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 0评论 | 3131查看 | 2018-06-28 14:58:00
“我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煤炭价格稳定,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煤炭行业已经具备转型升级的基础条件。”6月20日,在“中国煤控研究项目”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煤炭行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报告发布会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立新表示。
报告指出,自2016年煤炭行业贯彻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行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去产能成效逐步显现。经济社会风险缓解,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资料显示,2016~2017年,煤炭行业累计去产能4.4亿吨,完成“十三五”淘汰8亿吨落后产能目标的55%以上。与2016年“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评测排行榜”评测结果相比,2017年参评矿井的科学产能总量占比提高了约10%,安全与绿色得分也均有提高。包括驻矿监察、控制煤管票、矿井生产监控、取消GDP考核等严格监管取得良好效果。煤炭行业经济社会风险逐步缓解,行业效益增加,去杠杆的初步成果显现。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长290.5%。
报告认为,2018年,煤炭行业有望完成或提前完成去产能任务,但面临进一步推进去产能难度加大,职工内部挖潜空间小,现有政策效应逐步减弱等挑战。2018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将是“煤炭产能有增有去,先进产能有序增,落后产能有序去”的格局。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在经济回暖、煤炭需求上升时,煤炭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掩盖,在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吸取以往的教训,坚决杜绝“僵尸企业”和淘汰企业死灰复燃。
此外,报告也注意到,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态势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市场供大于求的隐忧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关注职工安置、资产和债务处置等问题。
全球一次能源需求逐步放缓,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增强,煤炭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社会公众对环境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增强等因素倒逼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报告指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周期对转型升级形成一定影响;不同地区的转型升级难度差异大;社会负担重阻碍转型升级进程;
资产债务问题加重了转型升级的经济负担;煤炭转型后备资源缺乏;生态环保问题突出等。
“在行业经济低迷阶段,煤炭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的意愿较强。而在经济回暖、需求上升时,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掩盖,行业转型升级的意愿不强。”吴立新在发布会上说:“对于位于老工业基地的煤炭企业而言,转型不是可转可不转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转,如何转好的问题。而位于新区的现代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是抓住当前市场形势,充分利用企业各种优势,依托煤炭、延伸煤炭,提升发展质量,发展新业态,持续提升赢利能力和竞争力,占领行业制高点。”另外,环境约束已经成为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补短板是煤炭行业改革的重要目标。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是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煤炭行业的具体体现。
报告提出,转型的重点在于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清洁低碳转型、服务化转型、内涵集约化转型。升级的重点在于优化提升煤炭行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资金结构、人才结构,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
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是着力推进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推动行业发展由注重数量和速度,管理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转变,由煤炭生产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在化解行业过剩产能进程中,要妥善安置好职工,处置好资产债务问题,维护煤炭供需平衡,提高煤炭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报告指出了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五条路径,包括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现有产能质量升级;与相关产业协同促进转型发展;与区域优势资源协同;实现因地制宜转型升级;废弃矿井利用转型发展等。
报告还提出设立转型发展专项基金的政策建议,用于处置资产、治理环境、培育新业态、新产业等。资金来源包括中央政府的国有资本收益,地方政府征收的资源税,煤炭企业自筹资金,以及金融机构转型扶持资金等。其他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产融深度结合,有效降低企业负债水平、融资和发展成本;出台煤炭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支持政策,保障资源型城市和谐稳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煤炭基地转型。
“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体能源。”吴立新强调,出于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企业生存的需要,煤炭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