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我国首份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光电基地外送关键技术报告在京发布。这一报告对当前影响和制约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规模风光基地开发和外送的难题进行了全面分析,针对其关键设备研发,新型电源和新型储能等领域提出了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同期,“支撑沙戈荒大型风光电基地外送的先进源网技术专题研讨会”举办。
会上,业内专家学者围绕技术攻关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研讨。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晖认为,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开发外送意义重大,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新要求:对电源灵活互济技术要求高,对送受端网架形态要求高,对组网设备和调控模式要求高,对廊道方案、电源及外送设施设计要求高,对源网各主体成本疏导机制提出新需求。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强表示,在优化配置沙戈荒基地电源方面,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清洁低碳、经济合理的原则;要以清洁、高效、经济、安全、可靠为目标优化基地外送电源规模配置;要“三位一体”开发布局基地电源,坚持风光电基地、调节配套常规支撑电源与通道起点一体化布置于合理半径范围;要坚持源网协调,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三同步”,安排基地电源投产时序;要创新应用输电技术,优化基地电源送电方式,开展远距离、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等新技术的试点示范。
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研究中心低碳能源研究所副经理刘鑫提出两个新型先进煤电深度调峰技术,15%~100%深度调峰技术和0~100%全负荷调峰技术。其中,15%~100%低负荷深度调峰技术已研发完成并通过验收,具备工程化应用能力,可有效提高锅炉及辅机运行灵活性。0~100%全负荷调峰技术可以通过压缩空气储能与火电耦合调峰、熔盐储能与火电耦合调峰、抽水蓄能与火电机组耦合调峰三种路线实现。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夏清认为,应对挑战需要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一方面,电力网络提供空间尺度的灵活性,即通过电力互联实现灵活性资源的空间互济;另一方面,多类型灵活性资源提供不同时间尺度的灵活性。在这其中,电网能够实现对荷端灵活性资源的聚合,以及新能源发电与荷端灵活性资源的互动。
针对零碳沙戈荒基地就地灵活性资源的规划,他认为,可利用光热、电化学储能等灵活性资源消除沙戈荒基地出力时间不平衡,实现长期稳定的能量外送,提升外送线路利用率;同时急需激励相容的输电价格机制,提升受端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