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山:锚定清洁能源高地,推进西藏新型能源建设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xylona | 来源:绿储科技 | 0评论 | 275查看 | 2025-07-27 16:28:02    

7月25日,中国产业促进会“锚定清洁能源高地,推进新型能源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藏拉萨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储能分会、浙江绿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西藏大学提供支持。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储能分会会长、大会主席史立山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内容如下:


1.jpg


今天,在西藏最美丽的季节,我们相聚在圣城拉萨,共同参加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主办的”锚定清洁能源高地,推进新型能源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活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和储能分会,向莅临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和代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2.jpg


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国土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八分之一,在我国发展和稳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藏水能资源特别丰富,太阳日照时间长,具有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优越条件,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建设,突现了西藏在我国能源发展略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在拉藏召开这次会议,就是希望能够近距离了解和感受西藏能源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关心西藏能源发展的专家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机会,希望为西藏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近年来,西藏电力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光伏发电装机快速增长,目前西藏电网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万千瓦,主要是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基本满足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此同时,藏东南水电基地全面启动,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水电全面开发,西藏已成为我国电力建设的重要地区。但总体来看,西藏的用能水平和电力保障能力仍相对较弱,主要原因:一是西藏自然条件相对较差,海拔高,距离远,电力建设成本相对较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二是电源主要是水电和光伏发电,特别是已建的水电站调节能力弱,电力的丰枯矛盾和时段不平衡问题突出;三是西藏地域广阔,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用电占比低,以三产和居民用电为主,用电负荷的峰谷差较大,电网运行管理要求更高。这是当前西藏电力发展面临的客观环境。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效,主要表现:一是风光发电的产业体系成熟,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二是风光发电成本大幅降低,已低于常规能源发电;三是风光发电已成为最大的发电装机,2024年底,风光装机容量已超过14亿千瓦,今后的发展速度会更快。但受风光发电间歇和波动特性的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面临极大挑战,新能源消纳成了大问题,这是当前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


由于风光是过程性能源,其天然特性与传统能源不同,主要特点是风光资源不能储存,目前新能源发电主要是提供电量,难以提供有效容量,其规模化发展,打破了传统电力系统的平衡格局,电力系统的运行遇到新的挑战。新能源的间歇性需要相应的调节能力来应对,储能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成为解决新能源间歇性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并将带来电力管理体制和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因此,今天新能源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采取的的固定电价、全额上网等政策都在悄然发生改变,新能源的发展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一是市场化是保障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将风光发电的电价政策由固定电价、优先上网转变为市场竞争的方式。目前,风光发电成本已低于燃煤发电,成为新增能力的主力电源,不可能继续采取过去固定电价和优先上网的政策,全面的市场化是唯一的出路。


二是新能源发展进入了以“以荷为王”的时代。过去,新能源发展主要关注的是资源,以产业、资金换取资源建设项目,建成后发电上网。今天,新能源简单发电上网的时代结束了,负荷落实成为新能源建设的重要内容,视新能源发电上网为理所当然的做法,将会逐步调整和改变,新能源发展要解决“如何用”的问题,这是氢氨醇项目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落实用电负荷将成为新能源建设的重要条件。


三是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将是今后与新能源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储能产业引起高度重视,这是新能源发展的必然结果,今后还会发展更快,没有储能的规模化利用,难以解决新能源的间歇性问题,但建设什么样储能和如何利用储能还有待探索。储能技术种类很多,包括抽水蓄能、电化学、压缩空气,还有氢能和储热技术,如何选择与新能源发展相适应的储能技术,是今后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重大课题。


四是虚拟电厂技术将成为今后电力管理的重要措施。虚拟电厂技术是一种市场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它依托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将分布式发电、储能设施、可调节负荷等多元化能源资源和负荷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通过实时监测、预测和调控各类能源资源和负荷的状态和性能,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首先通过虚拟电厂技术,对发电、储能和用户进行小平衡,再参与电力系统的大平衡,是未来电力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是新能源的发展必将带来电力系统的根本性变化,微电网将成为最主要形态。适应新能源的资源特点,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系统将会更快发展,这是新型电力系统区别于传统电力系统的核心。传统电力系统是从发电到用户的单向管理,而新型电力系统将不再是从高压到低压的单向电网,而成为由无数微电网组成的电网系统。微电网不是过去理解的小电网,而成为电力系统的主要型态,这将带来管理体制的革命性变化。


3.jpg


西藏电网是我国唯一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网,电网内几乎没有化石能源发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最现实的先行区域。随着川藏铁路、青藏铁路电气化、大型水电开发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开工建设,西藏电力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西藏电力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当前藏中地区电力供应以水电和风光发电为主,如何解决水电丰枯矛盾和和风光发电的间歇问题,是电力规划和建设应关注的核心问题。


统筹考虑西藏资源特点、用电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西藏电力发展应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加快藏中地区具有良好调节能力的水电站的建设。到目前为止,藏中地区已建水电站的调节能力都比较差,致使西藏水电运行的丰枯矛盾突出。今后水电建设应更多重视具有调节能力水电站的建设。


二是高度重视储能设施的建设问题。风光发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需要建设相当规模的蓄能设施。但建设什么样的储能设施是需要深入论证的,包括抽水蓄能电站、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还有热储能、氢储能。储能技术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储能技术特点和需求侧特性,特别是要重视与发电侧和用户侧的结合,不能全部依靠电网进行调节,提高新能源适应用电需求的能力。


三是提高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水平。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电力的供给能力大大增强,终端用能技术主要是电、热和交通燃料,电力可以提供终端能源需要的所有形式,特别是能源供热技术在西藏的利用应该引起重视。电网设施是覆盖最广的基础设施,利用新能源电力解决供热问题,是西藏最方便和可行的选择。


四是高度重视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利用。西藏幅员辽阔,居住相对分散,利用新能源分布广泛特性,通过建设“源网荷储”协调运行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相对独立地分散解决各地的用电用热和交通用能问题,应该是未来西藏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适应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西藏能源发展有其特殊的环境和任务,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就如何推动我国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和西藏新能源健康发展建言献策,期待大家的真知卓见。


最后,祝论这次坛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4.jpg

最新评论
0人参与
马上参与
最新资讯