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现货已“踏上征途”,且看广东如何实现转轨?
发布者:wwh |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 0评论 | 3560查看 | 2019-07-18 17:47:11    

透过数据看中国经济,电量风向标折射中国经济超强韧性。


7月18日,南方电网统调负荷今年第八次创新高,达到1.86708亿千瓦,较去年最高负荷增长10.87%。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是电量“快跑”的主因。电网企业努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当人们在空调房里吃着西瓜的时候,整个电力系统都在为用电高峰严阵以待。不过与往常略有不同的是,今年还有一件事抢夺了人们的注意力,那就是电力现货市场的结算试运行。


2019年的5月15和16日仿佛被历史选中,成为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首战场”——所有市场主体在交易系统中申报的电量和电价将决定运行日市场出清的结果,调度暂时改变原来的模式,执行市场交易形成的出清结果,出清结果也将成为最终的结算依据。


作为全国8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之一,南方(以广东起步)是首个开始按日试结算的地方。在此之前,广东已踏出了大用户直购电、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售电侧放开、输配电价核定等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的脚步,而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也逐渐从市场模式选择、规则讨论编写走到了模拟运行、调电试验。


怎么判断试结算的时机已经成熟呢?市场核心设计者的回答是:“没有这个判断,但你必须往下走。改革很难说万无一失,但不试就永远发现不了问题。”


广东真刀真枪地来了一次。仅仅两天的试结算就暴露了不少问题,有些涉及技术支持系统的bug,更重要的是“计划+市场”的双轨制模式提出的挑战。


在从计划向市场的转轨过程中,广东不会是最后一个遇到这些难题的地方,只是先行者必须首先尝试解题。


一位资深电力从业者说,遇到问题时多理解各方的不易,多提出解决建议,给这一代从业者多留点机会,不要再像上一轮改革先驱一样经历十年蹉跎。


选择与被选择


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以特急文件公布首批8个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地区,南方(以广东起步)位列其中。


作为中发9号文出台后最先实践售电侧改革,中长期电力直接交易的先行者,在成为现货试点之前,广东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


主管部门认为,电力买卖双方历经数年“面对面”交易的培育,对电力市场的接受程度明显提升。“三四年前用户以为电厂和售电公司卖电是骗子的那种故事,不会再发生了。”市场核心设计者说。


中长期交易使发电侧和用电侧之间产生了互动,但是电力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不同价值还没有显现。要还原电力商品属性,还需要再向前一步。


改革目标之外,还有更加具体、迫切的运行原因催生着电力现货市场。


电力交割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实际发用电量总是难以和预测完全一致。要么是高温天气来临,用户的空调负荷增加,要么是企业减产、停产,需求不振,或是电网出现阻塞,又或是发电机组出现突发故障,这些都会让中长期合约的执行充满变数。


如何处理这些与合约有出入的地方?


在过往的市场实践中,广东设计了“偏差结算价格”和“偏差考核”,用户多用还是少用电超过一定幅度,需要额外付出成本,发电侧也同样要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确定偏差结算价格。


2017年,广东累计完成电力市场化交易1239亿千瓦时,2018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706亿千瓦时,发用间直接交易已接近当年广东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的四分之一。


中长期合同的执行要靠调度,而交易规模未来还将不断扩大,调度机构倍感压力。“由于负荷波动、网络阻塞和机组发电等运行不确定因素太多,中长期交易扩大后,要完成中长期合同电量物理交割、控制交易执行偏差在小的范围太难了,而目前的偏差结算价格很难让各方满意,有时多发电比少发电更赚,有时少发电比多发电更赚。”相关负责人说。他解释道,现货本质上是中长期交易交割的工具,假如没有现货市场这个工具,中长期交易的交割会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在广东电网这样一个运行比较复杂的系统里。


