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 | 0评论 | 4624查看 | 2014-01-02 08:50:00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2013年即将成为历史。这一年,我们向您呈现了上千篇国际能源报道,我们若有所思,并试图将这些点状的思考串联起来。透过能源的滤镜,这是我们眼中的2013年。
1 北美“三剑客”挑战中东
北美的石油潜力在2013年被赋予了新期待。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这三个国土纵向串联北美国家正以强烈的增产预期向欧佩克发起强有力的挑战。
美国页岩油气的爆发式增长在2013年强势延续。国际能源署(IEA)预言,美国最快将于2015年超越沙特和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许多美国人相信,那个如童话般美好却不可触碰的“能源独立”已近在眼前。
一向低调的加拿大则用了10年时间,成功转变为一个石油大国,一头栽进了建设能源超级大国的憧憬中。除了页岩油气,加拿大还有另一个法宝:油砂。经过不懈努力,渥太华成功将油砂打造成加拿大石油繁荣的重要基石。加政府甚至计划到2030年借此将石油日产量推升至500 万桶。
时至今日,石油和天然气带来的财富已经占到加出口收入的1/4。与美国不同的是,加拿大在油气出口方面更显积极。
2013年底通过石油改革法案的墨西哥则是北美的另一匹“黑马”。摆脱了75年的垄断禁锢,墨西哥的石油生产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统计数据显示,墨西哥未开发的近海石油储量在400亿到600亿桶之间,一旦这庞大的石油潜能释放出来,墨西哥的新增产能预计将相当于一个尼日利亚。
IEA坦承,连续多年超预期的北美供应增长已经冲击了全球原油市场的每个角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势不可挡的油气增产,已经隐约显露出“下一个波斯湾”的气势。
2 “业外”资本钟情能源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句话格外适用于2013年的能源行业。
在高回报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非能源资本纷纷跨界“试水”能源,从传统化石燃料到新兴绿色能源,无一不成为他们争抢的对象。
2013年,“门外汉”涉足能源的案例比比皆是。“股神”巴菲特态度最积极、动作最快,从光伏到风电,再到油砂,巴菲特频频“落子”,临近年底更是不忘加码石油股。全球首富比尔·盖茨也“不务正业”地逐梦核能,这位IT巨人对核能一窍不通,但鼓鼓的钱包和敏锐的商业直觉让他坚信,核电拥有无限未来。
花旗、软银等一众大型投行同样不甘落后,前者狂砸1万亿美元押赌伊拉克石油未来,后者抢攻燃料电池市场。然而能源业的吸金能力远不止此,就连国家养老基金、私募股权公司、大型保险集团也在蠢蠢欲动,意图在能源和基建产业分一杯羹。
相较于传统的油气巨头,这些业外资本的统一特点是“不愁钱、愁项目”。事实上,拥有多元化资金流向和灵活支配方式的“业外资本”,拥有成为未来能源投资主力军的绝对实力。
放眼未来,随着能源需求的节节攀升,能源基建面临的资金挑战将越来越大,新能源产业在取得真正的技术突破前,还将继续“烧钱”,“业外”资本也将因此拥有更多进入能源行业的机会和理由。
3 亚洲LNG市场大热
如果一个市场十分火爆,大多数情况下不外乎两个原因:需求旺盛或利润丰厚。当两个条件同时存在,这个市场会有多火爆?看看今年的亚洲LNG市场就知道了。
面对数倍于其他区域市场的LNG价格,没有出口商有勇气对亚洲视而不见。
2013年,各大LNG出口国全力出击,激烈角逐亚洲市场,这其中既有希望“多多益善”的传统出口大国澳大利亚、卡塔尔,也有蓄势待发的北美双雄美国、加拿大。地理位置更为靠近亚洲的澳大利亚摩拳擦掌,誓要在2017年超越卡塔尔,坐上LNG出口国头把交椅;美加两国更是你追我赶,眼看LNG出口起步晚于自己的加拿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美国立刻在5月连批数个出口项目,生怕在布局亚洲LNG市场时被对方落下分毫。
卖家你争我夺,买家也没闲着。面对纷至沓来的供应,亚洲LNG消费国开始寻求议价。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亚洲高昂的LNG价格对消费国来说自然是“肉中刺”,为了将其拔去,亚洲各国今年也是想尽了办法。
日本不仅打算推出全球首个LNG期货市场,更拉上印度成立LNG进口国集团,意在推翻导致亚洲LNG价格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油气挂钩的定价机制。新加坡也要来“掺一脚”,提出要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打造亚洲LNG枢纽,力图从火爆异常的亚洲LNG市场分一杯羹。
事实上,今年LNG市场的火爆只是亚洲能源热潮的一个缩影。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日均有望成为2013年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而亚洲石油市场的火爆甚至吸引了非洲产油国的目光……真可谓全球能源风景,亚洲这边独好!
