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能源转型 昂贵的美梦?
来源:联合早报 | 0评论 | 3244查看 | 2018-07-02 17:23:20    
       在台湾用电总量逐年创新高的背景下,批评者认为不论从时程、技术、能源安全、经济成本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来看,新能源政策均不可行。英国《金融时报》就质疑,新能源计划雄心勃勃,但转型速度若过快,原本就已经脆弱的电力系统,将面临更大的能源安全风险。

  新北市居民王威佑(43岁)前阵子发现住处的家用电器经常出问题:电灯亮度变暗、电冰箱不够冷、电视机频故障,毛病多得令他不耐烦。虽然维修师傅表明是家电老旧,但王威佑总觉得事有蹊跷,把电器损坏的矛头指向民进党政府:“一定是他们降压降频搞的鬼,伤了电器。”

  入夏以来,台湾气温频创新高,全台用电纪录也不断被刷新。5月30日,台湾尖峰用电量就飙破3670万瓩,不但打破去年8月15日大停电事故的历年最高用电纪录,更改写用电高峰只在7月和8月出现的现象。与此同时,全台跳电事件频传,单在5月,新北市和台北市地区就跳电11次,中部的苗栗和台中还一度因输电线路跳脱造成7万多户停电。外界质疑这与电力供应吃紧,使得有关单位“偷偷降压运转”有关。

  虽然公营的台湾电力公司坦承,曾在未核备的情况下启动降压降频机制,但该公司解释,停电事故多由吊臂车碰触、鸟兽害、台风或管线施工不慎等外力造成,与降压降频或缺电无关。台电还强调,非常态、小幅度的降压措施既不影响家电,更不是偷工减料。尽管如此,像王威佑这样的台湾民众始终不买账,他们不仅对政府拍胸脯保证的“不缺电”失去信心,更对蔡英文力推的能源转型政策高度存疑。

  台湾能源长期依赖进口。目前,火力发电是台湾主要电力来源,约占八成。其中,燃煤比率过半,占整体电力配比的45%,核能则占12%。配合全球温室气体减量趋势,将“2025非核家园”视为“神主牌”的民进党,除了坚持在七年后完全废核,更主张在“兼顾能源安全、环境永续及绿色经济发展均衡下”,争取将燃煤占比降至30%,并把再生能源和天然气配比分别增至20%和50%。

  学者:政策太急太赶又太硬

  为达到此目标,前年上台后仓促通过军公教年金、不当党产和转型正义等多项改革的民进党政府,再次以急行军的步伐,打造离岸风电场和增置太阳能板,同时加速安装燃气发电机组和新建液化天然气进口接收站。民进党更在数月前修正《再生能源条例》把“再生能源发电占发电总量目标20%”正式入法,宣示政府要在2025年达成非核家园的决心。

  不过,在台湾用电总量逐年创新高的背景下,批评者认为不论从时程、技术、能源安全、经济成本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来看,新能源政策均不可行。

  英国《金融时报》就质疑,新能源计划虽然雄心勃勃,但如果转型速度过快,原本就已经脆弱的电力系统,将面临更大的能源安全风险,包括不确定的电力成本和紧张的供电情况。

  在台湾政商界颇具影响力的美国商会近月也在年度白皮书中明白指出,台湾正进入一个能源供应成本与可靠性愈加不确定的时期,该商会虽支持风力与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开发,但从其他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过快转型采用大量再生能源,将大幅提升能源的成本压力,对岛内产业用电大户和海内外投资的吸引产生负面影响。商会建议,蔡英文政府须制定紧急应变计划,如保留特定核能电厂作为备用发电方案。

  “民进党的能源政策就是太急、太赶,又太硬嘛。”中华经济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京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这么批评。他认为,再生能源配比要在七年内大幅增至20%根本遥不可及。

  “你不能说我今天要换一个车,但新车还没买,我就先把旧车给封起来,然后你没有其他车代步,只能用走的,那谁受得了?买新车、换旧车应该同时做,但(蔡英文)没有办法,就变成急就章。”

  民进党政府推动绿能意志坚

  官方统计,过去五年全台用电量稳定增长,2017年达2614亿度,创历年新高,每年平均用电增加1.6%。然而,去年8月发生冲击数百万家庭的全台大停电后,民众对当局能源转型的信心已严重溃散。