与同样被列入首批试点的其他省份不同,广东的名称强调了“南方(以广东起步)”,是唯一一个以区域命名的试点。


在南方电网所辖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区中,广东是用电大省,负荷比例占到全网统调近六成,而云、贵等省则以送出为主。每一年,广东省用电量中有三成来自西电东送。


省间能源的交互是中国建设电力市场绕不开的客观条件之一。然而,十多年前的改革已经证明,由于与省为实体的政治、经济体制相冲突,区域电力市场举步维艰。本轮改革吸取了这一教训,在实践中,全国均以省级市场建设起步,省间交互由两大电网公司协调作为补充。但是,由于能源的供给与消费并非孤立于省内,“关门”建市场不利于资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而这始终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长远来看,现货市场也必然要考虑到这一目标。


试点名称中的“南方”二字提醒着改革者为更大范围的区域市场谋篇布局。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已经提出,要按照“统一模式、统一规则、统一平台、统一管理”开展现货市场建设,各省现货市场纳入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框架内实施,统一在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出清系统上实现现货市场出清,各省不另行建设现货交易出清系统。


模式大讨论


试点定位明确后,广东省政府发文确定了主管部门之间的分工。


根据广东省政府批复的方案,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是全省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第一责任单位,牵头制定全省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案,提出具体工作安排。


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牵头,会同省内有关部门制定全省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规则,并具体负责相关市场监管工作。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电力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具体负责协调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相关的优先发用电制度建设、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输配电价改革等工作。


按照进度安排,广东省将力争2018年6月底前制定电力现货市场试点方案和市场运营规则,并于2018年年底前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


这一分工基本延续了推进中长期市场时的职能。彼时即有其他省区相关主管部门人士称赞广东各机构间配合良好。


而对于部分试点省区争议较大的市场运营主体,广东的选择似乎并不十分纠结。主导市场规则设计的部门官员坦言,确实也考虑过将日前市场交给交易中心负责,调度只负责日内和实时交易市场,但考虑到调度背负着系统安全运行的责任,后来还是改变了想法。


“我们的调度和国外的调度不同,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上述官员指出,建设市场要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权责对等。


最终的安排是,省电力交易中心负责整个交易过程的前后两端,即市场主体注册、中长期交易组织、现货市场价格申报,以及出具结算凭据等工作;调度机构则负责日前和日内市场的出清。换句话说,交易中心“一致对外”,是市场的窗口,所有市场主体参与交易都通过交易中心完成;调度位于后台,负责与系统安全紧密捆绑的现货市场运作。


交易与调度是分离还是合一,两者职责如何分界,这在电力市场建设过程中争论已久。电网公司解释,即使是在调度与交易合一的模式下,两者还是根据分工,分为两个大的部门。如果组织机构是分立的,但都具备非盈利性质,且目标一致,都是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那么本质上两者不存在巨大冲突。


相比机构分工和运营主体,选择什么样的市场模式是广东更为关心的问题。


2018年1月,南方监管局召集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售电公司、电力学者、政府部门等各方代表,在东莞召开了现货市场规则研讨会。两天的会议密集讨论了十多个重要议题。


在这次研讨会上,电网公司提出了初步的集中式市场模式,而省内最大的发电企业粤电集团(现为广东能源集团)则抛出了分散式市场的设想。


目前几大国际电力市场中,美国PJM、纽约(NYISO)、澳大利亚(AEMO)市场采用集中式,而北欧、英国等欧洲市场多采用分散式。


集中式市场主要以中长期差价合同管理现货价格波动风险,配合现货交易在日前、实时采用全电量集中竞价优化;分散式市场主要以中长期实物合同为基础,发用双方在日前自行确定次日发用电曲线,偏差电量通过日前、实时平衡交易进行调节。


业内专家表示,哪种电力市场的效率更高,不能一概而论,选用哪种模式主要取决于电力体制、电网结构和市场结构特征。


根据电力市场的相关理论,分散式本质上更倾向于自调度、自匹配,机组的开机方式、发电计划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也就是说,市场主体要对日前电力平衡负责。这种模式规则简单清晰,但对于市场主体和电网架构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网本身阻塞不能过多,才能保证结果可执行;市场主体市场意识较强,大部分合约都能实际履行。


