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约2亿千瓦风能可开发量,约10亿千瓦太阳能理论储量,全市可用于风光资源开发利用的戈壁荒滩面积约9.7万平方公里。酒泉,屹立于茫茫戈壁之中,是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开发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
看今朝,酒泉市已建成电力总装机2169.5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722万千瓦,全市新能源装机占到电力总装机的81.2%,风光电历年来累计发电达1811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57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057万吨,为国家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能源规模初现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酒泉市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已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第二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全面启动。
“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抢抓‘双碳’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推动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市并网新能源项目411万千瓦,达到酒泉新能源基地建设前十年规模的三分之一,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市能源局局长陈学军介绍,2021年酒泉发电总量达477.6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到55.5%。
据了解,酒泉市目前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82.5亿元,同比增长36.9%,其中,经开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68.3亿元,增长26.9%,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支撑。
酒泉市制定了《实施意见》,将新能源产业列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程效率,为集约高效开发风光电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新能源开发目前已形成了以玉门、瓜州、肃北为核心的规模化、集中连片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金塔红柳洼、肃州区东洞滩、敦煌七里镇为重点的3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以酒泉经开区为中心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中区。
目前,酒泉相继启动建设了“十三五”存量风光电项目124.25万千瓦、酒湖工程配套风电230万千瓦、利用现有间隔送出风光电80.6万千瓦、“十四五”第一批风光电项目及国家第一批沙漠、戈壁、荒漠基地等新能源项目,全年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411万千瓦,极大壮大了酒泉新能源基地装机规模。
补短板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面对新能源调峰、输出、消纳三大瓶颈制约因素,酒泉按照“基地化推进、大电网外送”思路,坚持扩规模与破瓶颈并举,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壮大。
调峰方面,先后建成瓜州常乐电厂一期200万千瓦调峰火电、肃州区新能源微电网、玉门30兆瓦生物质发电和瓜州、玉门两个60兆瓦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常乐二期200万火电项目,玉门昌马120万千瓦抽水蓄能前期工作加紧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互促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消纳方面,积极引进现代高载能产业,推进直购电交易和清洁供暖工程,全社会用电由2010年的16.4亿千瓦时提升到2021年的90.4亿千瓦时。输出方面,建成瓜州-酒泉-兰州和敦煌-鱼卡-格尔木2条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河西750千伏二通道加强工程,形成了联网紧密、远距离输送能力较强的电网运行格局。
陈学军表示,2021年,全市发电量历史上首次突破400亿千瓦时大关,其中,风电发电量首次突破200亿千瓦时,设备利用小时数达2152小时,光伏设备利用小时数达1600小时,均创历史新高。
同时,酒泉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做法,主动打破现有运行体制机制,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挂牌招商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新能源项目对装备制造产业的带动作用,着力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倍速发展。
酒泉经开区装备制造企业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6.77亿元,同比增长6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541.76亿元的14.2%;实现工业增加值9.1亿元,同比增长12.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296亿元的3.1%。培育形成了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家,其中2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实现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第一个倍速发展目标。
早谋划布局未来
“十四五”期间,酒泉市将以打造国家“两个一体化”示范城市为引领,以建设高比例清洁能源基地为主线,以提升本地消纳能力和非火电调峰能力为支撑,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奋力推动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我们重点推进第二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光热+光伏、风光氢储一体化、抽水蓄能等示范项目布局酒泉,努力建成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和千万千瓦级‘光热+’一体化基地,努力建成200万千瓦光热项目,为新能源调峰,为绿电园区建设奠定基础。”陈学军说。
酒泉坚持优势资源引进领军央企、龙头民企和国际知名企业投资兴业,形成零碳绿色的新型工业体系。力争“十四五”末,全市风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电力装机规模超过4000万千瓦,外送电量850亿千瓦时/年以上,就地消纳电量达到150亿千瓦时/年以上,切实把酒泉打造成集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千亿级新能源全产业链大基地,为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树标杆、做贡献。
与此同时,酒泉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对关键延链补链项目的引进力度,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尽快形成区域聚集和产业聚集效应。力争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增长8倍,达到400亿元以上。
“我们参照宝丰集团瓜州项目模式,优先选择自带电力负荷项目,加快推进瓜州睿储、瓜州慧储、敦煌龙源等储能电站建设,在建设光伏项目的同时将储能项目建好,为全市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陈学军表示,酒泉将全面加大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建设力度,实现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
此外,酒泉将加快培育氢能产业链,引进氢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氢气提纯等装备项目,加快实施制氢示范项目,并强化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壮大新能源产品设计、认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能源运维和大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