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新能源增长速度最快、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均位居世界第一。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校常务副校长、国家电网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于金镒认为,新能源快速发展仍将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能源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满足新能源安全有效消纳和电网运行安全,需要政府、企业、用户等各方持续形成合力,加快健全新能源发展机制。
据于金镒介绍,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深入推进,电网的功能作用、运行方式、消纳能力、安全稳定等各方面都在经受所未有的考验。近年来,我国主动适应能源转型趋势,多措并举积极破解消纳难题,提升新能源利用率。“2019年,江西地区全年弃风弃光电量为零,国家电网经营区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6.8%,提前一年实现了95%的国家要求,有效缓解了新能源消纳压力”。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随着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的持续扩大,电网安全风险和电量消纳压力还将长期存在。
以江西为例,2019年底,该省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达到4.15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24.21%,新能源成为省内仅次于火电的第二大电源。
同时,预计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将由“十三五”末的约22%提高到2035年、2050年的38%、53%左右,2021-2030年新能源年均新增装机将保持在55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消纳形势依然严峻。再者,新能源具有海量、分散化、机组性能标准低及随机性出力等自身特点,进一步增大了电力平衡和运行管控难度。而当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仍在推进中,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电价机制、补偿机制、投资回收机制等仍不完善,进一步影响了新能源实现广泛优化配置。”于金镒强调。
于金镒建议,“十四五”期间要在国家层面统筹新能源发展、消纳及安全问题,综合考虑新能源消纳空间,合理确定规模、布局和时序;统筹制定调整新能源规划、消纳、补贴和市场化改革等各方面政策,有效解决新能源与常规电源之间的利益补偿问题、新能源送端与受端省(区)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调动市场各方参与新能源供需平衡、有效消纳的积极性、主动性;适时修订《可再生能源法》,推进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逐步转为市场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新能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
关于如何有效降低新源给电网运行带来的风险,于金镒指出,“应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持续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布局储能电站、天然气发电等调峰电源,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性,提升新能源并网友好性及调节灵活性;充分调动发电侧、用户侧资源参与系统调节;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入网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新能源发电对电网安全稳定和电力可靠供应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