要让市场主体在运行日前一天自己形成第二天整个系统的运行方式,调度员直呼“不现实”。


而集中式可适应各种网架结构,市场交易和安全校核统一协调开展,对于阻塞较为严重的电网更为友好。美国PJM市场范围之内输电网投资主体众多,线路阻塞严重,这也是其选择集中式模式的重要原因。


电网方面认为,广东电网运行特性复杂、阻塞断面多,并且处于市场起步阶段,市场主体参与现货意识不强,因此更适合集中式。


牵头规则制定的南方能监局也比较认同集中式。未来中长期交易形式将更加灵活,合约最晚可以在交易日前三天签订,如果采用分散式,安全校核任务繁重,实际可能难以完成。集中式还可避免调度安全校核的人为因素,增加交易的公平、公正性。


“如果部分合同因为校核不过无法执行而引发纠纷,市场该如何裁决?”一位核心设计者说,分散式模式需要市场主体具备更强的专业判断能力。


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分散式市场易于相互融合,更有利于建成区域电力市场和全国统一市场。而想把两个省级集中式市场融合为一个区域集中式市场,调度权就要上交,这在目前的体制下难以实现。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集中式模式得到较多支持,是因为这种模式对于调度原有的工作模式改变较小,而分散式带来的改变更大。在集中式下,调度仍然负责保障电力有序供应和电网安全运行,只是要从原来的“三公”调度转变为市场条件下的安全经济调度。


靴子落地


2018年1月的研讨会之后,广东走集中式模式的路径基本确定下来,南方能监局让调度和交易机构先提交第一版规则。两个月后,相关负责人回忆说,拿到了二三十页的草稿。


“二三十页对于现货市场而言还是太过简略。”上述负责人说。


规模不断扩大的规则集中编写启幕。


据介绍,直到2018年年中规则征求意见稿面世前,开放式集中编写会共召开了四次,先后有两百多人次参与其中,会议均在发电企业的办公区域举行。南方能监局组织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机构、交易机构、主要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和用户代表共同参与,调度和交易机构执笔,能监局定版。


节点电价还是区域电价?用户侧报量又报价还是只报量不报价?中长期合约如何转换以配合现货市场?高成本燃机如何补贴?大小问题,事无巨细,都在这几个月中得到讨论并做出决定。


根据基本规则,现行价差模式将被绝对值价格取代,初期发电侧报量报价、用户侧报量不报价。售电公司和批发用户申报运行日的用电需求曲线仅作为日前电能量市场的结算依据,不作为出清的边界条件。结算方面,发电侧按照机组各自上网节点电价结算,用户侧采用全市场节点加权平均综合电价结算。


节点电价和区域电价是电力现货市场中两种典型的定价方式。节点电价指在满足当前输电网络设备约束条件和各类其他资源的工作特点的情况下,在某一节点增加单位负荷需求时的边际成本。节点电价由系统电能价格与阻塞价格构成,能够反映电力商品在不同地点的价值。区域电价一般被认为是对节点电价的简化,市场被分为不同价区,价区之内没有价格差异。


规则设计者介绍,广东电网阻塞较为严重,节点电价更加精细化。使用节点电价有清晰的价格信号,有利于引导电网公司向阻塞地区投资,同时也有助于政府部门更有效地监管电力规划。


而在用户侧使用统一价格,主要是由于广东省内有七个输配电价价区,区域差异、交叉补贴等问题已经在输配电价中予以考虑,因此可以简便操作,避免分歧。


起步阶段用户侧报量不报价被视为稳妥起步之举,但也受到部分市场主体的诟病。有零售商抱怨,用户侧的参与感甚至还不如以往的直接交易。


规则设计者介绍,用户报量又报价的设计已经写进现货市场规则的征求意见稿中,后续将很快推进用户侧既报量又报价,因为在电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用户应该竞争用电权,度电产值高的将从中胜出,这才能体现市场条件下真正的需求响应,而不是计划时代的被动拉闸限电。


