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了解双碳目标下的兴安盟风光电发展情况,兴安盟统计局近期组织开展了“双碳目标下风光电发展问题研究”重点调研。兴安盟统计局对重点风光发电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同时与电业部门和发改部门采取电话和微信沟通的方式,了解我盟风光电发展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兴安盟风、光电发展及电网建设现状
截至2021年底,全盟电力并网装机容量349.5万千瓦,其中,风电154.19万千瓦、光伏发电76.09万千瓦。现有金风风电、东方电气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6家,年生产风电发电机组能力180万千瓦,风机叶片575套、风机塔筒15万吨,当年实现产值46亿元,利税1亿元。
兴安电网拥有500千伏变电站2座(含开关站1座)、总容量1500兆伏安。220千伏变电站12座(其中2座为开关站)、总容量2040兆伏安。66千伏变电站92座、总容量1877兆伏安。所辖±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2条、总长638公里。500千伏线路15条、总长1640公里。220千伏输电线路33条、总长1752公里。66千伏线路142条、总长2727公里。2021年兴安电网可再生能源消纳量23.95亿千瓦时,其中市场化用户4.51亿千瓦时,电网统筹19.44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完成46.96%。
二、“十四五”时期新能源体系方面情况
在风电方面谋划了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800MW至1000MW,其中500MW风电制氢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还有300MW-500MW集中和分散式风电空间有待开发,正在积极推动招商引资。推进中广核300万千瓦革命老区扶贫风电项目,500万千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基地建设等项目,打通能源外送通道,形成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实施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推动建设中广核生物制气项目。
在光伏方面,发展方向以屋顶分布式光伏为主,一方面围绕乡村公共机构和农户的屋顶谋划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用以解决清洁取暖问题;另一方面配合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实施园区厂房分布式光伏项目,以上两个方面合计约有700MW的开发空间。
在电储能方面,一是计划在乌兰哈达变电站配套建设100MW/400MW小时电储能项目,用于城区电力调峰;二是结合园区循环化改造,为兴安盟经济开发区和乌市经济开发区配套建设电储能项目,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实现园区低碳改造。
三、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新能源开发用地受限
近年来,风光电发展迅速,但电源配套线路工程由于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林地、基本草原审批问题,直接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甚至面临核销风险。其中,兴安中广核风电二期500千伏送出等27项工程因占用审批难、进展慢、周期长,不能及时投运,就地电网接入及外送通道建设滞后,直接限制新能源发展。
(二)电网抗冲击能力不强
在新能源占比较低的时候,其并网性能对电网影响有限,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接入系统会替代部分常规机组,导致输出功率不稳定,电网调节能力削弱,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由于储能技术与设施不完善,全盟抽水蓄能、光热储能等项目建设不足,我盟新能源资源丰富优势发挥受限。
(三)消纳能力有限外送通道饱和
我盟仅有一项500千伏变电站,地区负荷小、装机大,是典型的送出型电网,本地市场化消纳极为有限,同时兴安电网最大需外送电力140万千瓦,外送限额为92万千瓦,中广核二期投入并网后,外送通道几乎饱和,新增电源接入困难,制约我盟新能源持续性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合理布局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建议充分利用荒漠半荒漠化土地、盐碱地、边境沿线、废弃矿山、露天矿排土场等土地,合理布局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推动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同时建议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解决电力线性工程用地制约问题,将电力工程纳入民生工程,以正式文件印发简化审批流程。
(二)大力推进储能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索伦120万千瓦抽蓄项目等抽水蓄能、光热储能等项目建设,支持可再生能源结合储能系统建设“光伏+储能”“风电+储能”等新能源电站,谋划储能产业基地建设,增加调峰能力。通过发展新能源制氢将新能源消纳从过去依赖单一的外送通道送出,开拓出新能源制氢、储能等新的消纳途径,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
(三)打通外送通道增加本地消纳
现有扎鲁特-青州直流外送通道将无法满足送出要求。建议新建一条特高压通道至北京,实现“绿电进京”的目标。并进一步加大对平川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其220千伏配出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发展清洁供暖、绿色交通、再电气化等清洁能源消纳示范模式,实施一批就地消纳示范项目,倡导“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能源消费新模式,最大限度挖掘电能替代市场潜力,重点打造阿尔山零碳小镇和盟开发区绿电微网示范项目,不断提升绿色能源消费比重,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消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