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轩:储能行业不能坐等政策出台,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发布者:lzx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3344查看 | 2019-06-04 17:38:07    

随着全球新能源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储能的价值日益凸显,为城市能源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在储能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繁荣局面背后,影响行业长足发展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逐渐浮出水面。在近日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主办的2019城市能源论坛——用户侧储能投资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记者就用户侧储能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可能遇到的挑战等话题专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中电联电动汽车及储能分会会长王志轩。


能源电力转型增加储能需求


记者:您在《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一文中判断:随着新电气化时代的到来,电能需求还有较大空间,电力在较长时期还要较快速发展。在满足城市电能需求方面,储能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王志轩:城市创造了世界约80%的GDP,消费了全球约三分之二的一次能源。城市是能源消费升级的引领者和能源变革的主战场,而储能发展是实现升级和变革的动力及标志。发展储能技术及产业,有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优质化的开发、应用,是促进多能互补、缓解用能峰谷差、强化电力系统安全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解决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关键性措施;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化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潜力巨大。


用户侧储能是能源、电力系统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优化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方面,而且对于工商业用能成本的降低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单元成本的快速下降,用户侧分布式储能调节的经济性已在很多情形下得到体现,如峰谷套利、需量电费管理、动态增容、需求响应等,且优势不断显现。


记者:据您长期以来的研究观察,和储能相关的能源电力转型趋势有哪些?


王志轩:一是推动能源电力转型的主要力量和目标是低碳化要求,也可以说由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在倒逼能源转型。最近,我梳理出十多个我国与能源电力行业有关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法规政策文件,涉及到碳排放总量、强度、可再生能源占比等目标和要求。


二是能源转型以电力为核心。能源的电力化不论从生产环节还是从消费环节都是这样的趋势,尤其是直接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核能只有通过电力转化才能得到大规模发展和应用。我预测到2035年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会提高至40左右,2050年将超过50%,成为能源消费的绝对主体。


三是电力系统运行模式将发生重大性变化,能源侧、电力供应侧、电力需求侧三方面的融合度不断加大,形成的新能源发电、分布式电力系统、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的部分不断扩大,电力需求侧管理将由需求侧响应过渡到供需耦合阶段。


记者:在能源电力转型的趋势下,储能使电网、电源、用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志轩:储能储电决定能源及电力系统转型的进程和形态。储能将快速、大规模、在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全面发展,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稳定,促进能源低碳转型,促进全社会低碳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电网、电源、用户的角色是明确的,电网与电源、电网与用户之间关系密切,用户与电源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从用户角度看,电源电网是一家。在这种情况下,储能是电网侧的事,且考虑到电网的安全运行等技术、体制、机制原因,用户也是不可能储能储电。但是,在能源电力转型条件下,电网、电源、用户之间高度紧密联系甚至融合。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使得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成为了“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安全性与经济性制约储能发展


记者:在用户侧未来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挑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挑战?


王志轩:储能到现在仍然是一个政策支撑的产业,受政策的变化影响较大。2017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18年被认为是储能“元年”。国家在储能行业的不断实践中会继续出台政策,而且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是必然的。储能需求的增加推动了行业的发展,现在有很多示范项目,所以储能大部分都是在试的过程,大量的示范项目之后,可能还要出台一些新的政策。


还有一个挑战就是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矛盾。我们绝对不希望储能出现安全事故,然而一些化学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是制约储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业内专家认为锂电池的安全性在技术上是可以解决的,技术发展的空间仍然存在,我对此也充满信心。但问题在于因为技术和经济之间互相联系,技术高要求容易导致在经济性上失去竞争力。


应建立全局意识不能坐等政策出台


记者:针对大规模发展用户侧储能面临的挑战,您有哪些建议?


王志轩:第一个忠告,不管是电厂的灵活性改造,还是分布式能源加储能,都要有全局一盘棋的意识。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有两点:一是储能再重要,也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发展,以及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的发展,将电源、电网、用户三个领域互相融合度加大,可以分成了四个储能发挥作用的逻辑区域。但各领域采用的储能技术和方式有所区别;二是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是共同服务于一个需求空间,相互之间具有替代性,如用户侧和发电侧储能具有替代性,这一点决定了每个区域的储能发展必须从有系统性及全局性看问题,不能低着脑袋只顾自己。


第二个忠告,创新是关键。对于用户侧储能来说,创新不仅是指技术创新,或者说是化学电池储能的技术创新,且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完全可以肯定,不同区域、不同城市、不同的电网区域、不同的电源模式下对用户侧的储能要求是不同的,且各种储能技术都在发展,经济性都在提高,竞争是必然的。


因此用户侧的储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一定是不同主体共同合作的结果,尤其是离不开电网的支持和参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传统的电力体制改革不论有多种模式,大部分都是对传统的电力系统认识基础上形成的,面对以低碳、新能源发展为特征的能源电力转型,电力体制改革的创新应当有新的突破,尤其是对电网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上。


第三个忠告,储能产业虽然还要促进快速发展,扶持政策还需持续出台,但进入这个领域的主体也要提前考虑到补贴政策逐步退出以后的经济性,考虑迎接不断完善的电力市场的检验。储能受政策的变化影响较大,在发展战略上应近远结合,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对行业而言,不能坐等政策出台,而是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推进政策出台,并不断探索良性发展道路。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