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本质上是一种战略转型,而非新技术的应用。作为技术层面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包括了信息物理网络的实现、泛在技术的应用、无线专网等等。
但是泛在作为企业顶层战略,其层级是高于技术战略的,现在大部分的解读更多是将其作为一种技术战略去理解或者试点,恰恰忽略了电网企业将泛在作为未来公司5-10年战略转型的意义所在。
这里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电网企业在综合能源业务(即对外业务)方面的一些战略逻辑。
一、电网企业在综合能源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综合能源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能源系统,二是综合能源服务。前者更偏向于工程系统,比如储能、分布式、三联供、多能协调等;后者更偏向软服务,比如需求响应、虚拟电厂、售电服务、运维服务等。
1、电网企业在综合能源系统方面,优势在于对电力系统的理解和技术积累,以及在系统并网、客户协调、项目资源、电费回收等方面的业务优势。缺点在于投资机制不够灵活、部分项目有内部利益冲突、在非电技术(冷、热、气等)方面没有核心竞争力。目前大多数的综合能源系统,更侧重于多能协调、多能联供、多能互补,电网企业在技术、工程、运营等方面不具备突出的竞争优势,多数项目停留在试点阶段,盈利模式不够清晰。
2、电网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狭义的服务,特指软服务)方面,优势在于客户资源和市场营销渠道,劣势在于体制机制束缚、缺乏服务意识、对客户理解不足、服务成本无竞争力。
总体来看,无论是能源系统还是能源服务,电网企业目前在竞争性业务方面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也没有积累起战略级的核心竞争力,甚至部分竞争性业务和管制业务还出现利益冲突(比如节能服务和售电量考核)。
所以电网企业就目前而言,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能源业务创新,只是把能源系统投资(园区及用户侧)、分布式投资、节能工程、设备运维服务等较为传统的业务往“综合能源服务”这个框里装,无论再怎么包装,其业务本质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这个最朴素的现状出发,才能进一步思考电网企业未来在竞争性业务领域的布局和路径。
二、无法实施的数字化“蛙跳战术”
二战时期美军在太平洋作战时采用了蛙跳战术,即面对重兵防守的某些小岛时,选择跳过这些岛,直接攻击下一岛屿,切断其后勤链条,这些小岛不攻自破。
电网公司提出在竞争性业务领域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即想跳过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能源系统工程”和“传统能源服务”,以泛在物联投资的方式直接跳转到“数据业务化”,建立庞大的用户侧数据平台,并引领新的生态。
事实上,互联网公司就是这么做的,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化生态,跳过了MP3和功能机,也跳过了零售渠道的竞争,建立了互联网电商的生态。但是这里有个巨大的前提,即“数字化终端的普及成本”,在消费端是在小米、华为荣耀、oppo、vivo这些厂商的努力下,实现了“千元智能机到农村”,消费者自掏腰包购买了智能手机,然后APP和互联网商业模式才能以“零边际成本”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蛙跳战术”。就战略而言,借助消费升级完成了终端数字化才是前提。
个人认为,在综合能源业务领域,这种“数字化蛙跳战术”是无法实现的。关键是终端数字化和网络数字化的成本谁来买单的问题。B端的数字化可不像C端的智能手机普及那么简单。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数字化必须在成本、价值、价格、隐私等方面找到最合适的平衡:
一方面是如果不能产生出当下可观的价值,企业用户是不会为数字化成本买单的,这也是为什么工业互联网无法大规模推广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是,即使电网公司愿意承担数字化成本(且不说在竞争性领域泛在成本是否能进入输配电价的问题),客户在没有看到价值闭环,是不会愿意把自己的生产隐私暴露给电网企业的。
所以,泛在物联网在竞争性的对外业务环节,如果没有切实的落地场景,仅仅停留在电网企业某些臆想的客户需求,或只是停留在依靠政府政策去推进,是无法真正市场化落地的。
三、理解客户需求的,才掌握产业未来
电网企业有避免“管道化”的动机,所以才提出了做内容(综合能源服务)的战略。这个情况和移动公司提出的用户服务是一样的。
移动公司们为了避免被管道化,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和政府/企业合作,搞政企移动服务(比如虚拟网),搞校园网业务。这和当下电网公司与园区、大企业合作,开展园区和大型企业的综合能源网络一样。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呢?从微信、微博,到手机淘宝、钉钉,再到腾讯视频、抖音、头条,学习强国。移动端客户的大量真实需求,并未被移动公司们所捕捉到。移动公司希望通过政府、园区合作去拉住用户的努力,在真正接地气的客户需求满足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的。虽然中移动也花费了大量成本,从飞信到咪咕,做了一系列的互联网内容创新,但是始终和客户需求的满足之间隔了一层纸,导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只能沦为管道。
接地气的贴身服务,移动是没有可能去拼得过真正7×24小时的去理解客户,把满足客户需求当成全部身家性命去做的张小龙的,电网也是一样的道理。
回过头看电网公司展现出来的“泛在电力物联网”规划,个人认为是“对内业务思路清晰,对外业务语焉不详”。对内业务是电网企业熟门熟路的,自然驾轻就熟;对外业务却几乎未见什么描述,说明电网企业确实不理解竞争性业务的机理,以及需要什么样的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去满足。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能源互联网,在竞争性的市场里,谁掌握客户需求,谁才是具有话语权的。这种话语权和客户与网络的物理连接没有直接关系,而在于谁能真正实现表后业务的需求理解和价值闭环。至少从目前来看,大量的能源服务方、售电公司、节能公司都在争夺客户需求满足权。
而对电网来说最可怕的事情是,在轻量化的用户侧服务领域,这些新兴力量用内容服务的方式获得了客户流量,电网却几无招架能力,如同抖音客户用着移动流量,却对移动并无太多眷恋一样,移动可以满足于巨大的客户数量,但是真正的客户价值,却被互联网企业们收割了。
电网建设泛在物联网,就像移动建设4G,可能会更多的促进内容服务,但是移动却并未在4G时代获得内容业务的话语权,至于电网要送智能终端,那和4G时代的移动公司送手机一样,赠送是送不出一个互联网产业的,这是一个基本的战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