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阳承建的国家863槽式光热试验项目成功试运行
来源:中海阳 | 0评论 | 3811查看 | 2017-05-26 18:19:00    
       5月25日,“十二五”国家863项目1M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试验项目在延庆八达岭中科院电工所试验园区成功试运行!该项目由中海阳全资子公司成都禅德提供反射镜和集热器支架,并由中海阳等三家单位负责具体承建。

  “在实测DNI超800W/㎡的辐照条件下,导热油出口油温达到391℃。”项目总负责人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徐二树说的这句话,是该项目成功试运行的最好证明。

  该项目是“十二五”863主题项目“太阳能槽式集热发电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一部分,旨在开发用于批量生产的太阳能槽式聚光器的制作技术和关键设备,打破国外在太阳能槽式热发电关键器件上的垄断,建立兆瓦级太阳能槽式热发电试验平台。普遍认为,该项目对国内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产业化意义非凡,甚至被媒体誉为国家级槽式光热电站第一“试验田”。


  经过公开招标,该项目三个回路的槽式反射镜均由中海阳成都禅德生产并负责提供,这也使成都禅德率先成为国内供货1MW规模以上的槽式反射镜产品制造商。需要提及的是,成都禅德的反光镜产品诸多性能指标上均已通过德国宇航中心DLR和西班牙光热中心CSPS权威检测及试验,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正如练兵需要校场一样,要想积累光热发电系统集成经验、树立系统集成优势,依托工程试验项目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在该项目的系统集成工作中,中海阳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光热项目施工能力和系统集成技术得到了充分的锤炼,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施工条件方面,虽然北京延庆要比西北地区好,但当地天气的多变性仍给施工人员带来不少麻烦。由于反射镜反射阳光的原因,夏季施工的工作人员不能长时间站在反射镜前,否则会出现眩晕状况;而到了秋、冬季节,大风天气让工作人员很难正常开展工作,施工也变得更加困难。另外,反射镜到了冬季会出现结冰现象,影响镜场效率,这也成为困扰中海阳技术研发人员的一大因素。


  在技术层面,该项目核心镜场系统集成也成为中海阳技术突破和创新的“试验田”。光热电站的镜场建设与目前已经有较大规模的光伏电站建设存在较大差异,光热镜场不仅要找到配合太阳光反射的最佳角度,还要根据当地的日照时间情况,设计超过180度的旋转角度,这不仅对技术人员有很高要求,同时对现场施工人员操作的准确性要求也很高。

  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中海阳的两件重要“武器”——自成一派的集热器支架组合工装以及自主研发的集热器三维坐标摄影测量系统。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会设置多个工装工作区,在工作区当中,按照既定参数,批量将各核心零部件设备进行集成,完成后再整体移动到原定设备区域,虽然一开始确实很费功夫,但这样做后期基本不需调整,保证拦截因子和转化率的高值。与此同时,场地设计、支架安装、回路优化,技术人员都用三维模拟软件进行测量,保障各项数据的准确性。

  
       事实胜于雄辩。德国宇航局专家的最终检测结论印证了该项目的成功——“通过带有镜片的产品模块的几何参数检测,中海阳相比其他欧槽的参数来说性能足够好”。事实上,中海阳在该项目中所做的镜场拦截因子能够达到98%,意味着该项目未来并网发电的镜场转化率将达到70%以上,而目前国际上对于槽式镜场拦截因子的达标率为95%以上,对于光热发电的转化最低是在65%以上。这说明中海阳在延庆槽式光热电站镜场的系统集成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

  刚刚完成的试运行无疑是对该项目的一次大考。其成功试运行再次证明,以中海阳、成都禅德等为代表的国内光热企业在镜场设备、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获得了试运行的实践检验,未来国内光热行业及其相关企业的大发展值得期待。

注:本文转自中海阳,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