中民营企业尤为积极,多方咨询相关政策和要求。短短一个月时间,申报项目就达261项。“多能互补”初来乍到,为何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一)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是能源革命的发展方向
在传统体制上,电、热、水、气等分属不同部门管辖,能源供应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各部门分工相对独立、泾渭分明。在能源消费悄然变革的情况下,各能源品种单兵作战既难以满足新时代用户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又不利于降本增效,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任务就是将需求侧与供给侧深度融合、统筹优化,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为之护航,实现清洁高效的多能协同供应和综合利用,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的核心要求。
(二)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是提高能效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规模均为世界第一,多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在多能互补方面还有很大优化空间。2016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43.6亿吨标煤,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约32.1亿吨标煤,其中大量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被损失掉。通过多能互补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把化石能源中的能量“吃干榨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必然选择。
(三)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是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有效举措
近年来,我国“三北”地区出现了突出的弃风弃光问题,制约了新能源发展。未来可通过加强调峰电源建设、外送通道建设、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等措施逐步解决弃风弃光问题,但增加调峰电源建设和外送通道建设可能会增加新能源消纳成本。另外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调整风光开发模式,化整为零、就地平衡。鉴于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实施多能互补,将风电、光伏发电与火电、水电协同运行,并辅以储能电池、蓄热装置,形成与用户负荷相匹配的能源供应,可有效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减小系统调峰压力。
(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是能源领域的新经济增长点
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煤炭、煤电、炼油等行业均出现一定程度产能过剩,新能源发展受消纳问题制约,能源行业单一品种大干快上的时代基本告终,未来发展重心从“做大”转向“做优”。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一方面可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制能源供应服务,减少能源转换和输送环节,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用能成本,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带动有效投资,培育新业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因此,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水到渠成,成为用户、投资方和地方政府的共同选择。
“多能互补”怎么干?
首批示范工程名单一经公布,入选者压力顿增,毕竟以前只关心如何做好单一工程,多能互补欠缺实战经验。怎么干才能对得起“国家示范工程”这顶帽子?笔者认为,关键把握好以下要点。
(一)项目落地,统筹协调是前提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能源品种丰富,涉及面广。尤其在既有产业园区或城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影响部分企业的利益。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统筹协调电力、热力、天然气、给排水等相关企业的关系,打破体制机制上的壁垒,同时加强与城市、土地、环保、水资源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安排供用能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项目可实施落地。
(二)不忘初心,清洁高效需谨记
清洁高效是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的核心目标,也是工程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和化石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一方面,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余热余压,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强化需求侧和供给侧电、热、冷、气、水等多个能源品种的耦合,最关键的是进行系统整体优化,提出合理的建设方案,实现工程建成后高效运行。
(三)因地制宜,合适就是最好的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应根据当地能源资源条件和用户需求,因地制宜,提出最适合自身的方案。例如,太阳能热发电具有稳定的电力输出和较强的调峰能力,但仅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张家口等地区具备较好的开发条件;燃气冷热电三联供适宜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时间较长,且电价承受力较高的地区。因此,在工程设计之前应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夯实设计基础。
(四)存量优先,切勿贪多嚼不烂
从首批示范工程的申报情况来看,部分项目存在建设规模明显超出实际用能需求,以及用能市场尚不落实的情况。考虑到目前电力供需总体宽松,且部分地区存在弃风弃光问题,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应优先消化存量,再发展增量。对于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应以能源供需就地平衡为目标,根据用户实际需求确定工程具体建设时序;对于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应当首先落实消纳市场,按市场需求安排建设规模。
(五)智能友好,系统用户两相宜
对于系统,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应实现友好接入,在各种可能出现的运行方式下,都不得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于具备条件的工程,还应尽可能提高大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消纳新能源能力。对于用户,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应致力于提供智能便捷、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及增值服务,同时引导用户参与需求侧管理,促进新能源消纳。
(六)经济合理,多方共赢才可行
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多能互补的目的是希望打破垄断,降低用能价格,进而招商引资。因此,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应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建立配套市场交易平台。在国家现行的能源补贴政策下,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应具备较好的经济性,既能够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能源服务,又使投资方具有较好的收益,同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实现多方共赢。
“多能互补”前途几何?
多能互补如火如荼,首批示范工程今年6月全部开工,但仍有一些人还在忐忑观望。也许你还在等待别人的成功经验,但恐怕等别人成功以后再行动就晚了!
(一)能源新业态,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作为能源行业的新业态,国内尚无成熟的建设运营经验,所有市场主体处在同一起跑线。未来谁能笑傲江湖,关键在于谁能迅速适应新业态,成为综合能源服务商。目前来看,综合能源服务商应具备以下能力:业务涵盖发电、配电网、燃气、热力、供冷、供水等多个领域,能够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对供能方案进行统筹优化,对多能互补系统实施智能调度运行,积极顺应我国能源体制改革方向,建立完善的能源市场交易平台,为用户提供满意的能源服务等。这些能力,你准备好了吗?
(二)板块有热门,投资方向不容错过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的示范推广,将带动以下投资板块。
一是分布式新能源,包括分布式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和地热供暖等;
二是燃气冷热电三联供;
三是地源热泵,包括地表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
四是大容量储能电池和电动汽车;
五是智慧用能设备;
六是增量配电网和售电业务;
七是多表集抄、多网融合以及城市综合管廊;八是综合能源控制系统与服务平台。
(三)园区是重点,巨大市场空间可期
“十三五”期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将越来越多地满足新增用能需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