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大省”甘肃迎新能源扩容新机遇,诸多难题亟待破解
发布者:admin | 来源:新华财经客户端 | 1评论 | 3967查看 | 2021-07-05 18:00:11    

在我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新考题和新使命。为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同时也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大屏障,甘肃省提出要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综合生产基地、储备基地、输出基地和战略通道。


有关专家学者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为西北地区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西部“风光大省”应积极作为,充分利用新能源存量优势,加速完善新能源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管理体制等瓶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借力“双碳”,甘肃新能源发展扩容迎新机遇


调研中,记者了解到,甘肃能源结构“富煤、贫油、少气、风光优渥”的特点突出,新能源基础雄厚,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张掖、金昌、武威、酒泉四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通渭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特别是甘肃省风能、光能资源丰富,资源有效储量分别为2.37亿千瓦和1亿千瓦以上,分别位居全国第五、第三,具备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开发的优越条件。但此前,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以及新能源发展的阶段性、不连续性等特点,甘肃的新能源产业被国家相关部门列入红色预警名单,新能源投资受到极大限制。


“十三五”期间,甘肃大力推动电力代替煤和油的消费。截至2020年底,甘肃太阳能装机981.55万千瓦,电源装机容量5620万千瓦,以风电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占比41.9%,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包括水电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9%。2020年,甘肃全省发电量1787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比21.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5%,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5.28%,创历史最好水平,累计完成电能替代电量432亿千瓦时,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升。同时,通过加大电力外送,甘肃与20个省市开展电力省际间输送,大送端电网的格局初步形成。


通过以上措施,2020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新能源监测预警结果显示,甘肃风电预警结果总体为橙色,其中河东地区为绿色;光伏评价结果河西地区为橙色,其他地区为绿色。


甘肃省新能源运行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汪宁渤表示,我国提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预计未来10年,风电、太阳能装机至少增加7.2亿千瓦,每年新增装机不少于1亿千瓦。作为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西电东送”的重点区域,在“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甘肃省以风、光为主的清洁能源将迎来新一轮大规模发展机遇。


“可以说,新能源发展将成为甘肃省按期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的经济支柱产业的关键所在。”甘肃省政府研究室发展战略研究处处长薛昭军说。


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还需破解诸多难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尽管甘肃新能源资源丰富,但全省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化石能源仍占60%以上,尤其“一煤独大”的格局未能根本改变。若以新能源电力为突破口加速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还需要破解诸多难题。


据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目前甘肃省电力总体上供大于求,属于电能输出型省份,年均富余电量已超过300亿千瓦时,并逐年增加。而与此相对应,甘肃省仅有祁韶直流一条自有输电通道,远少于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内蒙古等周边省区。另外,由于祁韶直流的配套火电厂机组未能完全建成投运,导致祁韶直流无法满功率运行。


汪宁渤介绍,目前,甘肃省电力系统主要依靠煤电调峰,系统现阶段最大调峰能力仅730万千瓦左右,而省内调峰实际需求为850到1050万千瓦,且热电机组占比高,总规模占全省火电总装机的60.9%,同时冬季供暖对系统调峰能力影响也比较大。“十四五”期间,受煤电发展放缓、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等因素影响,甘肃省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将愈加凸显。如果核准缓建、停建的火电项目不能按期投运,调峰缺口达到470万到1560万千瓦。


此外,与周边临近省区相比,甘肃电价较高,难以对绿色产业健康发展形成新导向。记者采访了解到,受电煤自给率不足、坑口电站少和交叉补贴等因素影响,目前,甘肃火电上网电价较宁夏和新疆分别高出4.83分钱和5.18分钱。近邻青海主要以低价水电为主,占比超过66.7%,电价仅0.24元/千瓦时,比甘肃火电上网电价低6.78分钱。这也导致不少高载能企业遭遇高电价困境,流走他省。


构建“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发展格局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常规能源密切相关,不能割裂开来看问题。据统计,2010到2019年间,甘肃一次电力中新能源消费总量显著上升,2012年超过石油,成为第二大消费能源。薛昭军等专家认为,甘肃省应该在盘活现有能源资源优势基础上,在新一轮以电为中心的能源资源格局构建中,构建培植优势、抢占市场,着力构建“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的能源发展格局,最终迈向“双碳”目标。


薛昭军表示,到2025年,甘肃应推动风光电装机在现有规模基础上翻一番,超过50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电源总装机比例达到65%,同时大力推进风储、光储示范项目建设。


“甘肃应在深度挖掘现有调峰潜力的基础上,统筹运用火电、抽水蓄能、燃气发电、储能等调峰方式,丰富电力系统调峰手段,确保能源电力安全稳定。”汪宁渤认为,应统筹运用火电、抽水蓄能、燃气等调峰手段,确保甘肃省能源电力体系安全高效运行。


甘肃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孙涛认为,需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持续推进“绿电外送”。在当前我国中东部地区电力需求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在现有祁韶特高压输电工程基础上,甘肃应继续加大输电外送通道建设,加快“陇电”尤其新能源电力和常规能源电力向华东、华中、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打捆外送”,同时,进一步与中东部省份广泛签订电力扶贫协议,固化中长期外送交易份额。


同时,多位受访专家建议,下一步甘肃应从降低交叉补贴、加大电力外送、完善电力市场建设等三方面入手,合力推动电价因素下降,通过电价叠加扶持和试点工业园区供用电体制改革等措施,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实现企业用能成本显著降低,形成鲜明的高质量发展导向。


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行舟表示,未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将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挥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促进能源供给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高效化、电气化,有力支撑甘肃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1人参与
@@gVj8z
e
2021-07-06 22:26:19
0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