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4156查看 | 2017-03-01 09:51:19
2月22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北京发布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白皮书》(下称“《白皮书》”)《跨国跨洲电网互联技术与展望》《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与展望(2017)》三项创新成果。明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思路和战略重点,加强规划研究,提出各大洲跨国跨洲联网规划,树立近一百项全球跨国跨洲联网重点项目,为全球能源互联网项目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其中,《白皮书》提出了电网发展、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机制建设、国际合作八个战略重点。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在会上指出:“互联互通就是要加快全球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球电力贸易平台,形成互联互通全球配置能源的发展新格局,在全球范围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共建共享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形成互利互惠的新型能源合作关系,让全人类共享能源发展的新成果。”那么,洲内互联、洲际互联如何实现?跨国跨洲电网互联安全吗?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规划建设系列联网工程
据介绍,洲内互联、洲际互联将通过一系列联网工程实现。其中,中国-南亚电网互联工程将以中国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为电源基地,建设中国新疆-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中国新疆-巴基斯坦2项特高压输电工程,解决巴基斯坦电力紧缺的问题;以中国西藏水电为电源基地,建设中国藏东南-印度班加罗尔、中国藏东南-印度孟买2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及中国藏东南-孟加拉输电工程,为印度、孟加拉提供清洁电能。
对此,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局副局长陈葛松介绍:“巴基斯坦的电很贵,从新疆送电到巴基斯坦有很大的技术优势,有利于巴基斯坦发展。印度有十多亿人口,而目前的人均用电量很少,随着印度社会经济发展,其潜在用电需求很大。而且,印度环境污染严重,从西藏送清洁的水电到印度,具有满足用电需求、环保等多重效益。”
同时,中国-东南亚电网互联工程以中国云南水电和中国北方火电为电源基地,建设中国云南-缅甸-泰国、中国云南-越南2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及中国云南-缅甸-孟加拉输电工程,向泰国、缅甸、越南、孟加拉输电。东北亚方向,中国-韩国-日本电网互联工程主要包括:建设±500千伏直流海底电缆联网项目,中韩段起点为中国山东,落点是韩国仁川;韩日段起点为韩国釜山,落点是日本松江。“中-韩-日联网项目的预可研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展局副局长张义斌表示。
此外,《白皮书》还指出,将建设地中海联网工程,即地中海电力环网和地中海的东、中、西三个输电通道;建设大英加水电开发及外送工程,可装机容量3900万千瓦,以特高压直流输送至北非,与北非太阳能发电和东非风电打捆接力送至欧洲,或者通过特高压直流工程直接送电欧洲;北美洲-南美洲跨洲互联工程将依托中美洲电网,建设北美洲-南美洲跨洲联网项目,实现南北美洲电网互联。
大电网比小电网安全
由此可见,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电网互联规模扩大是必然趋势。那么,大电网安全,还是小电网安全?
“做个比喻,大船安全,还是小船安全?”陈葛松表示,“中国电网发展经历了从城市电网到区域电网(六大区域电网)再到全国联网的过程,其中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省级电网联网,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区域电网形成,1998年以后逐步形成全国联网。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1980年,每年发生电网停电事故19次,从1981年到1996年,每年发生2次,而1997年以后是0次,这说明大网比小网安全。”
那么,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后,国家之间的联网会安全吗?陈葛松介绍:“以欧洲为例,欧洲各国的电网就是互联的,其电力交换能力达10%左右,即使电网偶有停电事故也是因为其管理原因,如果借用中国的电网管理机制,欧洲电网也是安全的。而且,欧洲正在进一步加快联网,因为欧洲各国认识到联网的价值,联网体现了电网作为网络经济的特征,即规模效应、经济效应,同时还可以实现多能互补。”
因此,要保障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不仅要靠技术创新解决安全性问题,还要坚定协同机制,即各国要遵守统一的规则、标准,遵循规律。更重要的是,国家之间的联网需要文化融合、人心相通、管理相同、思维相同。
此外,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总工程师梁旭明表示:“政治互信是跨国电网安全的重要基础,如欧盟为各国的电网互联提供了政治基础。去年乌克兰电网被黑客攻击导致瘫痪,后来据分析该黑客来自俄罗斯。此前,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电网是互联的,而随着克里米亚争端发生,电网曾想断开,进而引发两国的一些纷争。”
对于未来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三网融合发展,陈葛松说:“集成是一个方向,出现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短暂的问题,三网融合会更安全,如能源网可以给信息网、交通网提供永续的电力安全,电动汽车到哪儿都有电。”
亟待机制建设和国际合作
“以欧洲电网互联为例,覆盖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国家与国家、地区之间的电力交易达4000亿千瓦时,约占世界国与国之间交易电量的一半,并在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等多种能源配置方面走在前列。”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局局长助理黄瀚介绍,“究其原因,离不开欧洲各国对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的关注、认识,同时欧洲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为电网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各国从此前的小规模电力贸易中获得实惠,进而推动形成统一的电力市场。”
在规划和运行层面,欧洲建立了统一的输配电运行联盟,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相关连接、电力市场交易变得更加顺畅,形成良性循环。以此为借鉴,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相关各方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基础上,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组织建设为保障,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各方力量研究重大问题,攻克关键技术,完善合作机制,实施重点项目。
《白皮书》指出,需建立全球电网联合调度机制,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建成完善的全球电力市场。到2050年,跨国跨洲电力贸易量占全球电力消费量的比重达20%-30%。
在国际合作方面,需建立全球性合作协调机制,各国之间开展全方位的务实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全球能源治理新体系。黄瀚表示:“要充分认识到各种各样的组织的沟通协调、理念传播在电网互联互通中的作用。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从点到面,逐步凝聚形成一种共识,最后达成区域间、洲之间和全世界的互联互通。当然,最终离不开百姓受益、政府参与。”
全球能源互联网前景可期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的能源生产、消费、贸易以化石能源为主,电力供应局限在较小范围内。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跨国跨洲电网发展势必对今后的世界能源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对此,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原冰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配置、利用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将改变未来的能源生产格局、消费格局,即实现清洁替代、电能替代。”同时,将减少能源贫困,促进贫困国家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部分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另据悉,此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与刘振亚会谈时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的“中国方案”,将推动纳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引导各成员国共同参与和建设。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着加快清洁发展,应对气侯变化,推动世界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各国共识和共同行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契合世界潮流,集中体现了能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造福全人类的宏伟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