中长期交易合约由物理合约转换为差价合约,并带有分解曲线。交易品种增多,交易频次提高。交易品种包括双边协商,年度、月度和周集中竞争,周挂牌交易,基数合约交易(双边协商)和基数合约交易(场内集中)。配套的风险管理从目前的履约保函进化为一整套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相较部分试点省区,重新设计中长期市场被业内认为是“丢掉”电量直接交易“包袱”,配合现货体现电力价值的创造性思路。


辅助服务市场方面,广东调频市场先于电能量现货市场起步,2017年底已经开始试运行,次年9月1日从模拟运行转入带结算试运行。


根据规则设计,现货市场运行初期,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与电能量市场独立运行,分别出清。待市场稳定运行后将会考虑电能量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联合出清。


困扰广东的还有不同成本机组同台竞争的难题。对于进入市场的高成本机组,广东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结算后补贴,即对于比燃煤机组标杆电价高的燃气机组、水煤浆机组和煤矸石机组等,根据机组历史利用小时和成本差异,给予一定的市场补贴费用,费用由市场用户按用电量分摊。


据参与方案设计的人士介绍,如果气机和煤机在没有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直接报价竞争,由于气机成本较高,很有可能推高市场出清价格。


此外,这些高成本机组约占省内总装机容量的25%,并不仅仅是调峰电源,而是不可或缺的主力发电机组。这批高成本机组是在市场化之前形成的,对于历史形成的搁浅成本也必须妥善处理。


当时对于这个问题,曾有过多种解决思路。财政补贴的想法首先被否定了;在基数电量分配上予以照顾,这也是一个办法,但是和基数电量分配不断减少的市场化大方向不符;用两部制电价以容量电价回收机组固定成本,以电量电价回收变动成本的做法也曾“入围”,但这需要价格主管部门重新研究各类机组的成本,调整价格体系,可操作性不强。


于是,南方能监局最终定下了结算后补贴的办法。规则核心设计者表示,这样做有利于市场化之前的高成本机组公平参与市场,在中长期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也有利于设置统一的报价和出清上下限。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这种方式相当于在市场中创造了一批启停性能超强的“煤机”。


2018年6月底,规则基本成型,在规则核心设计者看来,市场规则中这些设计考虑,既符合经济学原理,也遵循了电力系统基本原理,考虑到广东电网和电源结构实际特点。


此时,南方能监局再次在东莞召开专家论证会,得到的评价总体正面。由省经信委负责的现货市场建设方案与规则几乎同步成型。2018年8月,国务院大督查第十九督查组来到广东实地督查,带队的督察组组长正是国家发改委分管电力体制改革的副主任连维良。按照2017年定下的目标,广东计划在2018年底启动试运行,但在视察了现货市场建设相关情况后,连维良敦促广东方面加快启动试运行。


相关主管部门人士介绍,在正式启动电力市场前,通常要经历仿真、模拟、试运行等阶段,而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推动下,这些阶段都被囊括进试运行。此次督查之后,南方能监局、广东省经信委和广东省发改委即刻着手会签电力现货市场的实施方案和规则。


2018年8月31日,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和南方能监局发布《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南方能监局在官网发布了《关于征求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系列规则意见的通知》,公布现货市场“1+8”规则体系,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1”是指《广东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8”是指以这一基本规则为基础编制的八份相关实施细则,包括中长期交易、现货电能量市场、调频市场交易、市场结算、信息披露、市场准入退出和信用管理等,全套规则共计22万字。


规则公布的同一天上午,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启动会在广东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召开,国家发改委、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经信委及南方监管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共同宣布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


这是全国首个进入新阶段的电力现货市场试点。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