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发电产业沿阶而上 柴达木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输出基地
发布者:lzx | 来源:青海日报 | 0评论 | 3208查看 | 2020-01-07 10:34:24    

从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到电站建设、电能输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工业园区积极构建大规模、全产业链整体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较具影响力的外向型新能源产业及输出基地。


当察尔汗盐湖的一滴卤水在循环之旅中完成一次次奇幻蜕变,便由此开启了在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奋力推进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全新里程。


伴随着循环经济的步履阔步前行,亘古的高原改变了发展的轨迹,在肩负起江河之源生态保护与建设重任的同时,在2019年度,循环工业增加值以高达60%的占比,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青海之路。


这是从“一优两高”新发展战略中汲取能量,凭借创新驱动完成的跨越。瀚海戈壁、河湟谷地、灵秀海东和辽阔无垠的草原牧区,因为循环“活水”的激荡而与新时代携手并进,生发出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万千气象。


循环让一滴卤水折射发展的光束


深冬时节的察尔汗盐湖烟波浩渺。丰富资源的汇聚以液态的形状,为循环经济的主战场提供着天然形成的优势支撑。


就在刚刚挥别的2019年度,盐湖提锂关键性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新进展,“镁锂钾园”建设更臻完善……以此为基,推动“一区五园”的国家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从“试验区”向“示范区”跨越,从“循环发展”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变,全力打造海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升级版”,力争在国家战略层面把“循环经济试验区”提升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在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上,构建出更具海西乃至青海资源特色、产业特色、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循环,意味着对宝贵资源的“吃干榨尽”;循环,更考量着历经“千沥万滤”,化腐朽为神奇的信念和勇毅。


置身青海西部镁业的原料场地,顺着传输带,曾被视为工业垃圾的水氯镁石被送入深加工生产车间。经过一道道工序的“重塑”,工业垃圾在“重生”后,摇身变成走俏市场的氢氧化镁等系列耐高温材料。


曾几何时,在钾肥粗放式的生产过程中,因为大量水氯镁石不能得到充分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给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一度陷于保护与发展的“两难之局”。


靠科技支撑的循环经济破解了难题。年产15万吨氢氧化镁生产线,每年消化掉150万吨水氯镁石,不但带来了经济和生态的“双赢”效益,同时延长了产业链条,将生产流程中产生的含有氯化钙蒸氨废液,输往下游企业,生产出优质的无水氯化钙产品行销国内外市场,并将冷凝水回收利用,再启新一轮的循环往复。


每一个循环的过程,都是青海迈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足迹和缩影,都凝聚着这块高地举生态旗、走生态路、打生态牌、算生态账,探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互动的“青海模式”,所付出的艰辛跋涉、不懈追求。


循环经济谱写高原大地飞歌


循环经济的新发展理念,如涓涓活水润泽了高原沃土,蓄积了发展的能量和活力资源,为循环经济产业的提速前行,筑起了高质量的发展轨道。西宁市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主引擎之一,发挥了循环发展的重要承载作用,循环的“硬核”更趋完备。


西宁市以循环经济理念和高质量发展为思路,强力推动工业经济向循环经济型、特色优势型、创新驱动型和辐射带动型转变,一批循环经济的高新产业向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向县域产业工业园区聚集、向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区聚集,以调整结构延长链条、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循环推进持续发力、创新驱动提升效益的四种模式,夯实了循环经济发展根基,推动了工业循环经济的提质增效。


结合我省资源定位,西宁市依托太阳能资源全力发展光伏产业,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等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聚集了逆变器、光伏玻璃等一批光伏配套企业,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可靠装备基地,为我省乃至全国的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装备支撑保障。


2019年,西宁市重点开发建设的光热产业园,重点引进太阳能光热槽式反射镜、光热集热管等一批光热产业项目,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光热产业链,努力打造成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发展的绿色清洁能源示范样本。光电产业沿阶而上,以高纯氧化铝、LED产业等发展为重点,形成了高纯度氮化硅3万吨、高纯氧化铝1000吨、碳化硅晶片、芯片等链条配套完整的产业布局……


古城西宁因为注入了循环发展的活力资源,面向未来更具发展潜力,其带动性和辐射力也更趋强劲。


而在其背后的宏观背景下,我省已构建形成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炭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融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以循环经济为支撑的三大园区,工业增加值占据了全省工业经济的半壁以上“江山”,构建了多个循环经济千亿元级产业基地、循环产业集群和若干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循环经济已然成为曾经作为欠发达区域的青海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奋起赶超的重要引擎。


循环经济激荡起发展潮音


伴随循环经济之树在青海大地深扎根须,在一派繁盛中开枝散叶。地处我省东大门的海东市,也凭借自身优势,依托循环发展抢占先机。而在海东市行进的循环之路上不难看出这座快速崛起的新型城市,不仅持续向工业高新产业领域延伸循环经济触角,以高科技元素和绿色创新衍生发展动力,而且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嫁接”到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之中,让这个“前生”曾经作为我省“农业区”的海东市,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循环农业绿色生态发展进程。


依然打着“农字号”的印记,却在循环发展中擘画出“柳暗花明”。推进规模养殖,以现代生态牧场和家庭农牧场为重点,重点扶持建设7个生态牧场大规模开展饲草料种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树莓、苗木、中药材等高效普惠型产业。以生态领域的大循环,换得“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赢。


推进农业园区提升行动,以域内4个省级园区的示范带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园区已入驻企业129家,辐射带动农户25.8万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强化特色轻工业对海东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一批轻工产品和高原特色生物产品,在精深加工中脱颖而出,以循环经济的主旋律奏响协调可持续的乐章。


循环经济的主战场足音铿锵,循环经济的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漫过广袤的雪域草原,也于“润物无声”中走进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


循环经济的画卷,正如青海长云、江源之水,由当下向未来舒展开去。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