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智库:龙腾光热实现了国产高温真空集热管在海外商业化电站的首次应用
发布者:xylona | 来源:瞭望智库 | 0评论 | 274查看 | 2025-02-12 09:25:48    

2月11日,《瞭望智库》刊发题为《锚定“新能源之都”:常州“新”征程》的文章表示,在光热发电领域,CSPPLAZA平台会员单位——常州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腾光热)作为国内最早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实现了国产高温真空集热管在海外商业化电站的首次应用。


360截图20250212095019942.jpg


龙腾光热依托研发、生产、检测、示范一体化的完整科研体系。其高温真空集热管产品通过DLR、Fraunhofer ISE、CIEMAT-PSA等国际权威科研检测机构的检测与认证。龙腾光热在光热核心部件领域实现了国产高温真空集热管首次应用于海外商业化电站的重大突破;在集热场集成领域率先建成和运行了电站级槽式集热示范回路,并通过国际权威机构CSP Services检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且被评为“国家级重大能源科技成果”;采用龙腾光热集热场核心部件与集成技术的100MW槽式电站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光热示范项目运行表现卓越;龙腾光热还和德国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斩获“SolarPACES 2017技术创新奖”,实现了亚洲光热企业在此项殊荣上零的突破。


image.png


全文转载如下:


image.png


2023年,常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台阶,成为江苏第五座万亿之城。

迈过这道门槛,常州做对了什么?


一个关键因素是:新能源产业。


常州不仅是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世界第一的重要成就者,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的重要贡献者。


2023年,全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中,每14辆就有1辆出自这里,全国每出口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诞生于此。


常州已构建起“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网联”一体化新能源产业生态闭环,新能源产业投资热度高居全国榜首。


高原之上,再攀高峰。常州的未来当然不止于此。


2023年12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上升为省级战略,到2025年,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超万亿元”成为重点目标。


从支撑万亿之城的城市名片到矢志打造全球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之都”,常州正以前瞻性战略眼光和坚实步伐,助力产业和城市向前发展,力求实现城市的基业长青与繁荣发展。


厚积薄发

“新能源之都”蓄势跃升


抢占新能源产业高地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共识。


在全球,从亚洲到欧洲、从中东到美洲,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谋划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国内,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南方发达省份到北方工业强省,也都在积极布局规划、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


在全球新能源发展浪潮中,常州打造全球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之都”无疑具有厚实的产业基础和现实优势。


看基本面:常州拥有84万经营主体、6.6万家工业企业、101家上市公司、26家百亿工业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国工业大奖数居同类城市前列,工业规模总量近2.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42%。


看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7个,207个中类中常州有191个,666个小类中常州有606个。


看竞争力:常州新能源产业领跑赛道,产业集聚度全国前三,投资热度全国第一,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接近全国1/10,新能源整车见车率、充电见桩率、光伏见板率迅速攀升。


看链群能级: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共进”招龙头、引链条、补生态,打造了“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集群,以建设“1028”产业体系。


再看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网”各环节:


“发电”环节,常州光伏、风能和光热发电产业并驾齐驱,展现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常州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条完备,覆盖了除多晶硅料外的所有生产制造环节,汇聚了天合光能、亚玛顿、聚和新材、时创能源等多家龙头企业;风能发电领域集聚了新创碳谷、长海股份、天晟新材等重点企业,涵盖了叶片、风电主机、塔架等关键环节;光热发电领域,龙腾光热作为国内最早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实现了国产高温真空集热管在海外商业化电站的首次应用。


“储能”环节,常州在大力发展动力电池和电化学储能的同时积极布局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等多种储能载体建设,展现出全面的储能产业布局与战略眼光。


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有四家选择布局常州;新型储能方面,常州涌现出不少“爆款”项目。


比如,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被誉为藏在地下1000米的“超大号城市绿色充电宝”,是世界首个“非补燃”空气储能电站项目,为全球储能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输送”环节,常州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作为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常州在变压器、电力电缆、直流输电领域位居行业领先地位,拥有上上电缆、华朋集团、安靠智电、博瑞电力等多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可以说,从之前民间笑谈“苏锡无常”到今天的“苏锡常在”,从如今的新能源全国高地再到未来全球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之都”,常州已凭借十多年厚积薄发的优势抢占了先机。


时间不等人

龙城向新敢为善谋


新能源产业助力突破的万亿是常州再出发的起点。


在新能源产业优势和潜能有效释放的节点,常州正处于建设“新能源之都”蓄势跃升的突破期,接下来,常州将推动新能源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赋能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争先。


除了积蓄十多年的产业基础与优势,常州目前正在积极调动各种发展要素,加快产学研融合,为“新能源之都”建设增添强劲动力。


在创新链条整合方面,长三角碳纤维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长三角中心、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等国家级科创平台矩阵及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相继落成,常州通过布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科创资源,驱动产业发展,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面对本地高校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常州坚定不移地搭建高端平台,充分挖掘当地人才潜力,并以开放姿态积极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人才政策,特别聚焦新能源领域,大力引进高端及国际人才,并与国内顶尖院士团队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书写了人才强市的新篇章。


尤其是以人才公寓建设为切入点,常州精心编织引才聚才大篇章。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建成人才公寓11.78万套,有效满足了35万人才的居住需求。


人才公寓的“磁场效应”持续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显著提升,2021年至2023年,常州连续3年吸引人才超过10万,人才竞争力不断攀升。


在常州“新能源之都”的建设浪潮中,政府已成为最强劲的“发电机”。2023年年初,常州召开建设“新能源之都”动员大会,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共同挂帅的“新能源之都”建设领导小组,目前成员单位已超过30个,跨部门协作力度空前。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人士介绍,领导小组秉持“两手抓”的理念,一方面致力于新能源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另一方面注重新能源应用推广,“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组、科技创新组及应用推广组三个专项小组,以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与推进”。


在产业规划方面,近年来常州市根据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的最新指导,对原有工业进行了重新梳理与优化,形成了“1028”产业新布局,即聚焦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与28条产业链。其中,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新能源领域占据3席,包括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常州连续出台了“创新20条”“产业30条”“新能源10条”等一系列政策“大礼包”,为常州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政策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6月1日起,《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通过立法推动新能源之都建设,为常州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政策支持。在探索新能源城市建设方面,常州还创新性地进行了新能源城市评价体系研究,旨在明确新能源城市的定义及应达到的指标水平,为其他同类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不少媒体和专家的调研评价中,常州能够在这场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屹立潮头,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完美协同,是新旧动能及时转换与新质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共同成果。


这些高科技含量、高效能表现、高质量特征的“新能源之都”建设经验无疑是开题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的时代担当,将成为全国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样本。


站在“新能源之都”的起点远眺,常州将不断演绎科技与产业齐头并进、新质生产力和城市竞争力稳健提升的全新故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新高地。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