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专业气象台预报,受寒潮影响,预计北京地区11月6日至7日将出现明显雨雪、大风和强降温天气,7日至15日,日平均气温持续低于5。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2021-2022年采暖季正式供热时间提前至11月6日0时,居民室温达到18标准。3432座居民供热锅炉房已正式供热,热电联产居民供热面积已全部投入运行。
据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集团介绍,今冬明春供热服务保障任务十分繁重,既要保证城市居民温暖过冬,又要保证冬奥会冬残奥会供热安全稳定,同时受疫情防控、能源供应、天气情况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挑战前所未有,责任无比重大。
为做好今冬供热服务保障工作,北京热力集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守护好城市供热生命线,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提升供热服务质量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教授级高工刘荣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北京热力集团在内的各供热企业立足“早”字,坚持“实”字,在上一个采暖季结束之际(2021年3月),就立刻制定检修计划,投入到“冬病夏治”的改造任务中。
其中,北京热力集团克服疫情形势多变、施工时间压缩等不利因素,优化方案,加紧实施,投入大量资金消除供热设备设施隐患,实施中小修、检修技改及消隐改造项目6.5万余项,完成一、二次管网改造136公里,大修改造热力站905座,并对229座存在设备设施安全隐患的锅炉房进行了提升整治。对上供热季的5个低温区和16个集中热点地区进行了专项整治。
“看似供热企业在夏季的工作较少,其实则不然,检修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刘荣说。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热力集团管理的全市供热面积3.39亿平方米,占全市总供热面积的37%,其中居民用户2.01亿平方米,公建用户1.38亿平方米,热用户207万户。在这样庞大的供热面积背后,是无数供热管道和设备,都需要在供热季来临之前完成检修改造。
针对居民关心的暖气不热、升温缓慢等原因,刘荣告诉记者,一部分建筑由于当年的设计原因,暖气放气阀门安装在楼顶,热水在循环过程中不通畅,使部分居民家中出现暖气不热的情况。刘荣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不可自行调整阀门,以免造成阀门无法关闭或漏水的情况发生。居民可直接拨打小区供热单位服务电话报修解决。供热企业应该发挥“供热管家”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品质,第一时间解决用户的报修问题,做到“未诉先办”。
如供热单位未及时处理或者小区没有点火试运行,居民可拨打市、区供热服务监督电话进行投诉。市区主管部门将继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约谈投诉率高的供热单位,加强考核与补贴挂钩。
降低能耗实现节能减排
北京热力集团着力推进节能蓄热试点,积极响应号召,对首都核心区的燃油锅炉房进行节能蓄热改造。针对狭小空间电直热锅炉房能耗高、舒适性差的问题,研究以高密度复合相变材料作为储能介质,结合自控技术精准供热,提升供热舒适性,进一步降低供热能耗,节约运行费用。
其中,在朝阳区西坝河北里建设2兆瓦电储热锅炉,供应2.2万平米供热面积。通过电储热替代燃油锅炉,极大程度上可减少污染,为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了一种优质材料,推动双碳战略的实现,并实现热力站自动化无人看守模式,实现智能化管理。
在通州区,北京热力集团也进行了节能减排的实践。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务保障中心,是北京热力集团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点能源项目,也是国内能源行业首个“近零能耗”建筑。该建筑总面积达5208平方米,主要功能包含副中心供热管理中心、副中心智慧供热调度指挥中心、96069供热客服中心和智慧供热展示中心四部分。
这一项目预计将于年底前完工,将在近零能耗技术集成、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微网、储电蓄能、多能耦合和智慧控制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项目能耗、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及能源系统效率等核心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也要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要起到表率作用,主动降低办公楼供暖能耗,同时也号召广大市民参与节能行动,从小事做起,节约用电、用气、用煤、用热,养成节约用能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