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形势新变化和中国对策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 0评论 | 4504查看 | 2013-07-15 15:26:51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国际能源形势有了新变化。能源革命在全球展开,低碳经济规则成为新标尺,能源消费低碳化和清洁化成为大势所趋。发达国家通过利用技术优势、制定国际规则甚至包括发动战争等手段,控制国际能源,服务本国利益。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被动、弱势地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对外依存度高,当因势利导,思化危为机之策,布保能源安全之局。

一、国际能源形势新变化

  (一)页岩气革命撼动全球天然气格局

  近年来发生的页岩气革命助推美国能源独立向前迈进一大步。美国的页岩气产量从2000年122亿立方米爆发式增长至2011年的1800亿立方米,占其国内天然气产量的比重升至34%左右,已于2009年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目前,美国的部分石油开始被天然气所替代,能源进口的比重不断降低,自给率逐步上升。2005—2010年,美国石油自给率从30.1%上升至49.5%,一次性能源自给率从69.2%上升至78%。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美国将在2016年成为液化天然气(LNG)净出口国,2021年成为总体天然气净出口国,2025年成为管道天然气净出口国。页岩气革命不仅逆转美国天然气进出口局面,并可能进一步改写全球天然气市场格局。美国能源独立也将给全球能源格局带来深远影响。美国能源独立虽然会减少国际能源进口需求从而缓解国际能源市场压力,但也意味着美国可以更加轻松地主导全球能源格局。

  (二)日本福岛事故重创全球核电发展

  日本福岛事故对全球核电发展的冲击是长期性的。受日本福岛核灾的影响,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连续两二年调降核能增长预估,与日本核灾前的估算相比调低了8%—16%。2011年,全球核能产出下降4.3个百分点,其中日本减少了44.3%,德国缩减了23.2%。已显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日本“核电立国”战略受创。日本在建的3个反应堆(总装机容量367万千瓦)立即宣布停建,计划建造的12座反应堆被迫取消。2012年5月,日本54座核电站机组全部停止运转,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全部损毁,东海地区的浜冈核电站3个机组永久停止使用,其他地区的核电机组或停用或进入定期检修,日本时隔42年进入“无核电时代”。2012年7月,迫于夏季用电高峰,日本才艰难重启2个核电机组。

  其次,欧盟弃核呼声更高,监管更严。德国、瑞士、意大利选择永久放弃核能,转向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德国政府宣布将于2022年前关闭境内所有核电站。法国、英国、瑞典明确表示将继续开发利用核能,但更加注重安全性。美国也要求加大核电安全检查监督。

  第三,新兴国家核电建设热情遇冷。中国快速反应,暂停审批核电项目,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对核设施进行全面安检。哈萨克斯坦要求对在建的首座核电站项目再次进行安全论证。泰国重新审核核能发展计划。

  核电供应减少,国际电力的供应产生巨大缺口,必然要求其他能源填补,对能源格局也会产生深远影响。虽如此,核电发展需求依然强劲,未来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仍有可能在注重安全的前提下大规模推进。

  (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迎来快速发展契机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调整期,许多国家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加强本国能源安全与推进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之一。发达国家更是将其作为走出经济困境,重塑世界经济主导力量的产业,纷纷制定“绿色能源计划”和“绿色能源新政”,给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美国颁布了能源新政、《未来能源安全图》以及《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计划在未来十年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开发、积极发展下一代生物燃料和燃料基础设施,并正式提出国家层面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即在2020年以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改进的方式满足电力需求的20%,其中15%由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实现。欧盟峰会于2008年通过“20—20—20”战略,即: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在2006年8.2%的基础上提高到20%;能源利用效率提高20%,即能源消费量在2006年基础上减少13%。为实现此目标,欧盟将该目标在成员国之间进行分解,并要求各国启动立法程序予以保障。2011年8月,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电气事业者采购可再生能源电气的特别措施法》,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从各国的战略决策看,以核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将持续突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速度很可能大大超出预测。以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电池为代表的配套技术的良好预期将进一步拉动新能源,提高其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可再生能源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有可能引发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引擎。

  (四)地缘政治对能源市场影响加深

  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湾到里海,再到俄国西伯利亚和其远东地区巨大的地理带,未来几十年内是世界油气的主要供应源,为“石油心脏地带”。而世界性的油气需求主要在“石油心脏地带”外部的两侧。能源供应和消费集中区分离,能源市场势必受地缘政治影响。为摆脱能源约束,美国积极实施能源独立战略,降低能源进口需求,大力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俄罗斯坐收危机红利,主要面向亚太市场,扩张传统能源产业,并不断借能源优势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欧盟为了打消俄罗斯凭借天然气出口而增加的政治谈判筹码,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甚至出兵北非,寻找新的能源供给保障基地。地缘政治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正愈加深远。

  (五)能源消费呈低碳化和清洁化趋势

  近年来,低碳经济规则倡导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既可在道义上占据主动,又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全球新规则。各大国积极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欧盟将节能减排作为能源战略重点,积极主导和推动国际气候谈判,抢夺规则制定权。2012年8月,美国调高汽车的燃料效率标准,到2025年燃料效率要提高近一倍,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2009年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全球在努力提高能使用源效率的同时,积极使用清洁能源替代。2011年,德国计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35%,到2030年提高至50%,到2050年,所有的能耗均来自可再生能源。201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增长3.1%,低于天然气消费量增长7.4%的水平。2011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微弱增长0.7%,低于天然气消费量增长2.2%的水平。据BP预测,到2030年,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降至28.4%。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5%,低于上年5.1%的增长率;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了17.7%,其中风电增长了25.8%,太阳能增长了86.3%。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2%,是2001年0.7%的3倍多。世界能源消费,低碳化、清洁化趋势逐渐显现。

二、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挑战

  (一)能源消费成本增加,恐为发达国家消费买单

  新兴市场国家能源消费成本增加主要来自五方面。一是能源开采难度加大,需要更多的技术研发投入和装备设施建设投入。开采增加的成本会转移到消费层面。二是随着新兴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加,加之日本福岛事故致使核能生产减少,巨大能源需求缺口需要其它能源填补,能源需求过紧,价格抬升,消费成本增加。三是能源出口国迫于国内政治压力,提高能源开采进入门槛,能源进口国购买或投资能源的成本相应增加。近年来,产油国国内民族主义力量上升,认为国外资本对产油国资源的开发掠夺了其国家财富,纷纷提高油气合作要求,提高油气所得税、出口税等。生产成本的增加将减少国际投资,国际油气供应量减少,又会进一步推动油气价格上涨。四是随着发达国家推进“能源独立”,更加注重国内新能源的开发,维持石油出口国或地区的政治稳定和保障海上运输安全的责任将更多的由新兴市场国家承担。五是发达国家遗留在石油出口国的油气开采污染治理成本、生态修复成本以及社会建设成本等会转嫁给后进入的新兴市场国家。依赖能源进口的新兴市场国家,不得不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和曾经的奢侈消费买单。

  (二)能源价格主导力弱,易成价格波动受害者

  发达国家利用其发达的金融市场优势,特别是美元的全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