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能源新闻网 | 0评论 | 3938查看 | 2017-04-18 15:35:04
2月6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公布了包括张家口沽源“奥运风光城”等在内的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这个由国家能源局规划司牵头开展的新能源项目,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也为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以及储能等众多新能源企业带来商机。
作为这批项目的技术支撑单位,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战略规划处副处长徐东杰对其有着深入了解。前不久的国际储能峰会上,徐东杰就此项政策背景及目的作出解读,指出了项目所带来的广阔市场,值得关注和深思。
多能互补是集成能源供应
徐东杰指出,多能互补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多年以前提出的冷热电多联供实际上就是典型意义的多能互补。而如今提到的多能互补,是指按照不同的资源品种、用能需求来多种能源互补,做成综合的集成能源供应,满足用户不同的需要。
多因素促成多能互补
徐东杰认为,提出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原来各个能源供应行业还是各自为政,既难以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也不利于降本增效。第二,转换输送环节过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第三,弃风、弃光、弃水,现在又出现弃核问题,消纳的事情越来越严重。第四,新技术的应用缺少推动力。
国家能源局出台多能互补的背景复杂。一个是经济背景,国家的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用电和用能的需求下降,国家希望通过技术革命推动产业革命,达到经济振兴的目的。国家根据稳增长、拉投资的战略提出这个概念。另一个是社会背景,人们关注污染排放、雾霾,包括能源清洁发展以及智慧能源的应用。此外还有技术背景,多能互补想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能源的利用效率低;可再生能源消纳困难;拉动天然气的消纳。第四是政策背景,主要是可再生能源补贴不足,国家的缺口很大,有一些企业可能1-2年之后才能拿到补贴。而且从去年开始到今年,逐步开展电力体制改革、油气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
注重按需定制
目前,多能互补有几个重要方面需注意。最重要是按需定制。目前发电侧的量较大,但如果考虑整个项目的合理性,特别是经济性的话,用能和供能的匹配是最重要的一点。第二个是因地制宜,讲究的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很多企业在上报项目时,把各种能源品种堆积在一起,从名字上看是多能互补,但是从核心的理念上来看并不符合多能互补的要求。第三个是经济合理性。一方面要利用好现有的政策,还要探索一些新的模式。最后一个是智能友好,既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作为能源系统整体的一部分,需要和现有的电网、气网、燃气网友好融合。
园区市场广阔
徐东杰指出,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分了两类,一类是终端型的,一类是利用大型的综合能源基地的风、光、水、火、天然气,包括储能,通过这些能源品种的综合来构建这样一个互补系统,这两类系统在这次申报中都有体现。按照多能互补正式发布的文件,要求“十三五”期间建设一批国家级的多能互补的示范项目。其中终端用能型的要20项以上,基地类的要3项以上。同时,它的一个重点应用场景就是在园区,这个文件里专门提到了,到2020年新建园区的50%要采用多能互补的方式,既有园区也要大规模改造,市场是非常广阔,企业可以重点关注。
以解决消纳问题为主
能源局正式下发的文件提出以解决存量为主,毕竟目前的新能源消纳有比较大的问题。无论如何,建设供能系统,就是增加了冗余,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优先解决存量。对于多能互补示范工程还要提供一些比较良好的政策环境,在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上会给一些扶持。另外,也需要自身去进行一些创新。徐东杰透露,最近国家能源局规划司的领导带队正在去一些具体的项目巡视。
多能互补希望解决的问题,一个是提高化石能源的转化效率,再一个是减少弃风弃光。提倡就近消纳和智能化。对于技术创新、装备创新和一些模式的创新,也是应用的一些重要特点。首批23个项目,基地类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终端用能型的主要是东部和中部一些较发达的省区。多能互补涵盖了各类能源品种,风光、生物质、光热、火电、水电、热泵、储能、织染型的溴化锂机组、热网、气网、管控中心,覆盖范围非常广,目的就是建立综合能源的供用系统。
电网市场将遭冲击
当然,随着多能互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会降低用户对于主网的依赖,那么,这会不会对主网以及电网公司造成冲击呢?
徐东杰在接受能源新闻网采访时表示,在技术上,并网型的电网会符合并网技术标准,不会对主网造成太大影响。在利益上,由于政策规划的方向在新区和园区,这些实际上是电网公司的优质客户,冲击是会有的。但多能互补更多的是提到增量,电网公司原本的那部分还在,而多能互补则是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把发电和用电集中在一起,避免了投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