4 全球核电卷土重来
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登陆日本福岛,全球核电生态随之发生巨变,“谈核色变”成为核电业挥之不去的尴尬。有人弃核,有人按兵不动,有人我行我素。
两年后,经济困局和能源短缺似乎正在冲淡人们对核能安全的担忧,核电的回归速度在2013年明显提升。
传统核电强国俄罗斯全速前行,总统、总理亲自挂帅,马不停蹄地在全球推销自家的核电技术。国内核电站一度全部熄火的日本也努力在海外大搞核电外交。在日本国内,安倍也不忘隔三差五地发出“重启核电”的声音,试探民意。
2013年3月,此前激烈反核的欧洲态度大变:包括法国、西班牙、英国在内的欧洲12国发表联合声明“力挺”核电,称核电将在欧洲未来低碳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兴市场国家对核电更是“热情不减”。中国此前悬停的核电项目正在全面复工;印度力排众议批准核电站投运;越南雄心勃勃地计划2030年前兴建14座核电站;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也在稳步推进核电计划;遍地油气的中东也在未雨绸缪,打起了核电的主意——埃及、沙特、阿联酋等国纷纷同核电强国展开核能合作谈判;建设核电的热情甚至蔓延到了非洲,以南非为首的一众国家跃跃欲试。
在刚需面前,似乎一切都变得次要,但核电的安全问题应该是一根永远绷紧的弦。
5 “霾锁中国”成全球舆论磁石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舆论的交点,但有些关注让我们感到无比尴尬。
2013年伊始,鲜见的雾霾天席卷京津冀,并迅速继续北上中国东北,紧接着,长三角沦陷……十面“霾”伏的中国城市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数十年前的伦敦和洛杉矶,全球舆论为之感慨。
海内外的观察家们一致期待中国拿出改革开放的魄力驱散雾霾。《财富》杂志一语中的——雾霾肆虐不仅是向中国敲响了警钟,它更像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
即便是最为保守的国人也已意识到,中国必须放弃牺牲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否则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将被彻底打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终将为之付出无可挽回的沉痛代价。
中国治“霾”显然是一项长期工程,高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注定不可持续。
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最先期待干净的天空。
6 俄欧能源暗战欧洲完败
“俄罗斯寻求成为‘世界领袖’,而不仅是‘超级大国’”。岁末,普京国情咨文中的这句话是对俄罗斯2013年强势外交的最佳总结。从叙利亚的突然转圜到伊朗核谈成功,再到掩护斯诺登逃亡,俄罗斯真是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而年末与欧盟上演的“争乌战”更成为完美的“收官之作”。
俄欧间的能源博弈由来已久。2006年,俄乌斗气,挨冻的却是欧洲人。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洲人终于明白,能源安全与俄罗斯天然气不可兼得。而俄罗斯也不甘于仅仅充当气源供应者。欧俄间的能源暗战就此打响。
硝烟战火一直弥漫至今,而2013年成为这场战役的转折之年。6月末,由欧盟主推的纳布科(Nabucco)管道项目在挣扎了11年后终告夭亡。另一条由俄罗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