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 0评论 | 3717查看 | 2017-10-15 13:45:00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2016年和2017年相继成立新能源发展相关课题组开展专项调研,先后完成了《新能源发电情况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和《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消纳调研报告》,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和主要电力企业进行了报告。最近,记者就如何科学认识我国新能源消纳难及其对策与建议等问题,专访了调研组组长、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王志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新能源消纳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和发展性问题,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推进下,有关法规政策、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正在不断完善,“十三五”推进新能源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工作也正在积极开展。当前,破解局部大比例新能源发电并网消纳难题,应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新能源消纳的区域性、季节性和时段性特征明显
“十二五”以来,我国电力结构优化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新能源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您认为我国新能源发展呈现出哪些显著特征?
经过“十二五”长足发展和“十三五”良好开局,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连续位于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5355万千瓦,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0182万千瓦,并实现了新能源消纳总量快速增长。可用以下五句话来概括当前新能源发展的特征:一是我国新能源消纳总量实现快速增长,新能源利用的成绩是首位的;二是电力供需新常态下各类电源利用空间受到挤压;三是新能源超常规发展后消纳问题突出;四是新能源消纳的区域性、季节性和时段性特征明显;五是2017年虽有所缓解但长期压力越来越大。有三组图示可以说明这几个特征。
要按照新能源特性实现合理经济消纳
我们了解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几年来着力于电力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已连续两年成立新能源发展课题组开展调查研究,并先后完成了《新能源发电情况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和《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消纳调研报告》。通过专项调查研究后,您对于我国新能源发展有哪些新的认识?
按照理事会安排,中电联相继开展了新能源发电调研,组织主要电力企业对新能源协调发展规律、主要技术路径、市场机制和政策保障等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实证分析,进一步明确新能源发电的定位和发展规律。调研组重点调研了“三北”区域的新能源发展现状和参与调峰的火电、抽水蓄能企业运行情况,以及作为东部受端电网各类能源消纳的总体形势,走访了国内主要新能源企业,形成调研报告。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影响新能源消纳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新能源发展综合协调性不够。新能源开发速度、布局与市场容量不匹配;新能源规划建设周期与电网不同步;利益机制不协调,在新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交织着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新能源产业与投资方、行政计划体制与市场机制、跨省跨区中地方利益以及中央和地方关系等复杂因素,这些问题在需求持续高增长时不明显,在需求趋缓或低迷时就显得突出。
二是系统灵活性不够,传统调峰能力应对困难。燃煤火电调峰能力普遍不足、“三北”地区供热机组比重高、东北和西北地区抽水蓄能机组比例低、部分地区自备电厂快速增长增加调峰压力等。
三是输电通道建设不匹配,大范围消纳受到制约。新能源集中地区送出通道规划建设滞后。2016年,“三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合计1.63亿千瓦,但电力外送能力只有3400万千瓦,占新能源装机的21%,而且还要承担煤电基地外送任务,外送能力不足。受网架和新能源机组安全性能限制,现有外送通道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四是新能源自身存在技术约束。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波动性造成系统调节困难,新能源设备可靠性存在问题,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产能发挥。
五是需求侧潜力发挥不够。需求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对新能源消纳贡献有限。
六是市场机制不完善。调峰辅助服务专项改革刚开始试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还未建立起真正的市场机制,相关改造的可持续性不够;新能源跨省跨区交易刚起步;上网侧和需求侧分时价格响应机制尚未建立,现货市场尚未建立,新能源边际成本低的优势难以体现。
七是政策措施有局限。规划协调不够,新能源发展快、新政多,在目标调整和执行过程中有困难;扶持政策失衡,目前扶持政策偏重于新能源电源建设一端,造成先发展后治理的结果;政策协调不够,在需求放缓的形势下,电力系统内各项消纳政策需要进一步协调;政策需要放开,在弃电已经形成态势的地区和时段,应当放开政策使其在综合利用方面起到作用。
通过调研认识到,第一,新能源发展中的问题受能源电力转型的根本性问题所支配,不仅与新能源发展自身有关,更与传统能源系统的整体调整(革命)有关,而且直接受到经济转型的影响,要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第二,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是国际能源转型过程中共同面对的突出挑战,是源网荷协调的系统工程,也是电源、电网和用户的共同责任,三者需要协调发展;第三,应当从整体上而不是从局部上认识新能源消纳问题,按照新能源特性实现总体合理经济消纳,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第四,着眼于世界能源发展和我国能源战略,新能源将从替代能源逐步转变为主导能源,新能源消纳工作的力度需要不断加大。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积极推进新能源科学可持续发展
2010年开始,我国就有部分地区开始较大规模弃风。2016年全国弃风电量497亿千瓦时,弃风率18%,已回升至2012年的历史高点。全国弃光电量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40%,弃光率约11%。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消纳问题开始有所好转,累计弃风率13.6%,同比下降7.4个百分点;累计弃光率7%,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您如何看待今年缓解弃风弃光所取得的成效?如何科学设定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目标?
今年上半年,由于电力需求回暖和各方面共同努力综合施策,弃风弃光问题有所缓解,但是新能源消纳所涉及的系统性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政策、市场机制和各环节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尤其是“十三五”期间,风电将增加1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增加6000万以上,2020年后新能源将成为电力增量的主体,今后新能源消纳的压力和挑战会越来越大。
针对这一能源电力转型过程中突出问题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需要设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2020年前,加强电网统一调度,充分挖掘系统潜力,优先解决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开展发电权交易、省间交易、灵活调整交易和现货交易试点,有效缓解弃风弃光。
中期目标:到2030年,建设完善市场机制,提高系统平衡能力,根本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
远期目标:2030年后,突破前瞻性技术,适应高比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发展需要,开展直接现货交易。
通过专项调查研究,课题组对于推进我国新能源科学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哪些对策与建议?
我国大规模新能源利用以集中式开发为主,电网调峰、电力外送和市场机制是困扰清洁能源消纳的三大难题,既需要技术驱动,也要有政策引导,政府部门、电源企业、电网企业和用户应当共同努力,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通过调研认为,要推进我国新能源科学可持续发展,当前应该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优化电源结构,合理布局新能源
在顶层设计中明确新能源在电力生产消费中的定位,统筹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全局性问题,坚持能源系统大范围配置与就地消纳两条腿走路方针,远近结合,有序推进,提高增量发展质量,解决存量消纳难题,培育和增强新能源长远发展能力。
综合各地资源条件、电网条件、负荷水平等因素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