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环保要求日益严苛的大背景下,煤与光热耦合发电技术正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关键解决方案,为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减排目标带来曙光。
技术突破引领能源变革
近日,由华北电力大学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技术专项项目“煤与光热耦合发电技术研究与工业验证”启动及年度进展交流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上,杨勇平教授指出光煤互补发电会成为未来实现新能源高效、规模化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途径。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光热与燃煤发电的有机集成和协同运行技术已逐渐成熟,实现了两者优势的充分发挥,为煤与光热耦合发电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作原理,实现高效协同
煤与光热耦合发电技术的核心在于巧妙融合光热与燃煤发电的优势。在光照充足时,光热系统通过聚光装置,将太阳能聚集起来,加热导热介质,如导热油或熔融盐等。这些高温介质随后被输送至蒸汽发生器,产生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从而减少了对煤炭的依赖,降低了煤炭消耗。而在光热不足或夜间时段,燃煤机组则自动承担起稳定供电的重任。燃煤在锅炉内燃烧释放热量,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保障电力供应的连续性。这种有机集成,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与灵活调配,让整个发电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应用效果显著
国信靖江发电公司的示范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煤与光热耦合发电技术,年减少10万吨燃煤和2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对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光热发电具有可调节、长周期储能的特点,其配置的储热系统能够在电网低谷时储存多余的热量或电能,在电网需要时释放出来,辅助煤电机组顶峰,大大提升了煤电机组的调峰容量,全球首套煤电机组耦合熔盐储热示范工程投运后,机组调峰容量达到75%额定负荷,年可增加新能源消纳电量3亿千瓦时。
政策支持护航
《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以及《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为煤与光热耦合发电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清晰的导向和有力的保障。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煤与光热耦合发电技术有望在未来能源转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减排的关键路径。
成本效益兼顾前景广阔
尽管煤与光热耦合发电项目的初始投资相对较大,但随着光热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光热设备的成本逐渐降低。通过光热与燃煤的优化耦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燃料消耗和运营成本,长期来看具有降低发电成本的潜力。同时,利用光热替代部分燃煤,可直接减少煤炭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产业协同发展
煤与光热耦合发电技术涉及多个领域的产业协同合作,不仅促进了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与之相关的特种玻璃、钢铁、水泥、熔融盐等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同时也为智能控制、储能等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未来,煤与光热耦合发电技术将继续深化光热系统与燃煤机组的融合,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提高市场认知与接受度,并逐步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这一技术有望引领传统能源产业走向更加绿色、环保、高效的未来,为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