  长期研究台湾电力问题的台湾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教授叶宗洸告诉《联合早报》:“蔡政府在能源政策的执行上,已经脱离它原来规划的方向和目标蛮远的,再生能源发展的分年目标不但没达到,还落后很多。我们无可避免的就是一直会处于缺电的一个状态,然后前景不明的情况底下,民生一定受到冲击,那全台的经济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台电数据显示,台湾过去三年的再生能源发购电量比原定目标少了一到两成多。其中,去年全年的绿能发电量达112.46亿度,较2016年的115.99亿度还少了3%。讽刺的还有,被蔡政府官员形容为“再生能源最重要关键”的风力发电,在5月下旬发电量近乎“挂蛋”,连近期才落成的两座离岸风电机,5月21日单日发电量仅区区870度,凸显台湾夏季风力较弱,风机发电量少,无法因应夏季尖峰供电需求的现实问题。

  不过,民进党政府推动离岸风电的意志坚定,尤以离岸风电场的开发为重中之重。据统计,全台陆域风电机已设置346架(装置容量68.7万瓩),离岸两架(0.8万瓩)。当局规划,2020年的离岸风机总装置容量须达到52万瓩(约260架风机),2025年则得达成300万瓩。为此,经济部今年为离岸风电场招标,但第一阶段的遴选过程却定出20年每度5.8元的“天价”费率,比国外竞价高出逾一倍,投资估值超过1兆元,令各界吃惊。

       面对外界疑虑,经济部多次解释,当局盼透过“趸购费率诱因”,吸引外企投入先期开发,协助“完备本土产业链及基础设施”。但王京明质疑,蔡政府希望风电厂商带动台湾投资和技术转移的算盘是否能打得响。他说:“欧洲厂商会把核心技术这么轻易转移给你吗?这是它们的生存命脉,顶多就是帮它做些零组件。它为什么要增加一个竞争对手?”

  绿能是未来能源发展大趋势

  “台湾能源部落格”版主陈立诚则向《联合早报》指出,蔡政府施压公股银行以专案融资方式贷款离岸风电,且无担保,这些因素都为台湾带来巨大的财政风险,“离岸风力建于大海之中,等于把1兆元丢入大海之中”。

  学者和专家都认为,绿能确实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台湾开发再生能源无可厚非,但鉴于再生能源的特性,如来源不稳、储存技术不成熟等,民进党20%的绿能配比目标其实不切实际。由前行政院长江宜桦成立的长风基金会就建议,2025年最妥适配比应以燃煤30%、燃气40%、核能15%及再生能源15%为目标,可兼顾能源种类、来源、运输及储存、电价及空气污染问题。叶宗洸和陈立诚则认为,理想配比是燃煤40%、燃气30%、核能20%及再生能源10%。

  王京明则坚持,“配比一定要多样化,不要偏执,因为一偏执就完蛋了”。他说:“20%的绿能是做得到的,问题是怎么做,一是时间,二是路径。如果你‘以核养绿’(以核能发电为基载电力搭配多元而可永续发展的能源组合)的话,你可能做得到,而且过程不会那么痛苦,对不对?”

  核能民意风向改变

  民进党政府坚持,“2025非核家园”是全台民众共识,但近期一项民调显示,过半台湾民众支持核电,其中年轻族群支持者高达七成。

  根据台湾《远见》杂志今年4月进行的“全台能源政策民意大调查”,在可能缺电的危机下,有57.9%支持核电,其中,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支持度更高,达70.5%。另外,整体有54.7%民众同意重启完工后即封存的第四核电厂;61.8%则对政府推动能源政策的表现不满。《远见》形容,台湾民意对核能的态度已开始转向,“趋于理性务实”。

  “过去很多年,核能在台湾一直被妖魔化。”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教授叶宗洸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台湾人一直都有一种惰性,譬如今天如果不缺电,政府用什么电我才不管你。但最近一两年不断发生跳电,民众才开始注意到我们的能源配比和供电,是不是真的出了状况。这些事情一定要事到临头,民众才会多花一些时间注意,然后才发现原来问题这么大。”

  核能议题总扯上政治

  为支撑岛内经济发展所需的电力,并因应长期从中东进口燃料的不稳定性,台湾在1970年代开始兴建核电厂。目前,由台湾电力公司经营的核电厂共三座,两座设在新北市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