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研究!新时代我国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大主要趋势
发布者:lzx | 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2816查看 | 2019-10-09 09:24:0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发电装机、电网规模等多项指标已稳居世界首位,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电力行业应肩负起应有责任,在努力确保“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全面实现的同时,加强系统性、前瞻性研究,尽早谋划“十四五”及中长期电力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找准行业发展方向,着力推动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近期,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从规划和发展的角度开展了深入研究,初步形成以下四个对新时代我国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趋势研判:


趋势一:电力在能源的中心地位不断提升,促使保障电力安全成为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核心要素,是电力行业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同时,我国用电量已居世界首位、体量巨大,年净增量十分可观,必须辨证地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电力需求增长的深刻影响:


一方面,随着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发生历史性转变、向后工业化阶段不断迈进,我国用电增长将不会再出现前一阶段长期两位数高速增长的现象,2025年、203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分别为9.4万亿千瓦时、12.2万亿千瓦时左右;另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用电、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用电,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居民生活用电将逐渐取代高耗能行业用电,成为拉动我国用电需求增长的新动力。


预计到2035年,我国三产及居民用电量占比将上升至40%左右,二产用电比重仍将保持在接近60%的高位。


面对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电力工业保障平稳供应的任务仍然繁重,电能在消费侧的比重也将逐步提高,推动电力在能源领域的中心地位逐步提升,电力安全保障也逐渐成为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核心要素之一:一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对于补充我国油气短板具有重大意义,电力工业责无旁贷。


2018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4%左右;另一方面,在能源的终端消费环节,如汽车、采暖、港口岸电等,因地制宜的用电能替代油、气、煤炭消费,不仅可以改善环境,更能进一步补充油气供应缺口,也是新时代电力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电动汽车、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将步入更高水平电气化时代。预计到203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35%左右。


趋势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引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电力行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据统计,我国90%左右的非化石能源须先转换为电能方可开发利用,因此,电力工业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的主战场,客观上起到了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稳步提升,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成果。未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仍将是电力行业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预计2025年,我国电力总装机达到28亿千瓦,2035年达到38亿千瓦。其中,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机未来增量较大,预计2025年可达到7亿千瓦以上,占比达到27%左右。2035年达到12亿千瓦左右,占比32%左右,但目前受制于技术等诸多因素,新能源因其间歇性、随机性及能量密度低等性质,还不足以作为基础能源支撑我国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所以,从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战略角度出发,客观上还需要发展一批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支撑性、基础性电源。


2020年、2025年、2035年,水电开发规模预计将分别达到3.4亿千瓦、3.9亿千瓦、4.2亿千瓦左右;核电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0.52亿千瓦、0.8亿千瓦、1.3亿千瓦;煤电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11亿千瓦、13.5亿千瓦、14亿千瓦左右。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高,且价格机制尚不完善,天然气发电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


趋势三: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创新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是电力行业贯彻落实科技强国重大战略的重要任务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此次革命基于新一代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及新能源等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是全方位、全面的革新,正在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在这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领先地位。电力行业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天然享有和承担着超前规划发展的义务和责任,必须抢占鳌头,依托电力系统固有技术基础,加强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电力创新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大放异彩,切实贯彻落实科技强国重大战略。


近年来,随着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发展,具有地理位置分散、随机性强、波动性大、弱可观性和可控性的各类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依托传统电网物理架构,将分散在电网的各类资源相聚合,实现动态优化组合、保证供需的实时平衡,最大限度地接纳分布式电源。电力需求侧管理也正逐步向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方向转变。


未来一段时期,“云大物移智”等前沿科技,与能源电力系统深度融合后可显著提高电力系统运行质量和效率,催生电力智能化、电力物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


趋势四:探索全球能源治理新模式,加强国际合作,是电力行业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我国拥有世界领先的完整的电力工业体系,应坚持开放包容、分类施策、合作共赢原则,在新时代始终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推我国电力“走出去”,将能源电力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导产业和明星领域。


近年来,我国对外核电、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及输变电合作不断加强,投资形式日趋多样,带动了我国标准、技术、装备、金融“走出去”。当前,我国已经与30多个国家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与有关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建立能源合作机制近40项,签署能源合作文件100余份。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行,在咨询、项目建设、投资、装备制造、科技研发等方面,电力国际合作均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经测算,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均用电水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带来新增装机的潜力接近10亿千瓦;若达到我国人均用电水平,带来新增装机的潜力约18亿千瓦,相当于我国全国的装机规模;若达到发达国家(以德国为例)的人均用电水平,带来新增装机的潜力可高达48亿千瓦左右。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