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建设报 | 0评论 | 3893查看 | 2017-09-28 15:15:00
资料显示,我国光照资源和荒漠戈壁资源量可支撑10亿千瓦装机容量。柴达木地区是我国清洁能源的聚宝盆,这里是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太阳能聚热量居全国第二,是拉萨以外的第二个高值区;且大部分土地荒漠化,征用成本低,环境容量大,从资源角度看,新能源开发前景广阔。因此,青海提出了“建立中国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打造国家零碳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和送出基地以及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宏大目标。
光热发电异军突起 昔日荒滩“变身”宝库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全球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我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明确到2020年我国规划新能源占一次消费能源的比重达到25%左右。
在今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指示。
我国光照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区,统计结果显示,DNI(直接辐射)大于1700千瓦时的面积达到94万平方公里。如果用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建造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年发电量可达5.4万亿千瓦时,如果按照4000小时折算,装机容量可以达到13.5亿千瓦。因而,专家预测,利用西部地区的荒漠和戈壁,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基地,可有效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实现我国能源替代和碳减排的发展目标。
面对天赋海量资源,中共海西州委常委、德令哈市委书记孙立明表示,将全力助推海西州建成国家零碳清洁能源示范和送出基地、青海省重点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在国际上已有30多年的商业应用与经验,继美国、西班牙之后,南非、摩洛哥、印度、中东等光照资源丰富的国家都在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站。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太阳能热发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达到8亿平方米。
目前,我国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实践等已形成一定基础,一些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随着技术进步、产业链贯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太阳能热发电成本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未来,太阳能热发电将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
近10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6亿千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的35.1%,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制发电分别达到3.38亿千瓦、1.54亿千瓦、1.02亿千瓦和1330万千瓦,均居全球首位,可再生能源已逐渐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方式。
太阳能热发电是除光伏发电之外的另一种主要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形式,近年来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开发的新兴力量。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李创军介绍说,太阳能热发电具有可调节、启动时间短等优势,可替代火电机组,形成规模后有利于增强系统调峰能力,有利于风电、光伏发电的消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崇德指出,光热发电具有储能效率高、调峰能力强等多种优势,是电力系统友好型电源,在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解决清洁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升清洁可再生能源结构比例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示范引领作用显现
为推动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产业化,国家能源局于2016年9月确定了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并核定示范项目的标杆上网电价为1.15元/千瓦时。据了解,这20个示范项目总计装机容量为134.9万千瓦,涵盖了塔式、槽式等太阳能热发电的三种主流技术路线,项目地点也基本囊括了国内适合发展太阳能热发电的主要区域。目前,有关部门正大力推动第一批示范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2018年底前建成投产。
李创军表示,要进一步组织企业、科研院所加强技术攻关,提高关键器件与主体装备的国产化水平。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争取国家有关方面在土地、财税及信贷等方面对太阳能热发电给以更多倾斜。进一步完善示范项目操作方式和运作模式。在总结第一批示范项目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择机启动第二批示范项目建设。通过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扩大市场,尽快使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模式形成完备的产业链,降低造价成本,为今后太阳能热发电在国内大规模发展和走出去打好基础。
针对第一批示范项目目前实施的现状,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孙锐提出了五条建议。第一,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具有自身系统复杂、占地面积大、项目相对集中等特点,必须做好区域开发规划,才能迅速有序地开展好项目建设,建议地方政府做好太阳能热发电基地规划。第二,第一批示范项目中有很多因更换厂址、技术路线等,拖延了整体进度,建议要踏踏实实落实近期规划的目标。第三,建议地方政府在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太阳能热发电企业采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措施。从第一批项目实施情况看,由于用地成本偏高,导致很多项目停滞不前。第四,建议银行能够给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提供优惠贷款。融资问题导致很多项目停滞不前。技术开发单位和民营企业在技术研发等方面优势明显,但在融资上却遇到了很大困扰。主管部门应鼓励企业争取利率较低的世界银行主权贷款。第五,加强国际合作。第一批项目里已经有很多国外企业参与其中,领域涉及制造业、技术服务和咨询。如果能够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但同时必须加快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为太阳能热发电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夯实基础。
青海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李海峰提出,目前太阳能热发电仍然面临着技术成熟度不够、装备制造能力不足、总体造价偏高等问题,阻碍了产业化进程。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青海太阳能热发电的支持力度,也希望德令哈进一步扩大太阳能热发电规模。同时,开展多样化试点,以此促进技术成熟并降低造价,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作为第一批示范项目参与企业之一的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建祥表示,太阳能热发电站经济性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发电量达不到设计值、设备故障率高于预期、运营维护技术不足等方面。他同时提示,太阳能热发电站如果想赢利,规模必须达到50兆瓦以上。
协同突破核心技术 标准带动规模效应
在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关键技术的突破性研究、标准体系的建立及相关大数据的收集机制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点。就此,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许淳表示,第一,发展太阳能产业创新技术。与一般的产业集群不同,太阳能产业技术创新是将有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整合在一起,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为产业发展汇聚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要组织实施重大技术专项研究。以突破高能效、低成本的智能太阳能电站的关键技术,智能电网高比例消纳和送出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等为主要目标,解决产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着力降低成本,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为太阳能产业提供科技支撑。第三,推动标准体系建设。我国商业运行的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刚刚起步,设备制造、系统控制、运行安全等相关参数正在逐步积累完善,缺乏从设计到施工、调试与运营全流程标准体系。有关部门要通过严谨的科学匹配,总结提炼出行业健康发展应遵照执行的标准规程和细则,形成技术体系后带动规模发展,用标准在国际上获得太阳能热发电的话语权。第四,推动建立太阳能资源的数据收集机制。很多地区的太阳能数据资源严重不足,不同地区的温度、光照等数据差异很大,只有建立起数据庞大、详实的数据库,才能用大数据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继刚介绍说,2016年国家推出重点研发计划NQI(国家质量基础)重点专项项目——太阳能光热发电及热利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太阳能高温热发电站检测、能量存储与交换、并网等关键技术标准及中温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检测等关键技术标准。
据介绍,有关部门拟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