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若要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有赖于本身的高质量发展。
中央和地方应抓住“新基建”投资机遇,注重“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加强顶层规划和区域布局,着力提高投资效率。“新基建”投资是否有效率,主要看投资方向与公众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是否吻合,投资项目建设与能力建设之间是否匹配,投资项目落地与具体应用场景能否有效对接,不能为了投资而投资。
一是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对“新基建”的规划和区域布局。“新基建”项目的推进应该避免各地“一哄而上”、盲目推进。“新基建”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新基建”项目数量与投资效率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应避免出现项目运作效率低下或不可持续的问题。可以“新基建”项目规划为重要抓手,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分工协作、策划好相关投资项目。中央、省级政府或大城市在规划和布局时,既要注重5G场景下的产业互联网、制造业大数据等通用技术和底层设施投入,又要侧重投向疾病预防控制、在线医疗等“补短板”方面。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可以加大智慧城市、物联网建设力度。
二是注重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首先,应该将“新基建”相关领域质量标准的设定纳入优先扶持项目,鼓励我国三大运营商、第三方供应商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积极参与设定建设标准,推动“新基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先进技术的国际话语权,并为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监管提供蓝本。其次,要围绕综合性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做文章,加强人力资本投入,鼓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并关注下沉市场以及农村地区。再次,项目规划和建设应高度重视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不仅要考虑“新基建”规划和采购的初始成本,更要充分考虑“新基建”项目的质量和后期运维成本。
三是分类施策,设置灵活、多样的激励约束机制。“新基建”的推进不仅体现了我国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要求,还为民营资本带来更加广阔的商机。有别于传统的“铁公鸡”项目,部分民营企业完全有能力也有意向投资“新基建”项目。这就决定了在“新基建”项目投资上,政府要秉持审慎的态度,依据不同项目的特性提供不同的引导机制。
四是加快“新基建”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着力形成更完善、更协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鼓励“新基建”商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应用部署,推广一批适合中小企业的工业软件应用。此外,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要强化平台企业与政府协作治理机制,努力构建政府、市场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企业间、行业间、政企间信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